為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深入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2月12至13日,由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考古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論壇」成功舉辦。來自京內外21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媒體單位,70餘位代表雲集文理,50名碩博研究生展示了他們最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15位嘉賓一一精彩點評分析。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超500人次參與其中,見證了此次活力迸發的學術盛宴。這也是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第二次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聯合舉辦北京高校考古論壇,顯示出北京聯合大學考古學科的發展速度與實力。學院科研處、歷史文博系、雙中心、教學保障中心十餘位老師,20多位學生志願者的傾力組織和辛勤付出,確保了論壇的順利進行,彰顯了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立德樹人」「科研育人」的積極風貌和良好成效。
12日上午論壇開幕,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寶秀教授在致開幕辭時表示:北京聯合大學田野考古的足跡涉及全國多個地區,在首都北京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服務北京的全國文化中心和「三個文化帶」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北京高校考古論壇,為有志於投身考古學研究和實踐的年輕學子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為考古事業的薪火傳承做出貢獻。學院科研處長黃宗英教授在致辭中希望發言代表都能惜時如金、認真推敲、凝鍊表達,練就在國內外考古學術會議上能夠代表北京乃至全國一代考古學術新人的水平和能力。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寶秀教授致辭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科研處長黃宗英教授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堅教授致辭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研究生陳馳代表參會學生發言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副主任黃可佳擔任論壇主持人
中國人民大學魏堅教授作為共同主辦方與點評嘉賓代表致辭。他介紹了北京高校考古論壇的由來,舉辦宗旨、重要影響,更展望了論壇的前景未來,鼓勵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以此為起點,走向更寬闊的學術天地。
北京聯合大學碩士研究生陳馳、河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楊淼燃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寧波學生代表全體參會的京內外碩博士發言。他們既談到了自己對考古重大意義的理解、對科研殿堂的仰觀,和對治學鑽研的認識,也表達了珍惜論壇機會、展示風採的信心。
與會代表全體合影后,論壇正式開場!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漢唐宋元明考古,科技考古,以及民族考古、域外考古、考古理論等五個場次依次拉開。每場由學生主持,分為學生發言與嘉賓評議兩個環節。
史前考古專場首先上場的李三靈等5位同學圍繞刻劃痕跡、棲居形態、埋藏分析、生業形態等舊石器時代研究專題做了匯報,從宏觀回顧到具體觀察,涉及東北、華北、華南等廣大地區;秦暢、甘創業等從墓葬分析入手,考察了新石器時代的性別年齡差異、葬儀問題,樊婷、陳志欣通過紋飾、刻符探討史前宗教思想文化。北京師範大學杜水生、北京聯合大學黃可佳和首都師範大學陳宥成三位嘉賓分別予以精彩點評,同時提醒大家把握選題的體量和精準度,以適應論壇發表。
夏商周考古專場的張煉等同學分別匯報了江淮文化地理特徵、新砦期文化進程、夏文化族屬、鄭州商城豎井形灰坑性質功能等研究成果,賈馥名等從馬骨、手工業作坊、戈卣類器及餘崗墓葬等材料關注商周時期的社會現象、生產管理、器物流布、等級地位等問題。河南大學張立東、遼寧師範大學徐昭峰、河南師範大學張志鵬三位嘉賓對發言同學一一點評,有的還形成互動答辯討論,氣氛熱烈。
