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迷失在上海的「克萊因藍」與東京都的克裡姆特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種當代藝術中的理想之藍、絕對之藍,其明淨空曠往往使人迷失——那就是克萊因藍,今天開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始了其中國境內第一次大規模展出伊夫·克萊因的作品,上海博物館則於日前新推出新展「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呈現貨幣史中白銀的發展歷史。北大和浙江省博物館則迎來了以「五四」為主題的展覽。

在日本,除了紀念葛飾北齋的展覽外,關於克利姆特和世紀末維也納的多場相關展覽將陸續對外展出。而在倫敦,愛德華·蒙克、凡高和倫勃朗則是藝術愛好者關注的焦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將呈現倫勃朗的版畫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挑戰的靈魂:伊夫·克萊因、李禹煥、丁乙

展期:2019年4月28日 — 7月2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苗江路678號)

作為戰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國際克萊因藍」的締造者、在行為表演、前衛音樂等多方面首開先河的歐洲當代藝術代表人物——伊夫·克萊因今天開始「來」上海了!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將推出特展,通過百餘件文獻、繪畫和裝置作品講述三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家對實驗、創新和發現的不懈追求。本次展覽亦是在中國境內第一次大規模展出伊夫·克萊因的作品。

展出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李禹煥(Lee Ufan)與丁乙的文獻、繪畫和裝置作品超過100件,帶領參觀者感受3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家對實驗、創新和發現的追求。

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展

展期:2019年4月13日起

地點:上海博物館

此次展覽沿襲書畫常設展將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內的思路,特新增書畫精品、新品共計十八件。其中明代沈周《西山雲靄圖卷》、清代鄧石如《隸書黃鶴樓詩軸》為首次展出。南宋李嵩(款)《西湖圖卷》、元代柯九思《雙竹圖軸》、明代沈周《行書落花詩卷》、祝允明《草書前後赤壁賦卷》、清代朱耷《秋山圖軸》、樊圻《山水圖冊》、吳歷《葑溪會琴圖卷》、伊秉綬《行書屏》等作品均為多年未展的精品。

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

展期:2019年4月26日-7月2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通過展示白銀貨幣和相關器物,涵蓋中國傳統銀兩、外來銀元、中國新式銀元、紙鈔等,帶領參觀者直觀了解貨幣史中白銀的發展歷史、白銀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銀聯結下的中國和世界。

貞石風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

展期:2019年4月18日—5月8日

地點:金山區博物館一樓臨展廳(上海市金山區金山大道1800號)

展覽甄選了河洛地區200餘件墓誌拓片書法精品集中亮相,既有顏真卿、徐浩、梁升卿、張旭等名家的書跡拓片,也有不少來自民間書家的作品,有很大的包容性,充分展示了古代書法藝術的社會整體水平和生存狀態。

墨彩心意——丁觀加書畫藝術展

展期:2019年4月30日 —5月11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3、4號展廳

書畫家丁觀加,1937年出生於上海崇明。1960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師從傅抱石、陳之佛、呂斯百、秦宣夫、楊建侯、亞明、程十髮、祝嘉、羅尗子等近現代書畫大師。曾任鎮江中國畫院副院長、院長20年。此次展覽是繼其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2014年在廣東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2015年江蘇美術館大展之後的又一次集中呈現,共展出「山」、「溼地」、「水」和「書法」四個系列共78幅作品,同時還展出書畫家創作手稿等珍貴文獻資料,反映了藝術家豐富的創造力和多元化的藝術語言。

丁觀加的繪畫,從江南山水的婉約細膩到北方巍巍大山的大氣磅礴,書法拙樸不失華滋,信手拈來卻別有一番韻味。80歲的丁觀加先生,精神矍鑠,開朗豁達,「墨彩心意」 不僅是他藝術風格及創作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對他人生性格的描繪。他曾說,「畫畫,畫到底就是畫心意」,「心意」也即「新意」。一直到今天,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老先生在創作、在生活中都始終保持新鮮,始終緊隨著時代的步伐。

埃萊娜·比奈:光影對話三十年

展期:2019年4月19日—7月2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苗江路678號)

法國瑞士籍攝影師埃萊娜·比奈首次在中國舉辦個展。展覽以百餘幅膠片作品回顧了比奈三十年來通過相機鏡頭與經典建築進行的獨特對話,而她以蘇州園林為主題的全新創作也將第一次對公眾亮相。作為「建築與城市」展覽與研究方向的嶄新拓展,展館將通過光影藝術為觀眾提供理解建築的通幽之徑,埃萊娜·比奈的首本中文攝影集也將同期出版。

慕夏

展期:2019年3月30日—7月21日

地點:上海明珠美術館(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8層)

適逢慕夏逝世80周年紀念,呈現逾230件慕夏豐富的作品,除了最負盛名的新藝術風格海報、裝飾品、珠寶設計等經典傑作,更涵蓋其有生之年從未公開的素描、繪畫,以及攝影、書籍設計、私人物品。

Goshka Macuga「我曾為何物?」

展期:2019年3月23日—6月2日

地點:Prada 榮宅(陝西北路186號)

「我曾為何物?」是一次萬花筒之旅,發生在因技術過度發展而導致人類崩潰的「後人類世」時代。展覽包括25件從Prada藏品中精選的藝術作品,以及Macuga近期的雕塑及拼貼作品,並圍繞展覽主人公,即Macuga於2016年設計的機器人展開。機器人背誦/排練著從人類歷史中眾多開創性演講中摘錄的獨白。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展期:2019年3月23日—8月24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龍騰大道2380號)

teamLab以其驚人創造力、感受力和生命哲學帶來了這次以水,一個最重要和最具有詩意的元素之一,作為其表達方法的展覽。通過呈現主要的互動同名裝置「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和「花與人,不為所控卻能共生,消除作品的邊界」。

覺色敦煌:1650敦煌展

展期:2019年4月27日 - 7月14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七寶鎮新鎮路1399號)

展出敦煌研究院遴選的壁畫彩塑、供養人畫像和敦煌遺書等展品,同時輔以3000㎡黃沙、萬株敦煌沙地植物,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觀展體驗。展覽共分為4個展區——時光、如是、世相、人心,從敦煌洞窟的建造歷史、宗教內涵、社會文化、生活形態4個角度切入,邀請參觀者在壁畫彩塑中領悟佛學智慧,從敦煌遺書中還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細節。

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5月1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七寶鎮新鎮路1399號)

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500年的歷史畫卷。

雲霞出海曙——程十髮書畫作品特展

展期:2019年4月10日—7月28日

地點:程十髮藝術館(松江區中山中路458號)

在程十髮藝術館迎來開館十周年之際,展覽是十周年系列研究展的第二個展項,集中展示了程十髮自上世紀50年代至其晚年約半個世紀中所創作的重要書畫作品,涵蓋人物、山水、花鳥與書法等。作品風格遞進較為連貫,有部分作品能集中反映程十髮風格轉型的軌跡。

平行:埃文·奧拉夫

展期:2019年3月2日—5月30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龍騰大道2555—1)

呈現了荷蘭著名攝影師埃文·奧拉夫最近十五年創作生涯中的近五十件作品,其中數件作品皆為首次在中國展出。2019年標誌著他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時刻,埃文·奧拉夫是當今荷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在其2019年六十誕辰之際,他的作品將在荷蘭各大博物館展出,包括海牙市立博物館和海牙攝影博物館等。

若見——李向陽近作展

展期:2019年4月30日至5月26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此次展出的是李向陽2013年以來的近作《非相》系列,其中以布面油畫為主,也有部分紙本水墨。展覽名字「若見」取自《金剛經》中「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若見」一詞。佛家之「如來」本為「自性」。於「若見」之展看《非相》作品,希望看到什麼呢?其個中意涵,將有待觀看之人各自揣度、體會。

故鄉行——陳翔中國畫作品展

展期:2019年4月30日-5月26日

地點:陸儼少藝術院/嘉定菊園·荷享藝品

展覽共將展出130餘幅山水畫精品力作,皆是陳翔近年所繪畫精品力作。作品的面貌豐富,不僅有其擅長的青綠設色,更有不少水墨作品,多清逸雋永。 

用陳翔自己的話來說,這次展覽是「一次承載著藝術理想的人生回歸,也是一次承載著人生意義的藝術回歸」。他作畫常用一方「嘉定」印,足見故鄉在他心中的份量。

嘯一一冷柏青書法展

展期:2019年4月26日-5月20日

地點: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年近五十的冷柏青,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成長起來的書家,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書法展覽、出版、教育、交流給當代書壇帶來的深刻影響。