在12日下午、13日上午漢唐宋元明考古專場的十二名參會代表中,北京聯合大學文博專碩19級賴子陽、考古學碩19級張嘉毅、文博專碩20級劉賢鵬、陳馳同學均在本場,他們匯報的主題包括隋唐洛陽城坊門形制、漢魏都城給排水工程、漢長安城出土骨籤分類分期、遼壁畫墓茶器,擔當點評的中國人民大學魏堅、陳曉露和北京大學倪潤安三位嘉賓對上述同學給予肯定和鼓勵。本場其他同學還探討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多元文化因素、黃河故堤的考古學研究、襄陽南朝墓中的行孝畫像、雲中古城的蓮花化生瓦當、唐代僧人茶事、中原北方地區宋墓的性別空間、瀘縣宋墓石刻的蜀學文化因素,以及長辛店明墓絲綢紋飾及墓主身份推斷等問題,大多為關注點聚焦、材料引證豐富、頗見用功之深的研究成果。
北京聯合大學發言代表
各校研究生發言代表
緊接著進行的科技考古專場中,包括北京聯合大學文博專碩20級孟令晨在內的10名同學分別就新疆哈密化石及圍巖、植物遺存及生存策略,重慶塗山窯禽類鑑定、內蒙古美岱召壁畫材料、太原趙卿墓鎛鍾紋飾製作、河南魯山冶鐵遺址技術特徵、西高穴遺址出土瓷器分析、泉州宋代海船香料、早期越窯施紋工藝、乾隆朝室外銅器製造等主題進行匯報,涉及時空範圍之廣、材料對象品類之泛、研究方法路徑之多,大大開闊了考古學研究的今日視野。北京科技大學李延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黃興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尚雪三位嘉賓的犀利點評,更讓發言人獲益匪淺。
13日下午的民族考古、域外考古、考古學理論專場更是將研究拓展到海外、深入到鄉土。北京聯合大學陳悅新、張雯,曲阜師範大學畢德廣三位嘉賓,針對10位發言人關於新疆史前火葬墓、阿爾泰地區早期馬銜馬鑣、陰山景教圖像、黎族黎錦、坦尚尼亞出土中國瓷器、印度-太平洋珠分布與流通、社區考古案例研究、即墨古城文旅發展、平江福壽山寺廟遺址、大梁江民居建築保護等研究成果進行點評,指出了一些研究在材料挖掘分析上的不足,也肯定了他們開闊創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嘉賓精彩點評
五個專場五十名代表全部發言完成後,點評嘉賓緊張議定獲獎名單,並在本屆論壇閉幕式上由中國人民大學魏堅教授宣布,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張景秋教授為獲獎同學頒獎。10名獲獎者及其發言題目分別是:楊淼燃《泥河灣盆地牛圈溝地點的埋藏學分析》、秦暢《性別考古學視角下的巫山大溪遺址墓葬分析》、甘創業《凌家灘墓葬的葬儀研究》、丁福林《鄭州商城豎井形灰坑性質辨析》、張冉《「新砦期」文化進程的考古學觀察》、李琴《襄陽南朝墓董永行孝畫像考釋》、陳馳《遼代茶器初探——以壁畫及伴出茶器為中心》、李穎《哈密翼龍化石及其圍巖風機機理初探》、苟歡《試析趙卿墓出土鎛鐘的紋飾製作》、鄭玉《陰山汪古景教圖像的考古學研究》。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張景秋教授為獲獎同學頒獎
北京聯合大學考古學科帶頭人陳悅新教授做了學術總結:本屆論壇準備足、人數眾、範圍廣和碩果豐,同學們表現出了優秀的科研素養和較深的學術功力,研討內容更是體現出考古學研究深化加強、重大學術熱點持續關注、新資料新視野新技術及時跟進、放眼域外考古等特點。這場切磋學問的學術盛事,在提升青年學生學術水平上具有重要意義,更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要積極培養壯大考古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讓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要求的一次重要建設活動。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陳悅新教授做本屆論壇總結
本屆論壇主持人黃可佳副教授宣布下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尚雪副教授作為下屆主辦單位代表發言。魏堅教授宣布第十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論壇圓滿結束。
為期兩天的論壇既是考古學人少長鹹集、交流互促的盛會,考古新生力量嶄露頭角的舞臺,也是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健全落實「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工作的突出體現,師生受益思政成效的自然流露。中國考古事業正值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時期,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論壇必將為推動考古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應有貢獻;北京聯合大學考古學科,也將「守立德樹人之本、擎科研育人之旗」,為培育服務新時代社會文化強國建設、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深耕砥礪、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