海上四先生:蔡天雄、許韻高、汪凱民、林凡畫展

展期:2019年4月28日—6月30日

地點:田子坊T6美術館(上海市泰康路210弄6號3樓)

蔡天雄、許韻高、汪凱民、林凡是海上畫壇老資格的藝術家和繪畫專業教師。他們是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的老同學、老同事,在這所藝術名校中生活工作長達半個世紀,見證了五、六十年代以來上海美術特別是中國畫發展中的起起伏伏。蔡天雄、許韻高都以山水畫為主攻方向,以宋元山水為自己的基石又呈現各自鮮明的特點。蔡天雄的山水畫以明快秀麗而著稱,許韻高的山水畫則是沉著厚重而見長。汪凱民以吳昌碩金石畫派為根基,後吸收日本畫方法,轉治工筆重彩花鳥畫。林凡以浙江人物寫意畫為根基,將筆墨趣味融入工筆畫創作之中。此次展覽展示了他們的近年來的國畫新品佳作。

「墨緣朵雲」——書畫高研班學員作品展

展期:2019年4月26日-4月28日

地點:朵雲藝術館、朵雲沙龍(上海市南京東路422號)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由蕭海春教師團隊領銜的山水畫高研班,由劉小晴、張偉生指導的書法高研班以及萬芾老師指導的花鳥畫高研班在朵雲藝校圓滿結束。展覽以「墨緣朵雲」為主題,展出師生作品近百件,臨創結合,形式豐富,充分體現了學員豐碩的學習成果。

尋源問道: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MFA國畫人物工作室師生作品展

展期:2019年4月25日—5月20日

地點:松江區文化館二樓藝術展廳(松江區谷陽南路24號)

此次師生作品展是自工作室成立以來的首次作品展陳。展覽不僅展出了韓碩、張培成、佘松、甘永川、白瓔等老師們的作品,而且集結了從第一屆畢業生,一直到目前正在就讀的33位研究生的作品,反映了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國畫人物工作室的基本教學面貌和風格取向。

徐明丨上海的城市記憶個展

展期:2019年4月26日-5月22日

地點:(上海市徐匯區漕溪北路339號(百腦匯)

2014年,攝影師徐明開始「上海拆遷區」項目的拍攝計劃。他深入上海拆遷區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它們在城市化洪流中逐漸消失的過程,並採訪了大量居民。展覽通過展出「城市歷史」、「老店老手藝」和「」 市井生活」更全面的了解上海這座城市。

北京

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時期北大學人群像

展期:2019年4月26日-9月20日

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展覽回顧1917至1925年北京大學在學術與文化方面種種努力與進展,展示北京大學百年傳統的歷史生成過程,並向那個時代意氣奮發地建設新北大的師生們致敬。

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

展期:2019年4月18日—6月23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

本次展出的230餘件(套)阿富汗珍寶,按四個出土地點,即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遺址、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古城遺址劃分單元,分別展示了青銅時代、希臘化時期、月氏人入侵至貴霜王朝建立之前、貴霜王朝四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匯的見證。

扶桑止水——王綱懷捐贈和鏡展

展期:2019年4月21日—2020年4月19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號展廳

中國銅鏡興盛於戰國,繁榮於兩漢,輝煌於隋唐,宋代以後在總體上卻是一種江河日下的狀態;日本銅鏡自平安時期起,逐步發展,在幾百年中款式豐富、爭奇鬥豔。中日銅鏡文化的這兩個轉折點恰好有所重疊,這在東亞文化之興衰上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變化。日本和鏡雖是日本文化的「滄海一粟」,卻折射了日本文化乃至社會的各個方面。此展將探究和鏡一路走來的脈息,使觀者了解日本和鏡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淵源。

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

展期:2019年4月19日 - 7月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出195件/套文物,以青銅器為主,另有部分陶器、玉器、銀器,包括銅鷹首匜、銅人形足方爐、銅鳥柄燈、白玉透雕雙龍螭環等60件國家一級文物,時代跨越齊文化的孕育期、形成期、巔峰期、新生期,代表了齊文化特色和發展水平。

浙江

化古為我·館藏明清仿古山水展

展期:2019年4月11日—6月30日

地點:浙博武林館區三樓書畫廳

此次展覽分為「溯淵源——仿唐」、「五代名家、追巨匠——仿兩宋名家」、「傳典範——仿元名家」、「師前賢——仿明、清諸家」、「仿古冊頁與條屏」五個部分,展出浙博館藏晚明以降直至清末的仿古山水作品近八十件(組),呈現出明清仿古山水畫創作的多樣面貌和發展流變。

五四風雷——浙江人與五四愛國運動

展期:2019年4月12日—5月12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二層

展覽分為「浙江文化精英與新文化運動」、「風雷激蕩之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在浙江」、「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四個部分,通過利用館藏五四時期的珍貴文物和大量的歷史圖片資料,找尋百年前的浙江人在五四運動中的行動軌跡,展示浙江的先輩們曾經對五四運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榮擢百代——王羲之的譜系展、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展

展期:2019年4月7日—5月30日

地點:紹興博物館

「榮擢百代——王羲之的譜系」展、「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展是「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暨「紹興論壇」學術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榮擢百代——王羲之的譜系」展共展出歷代善本法帖12件,法書墨跡17件,展品均來自故宮博物院。「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展則展示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大量難得一見的王羲之單帖,即展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清叢帖三十種,王羲之單帖有五百六十八件,共計二百六十六種;並附王獻之單帖二十三件,共計十九種。

孤山李叔同「印藏」原印展

展期:2019年4月12日 - 5月6日

地點:西泠印社(杭州市孤山後山路10號)

展出西泠印社收藏的李叔同「印藏」原印93方、1960年代製作的四條印屏,以及李叔同贈王福庵書法、社員陸鏡清捐贈的2件李叔同收藏作品等,展現李叔同與西泠印社的深厚情緣。

山高道遠——尤無曲作品展

展期:2019年4月26日—5月25日

地點:春及草廬美術館(浙江省義烏市北苑丹晨二路5號)

尤無曲(1910--2006年),江蘇南通市人。名其侃、號陶風、晚年自署鈍翁、鈍老人。以字行。齋號有古素室、後素齋、光朗堂等。尤無曲詩書畫印兼擅,且精通園藝。五歲習畫,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專,1930年為追隨黃賓虹、鄭午昌諸先生轉入中國文藝學院,同年加入蜜蜂畫社。1940年拜京派領袖陳半丁為師,1941年冬在京舉辦個展,得齊白石讚許。齊白石評價道:「南通尤君無曲,吾友半丁陳先生弟子也。工畫山水,下筆蒼勁,有明人風,又擅金石,取漢印為歸依。」

此次展覽共展出尤無曲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66件,創作年份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到本世紀初近80年的跨度。根據尤無曲先生藝術發展的過程與品類,結合展覽場地細分為十二個單元,並以尤老自作詩句作標題,配以相關的說明文字。值得一提的是,每幅作品都配有詳細的創作年份及款識,並羅列出尤無曲先生的年表及陳列各個時期的出版物,如此籌劃設計,能幫助觀眾更加深入細緻的體驗尤老藝術發展的軌跡與成就。

江蘇

佛陀·中國——甘肅省博物館藏早期佛教文物展

展期:2019年3月30日—5月2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佛教經典、造像等文物十分豐富,此次特別從中選擇三十五件精美的早期佛教文物,以「佛的形象」、「佛的銘記」、「佛的言教」為主線,展現中國早期佛教發展的源流與歷程。

重整 | 德國藝術立場

展期:2019年3月22日—5月4日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市鼓樓區虎踞北路15號)

一場對9位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家們的大型回顧展,自上世紀藝術歷史的重要節點起,追溯德國藝術在文化與歷史層面對當今藝術世界的影響。

展出維爾海姆·蘭布魯克、奧託·弗雷德裡希、恩斯特·維爾海姆·奈伊、約瑟夫·博伊斯、A.R.彭克、約爾格·伊門多夫、馬庫斯·呂佩爾茲、喬治·巴塞利玆和佩爾·柯克比,9位藝術家共計120逾件作品。

佛陀的一生: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

展期:2019年4月27日-6月2日

地點:寒山美術館

展覽選取佛傳故事為主要題材,展出表現釋迦牟尼「出生」「成道」「傳法」「涅槃」等階段場景的浮雕,以及一些相關的造像作品,講述釋迦牟尼的人生歷程。

平行交叉:當代織繡藝術展

展期:2019年4月28日-6月2日

地點:寒山美術館

英國曼徹斯特織繡藝術家Alice Kettle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織繡藝術家Pauline Nijenhuis在為期16天的駐地項目之後,展覽展出了Alice和Pauline的眾多藝術作品,蘇州刺繡藝術家鄒英姿老師的作品也在展覽中亮相,所有作品均以刺繡為核心,無論是過程或是主題,都強調了「線」和「針」交織在我們生活中的複雜方式及其藝術表達。

成都

魏立剛:萬物

展期:2019年4月28日—8月18日

地點:知美術館(成都市新津縣君山路1號)

在知美術館「東方美學現代性與當代性」探索的學術定位之下,魏立剛《萬物》是繼2018年《幻——陳福善回顧展》之後首位當代藝術家的回顧性展覽。展覽共展出58件作品,跨越藝術家30多年的從漢字出發、從書法出發的創作歷程,涵蓋書法、水墨及多媒材繪畫、雕塑、裝置等多種創作形式。

景德鎮

Eliza Au:混亂與秩序的對話

展期:2019年4月26日—5月19日

地點:樂天陶社木扉堂(新廠東路139號雕塑瓷廠內樂天陶社)

展覽展出青年陶瓷藝術家Eliza Au的近30件作品。Eliza Au,2009年畢業於紐約阿爾弗雷德大學陶瓷藝術碩士專業,作品曾展出於渥太華藝術學院、北亞利桑那大學藝術博物館、西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她目前是中國北京Alfred-CAFA(中央美術學院)項目的全職教員。Eliza Au的陶瓷作品研究了建築中過去和現在的裝飾是如何融入空間的。裝飾和抽象有著密切的關係,裝飾作為視覺刺激,也是社會規範和理想的載體。

深圳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特展

展期:2019年4月18日 - 2020年4月18日

地點:南山博物館

展出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逾200件/套文物,涵蓋骨器、瓷器、玉器、銅器等,年代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金元時期,全面展現中原地區的文明歷程和古代先民的精神追求。

臺北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展期:2019年4月1日—6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正館2樓

為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本次展覽將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及臺北歷史博物館寄存的作品中,遴選部分書畫作品、印章與珍貴照片,具體反映張大千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

香港

影像包浩斯:Erich Consemüller 鏡頭下的設計學府

展期:2019年4月12日 - 7月21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為紀念包浩斯學院成立10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德國攝影師、建築師 Erich Consemüller(埃裡希·葛斯梅勒)的攝影作品,呈現包浩斯校園內部建築的特色,以及部分包浩斯學院藝術家的作品,窺探這所世界知名設計學府帶來的百年影響。

日本

維也納摩登 - 克裡姆特、席勒 世紀末之路

展期:2019年4月24日 - 8月5日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維也納在繪畫、工藝、設計、時尚等多個領域同時出現了新的潮流,形成了維也納獨有的富有裝飾性的輝煌文化,美術界出現了古斯塔夫·克裡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建築界出現了奧託·華格納(Otto Wagner)、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等重要人物,共同成就了維也納文化的黃金時代。展覽從「近代化的過程」這一新視角解讀維也納的世紀末文化,將其源流回溯至18世紀女帝瑪麗亞·特蕾西亞(Maria Theresia)時期的啟蒙思想,呈現維也納豐富的文化土壤。

克裡姆特展 - 維也納與日本 1900

展期:2019年4月23日—7月10日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19世紀末維也納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在今天仍有大量的喜愛者。展覽展出的克裡姆特油畫超過25幅,是日本歷史上最多的一次,包括從早期的自然主義作品到黃金時期的代表作,美豔的女性肖像、風景畫等。

北齋的生業大圖鑑

展期:2019年4月23日—6月9日

地點:東京都墨田北齋美術館

本次展覽以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新發現的作品《賣蜆圖》為中心,展出北齋及其門下弟子描繪當時日本「生業」(職業)的作品。透過葛飾北齋的眼睛與畫筆,呈現江戶時代各行各業的人們的身影。

北齋-通往富士之路

展期:2019年4月4日—5月26日

地點: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東京都渋谷區神宮前1-10-10)

2019年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逝世170年,本展以葛飾北齋擅長的富士畫為線索,展現他如何描繪貫穿一生的「富士山」這一題材。

Moïse Kisling 展:巴黎畫派之夢

展期:2019年4月20日—7月7日

地點: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1891年生于波蘭的Moïse Kisling是1920年代巴黎畫派的代表人物,本展通過約60幅來自日本國內外美術館的作品,介紹這位被巴黎人稱讚為「蒙帕納斯之王」的藝術家。

大德寺龍光院·國寶曜變天目與破草鞋

展期:2019年4月9日—5月6日

地點:滋賀縣美秀美術館

大德寺龍光院此前從不對外開放,因此龍光院收藏的曜變天目最為神秘,是本次展覽的最大看點。現在全世界最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有三件,全部都收藏在日本。此外,還有極難得一見的牧溪作品——收藏於日本的重要文化財《六柿圖》、《慄圖》(亦合稱《柿·慄圖》,傳牧溪筆),這兩件中國畫史上的赫赫名跡已經很多年未公開展示。

倫敦

愛德華·蒙克版畫展:愛與焦慮

展期:2019年4月11日—7月21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英國近45年來舉辦的最大規模愛德華·蒙克版畫展,將展出83件藝術作品,其中50幅版畫來自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揭示藝術家的創作與人生。他的作品描繪了愛、焦慮、嫉妒、孤獨等心理狀態,以及崇尚波西米亞主義的同好,展現了創新性技巧和對色彩的大膽運用。

倫勃朗:在紙上思考

展期:2019年2月7日 - 8月4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為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展覽展出倫勃朗65件版畫和素描手稿,涵蓋肖像畫、風景畫和聖經主題畫作等。

「梵谷與英國」畫作展

展期:2019年3月27日—8月11日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展覽將展出40幅荷蘭畫家梵谷的油畫與部分英國畫家作品,呈現英國文化對梵谷的影響,以及梵谷的畫風對後世英國畫家的啟發。

展覽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從英國國家美術館借展的油畫《向日葵》,其他展品包括《羅納河上的星夜》《阿爾勒婦女》《在永恆之門》《囚犯操練》等。

巴黎

亞歷山大·考爾德與畢卡索作品聯展

展期:2019年2月19日 - 8月25日

地點: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展出美國雕塑家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與西班牙藝術家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150件展品,展示二人的關係與藝術合作,探索兩位藝術家在詮釋抽象藝術上的異同點。

科陶德收藏:印象派作品展

展期:2019年2月20日 - 6月17日

地點: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中心

展覽由倫敦科陶德畫廊與路易威登基金會共同舉辦,將展出約110件印象派作品,包括60幅油畫和印刷作品,創作時間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郭盈光:順從的幸福

展期:2019年4月20日-5月26日

地點:巴黎歐洲攝影博物館

BROWNIE Project 代理藝術家郭盈光個展《順從的幸福》即將在巴黎歐洲攝影館(MEP)展出。《順從的幸福》是郭盈光花費兩年時間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進行的藝術項目,藝術家作為大爺大媽們口中的「最美郊區房」和「剩女」,親自站上父母輩靠一紙徵婚廣告短兵相接的相親角,在大爺大媽犀利的注視下手持廣告為自己徵婚,並將整個過程通過錄像、攝影、裝置記錄與重現。

紐約

館藏素描與版畫展:倫勃朗

展期:2019年4月30日 - 7月28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本期展覽的主題為「倫勃朗」,旨在紀念這位荷蘭藝術家逝世350周年,展品亮點為倫勃朗的多件版畫和素描,輔以部分後世藝術家向其致敬的作品。

設計中的自然:館藏作品展

展期:2019年3月30日—2020年9月7日

地點:Cooper Hewitt 設計博物館(2 East 91st Street, NY)

展覽是為了配合Cooper Hewitt博物館臨展「設計三年展」而舉辦,從21萬件館藏藝術品中遴選,分為9個展覽展出,涵蓋紡織品、珠寶、餐具、家具等類別。作品均以大自然為設計元素,通過獨特的花紋與圖案,展現藝術設計與自然融合的魅力。

講座信息

上海

揭開白銀貨幣的神秘面紗

時間:2019年5月11日(周六)10:00

地點:觀眾活動中心

主講人:李小萍(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

中國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冶鍊金銀的技術,從那時起,金銀一直是財富的代名詞,隨著歷史的進程,進而演變為貨幣的一員。千百年來,金銀始終以稱量貨幣的形式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並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考古發現最早的白銀貨幣實物出現在唐代中晚期,宋金以來,白銀的使用範圍擴大,在政府的政治和經濟活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戰爭議和賠償、帝王賞賜臣屬、救災賑濟、軍費開支、賦稅、專買和海外貿易等領域的重要媒介。在民間交易中,白銀的使用也很普遍。明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將白銀的使用範圍擴大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政府的田賦、徭役、專賣收入、商稅、礦稅、關稅等財政收入方面無不以銀納稅。清初,政府就制定「用銀為本、用錢為末」的貨幣政策,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銀錠成為國家財政收支的重要媒介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通貨。

陳燮君:上海歷史文脈與博物館的發展

時間:2019年5月4日(周六)上午9:00

地點: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嘉賓:陳燮君,(上海博物館原館長,亞歐基金會博物館協會執委,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

上海博物館長期以來主管上海的考古工作,對歷史文脈的傳承和保護起了重要作用。在2012年建館60周年時,舉辦了上海考古大展,全面展示了上海歷史文脈。

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大展,如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中日書畫名品展、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納爾森、波士頓、克裡富蘭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書畫聯展、周秦漢唐大展、美國克拉克博物館收藏印象派繪畫展等,充分展示了博物館文化的四種力量,即民族凝聚力、歷史穿透力、文明滲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北京

文史知識在書畫鑑定中的作用

時間: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14:00-16:00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四層報告廳

主講嘉賓:王連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中國古代書畫的鑑定,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一、目鑑,即眼看;二、文獻考訂或考證。這就既需要對書畫家的筆法、畫法,書風畫風詳細了解,又要具備相當程度的文史知識,有時這些文史知識甚至是起主要作用的。講座將通過「王羲之《樂毅論》小楷真偽問題」、「張翥《題雲山圖詩》的問題」、「鄭板橋書七律詩軸的問題」、「《快雪堂法書》刻米芾《珊瑚帖》的問題」等一系列案例,展示文史知識在書畫鑑定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藍的藍】國際克萊因藍
    國際克萊因藍被譽為一種理想之藍、絕對之藍,其明淨空曠往往使人迷失其中。克萊因曾說:「表達這種感覺,不用解釋,也無需語言,就能讓心靈感知——我相信,這就是引導我畫單色畫的感覺。」「克萊因藍」的RGB比值是0:47:167,但是明確的數據並不能減少人們面對它時那種震驚——藍色本身象徵著天空和海洋,象徵著沒有界限,又因為「克萊因藍」太過純淨,以至於很難找到可與之搭配的色彩進入人們的視野,因此,它的衝擊力格外強烈
  • 寶馬的四十一種藍 與Marvel X的克萊因藍
    如果你晚上要參加一場正式的宴會,清一色的黑色車輛確實令人乏味,選擇一輛帝王藍的寶馬7系既顯得莊重又帶有自己的個性……  寶馬的藍色很多,但似乎還缺少一種藍,那就是克萊因藍,被稱作是最藍的藍色。  好看的藍色很多,但法國藝術家克萊因相信只有最單純的色彩才能喚起最強烈的心靈感受力。
  • 席捲邱吉爾莊園的克萊因藍來到上海,是誰打造了魔都第一「網藍」 ?
    8月10-12日,榮威光之翼MARVEL X將在上海新天地舉辦克萊因藍快閃秀,打造魔都第一「網藍」打卡聖地。置身純淨之藍中是什麼樣的體驗?爆款抖音視頻怎樣煉成?打卡聖地又將為你解鎖什麼樣的拍照新姿勢?答案盡在榮威光之翼MARVEL X快閃秀。
  • 你對iPhone12的「克萊因藍」配色,了解多少?
    因藍色版iPhone12的真機照片與官網上的圖片顏色差異較大,其原因可能是iPhone12手機背面玻璃的材質,在不同的光線、角度來看,呈現的觀感的確會有所差異。在光線較好的情況下出現反射光,所以看起來這個藍色更加的豔麗。iPhone12藍色版的設計師沒有想到的是,在時尚界和藝術界風靡了半個多世紀的「克萊因藍」,卻在iPhone12藍色版上「翻車」。
  • 你Pick克萊因藍還是Pantone經典藍?
    / 克萊因藍 / 如果你關注藝術,你可能早就已經知道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 他製造的絕美藍色,令人震撼,令人沉醉,沒有任何紅色,藍色的比值達到極高,RGB值0:47:167,視覺上的極致藍。
  • 克萊因藍,最絕對的藍.
    克萊因對藍色深深地迷戀,他愛海的不同種藍,為了這甚至去學習航海。1956年,克萊因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合成了一種獨特的天青石藍色,過了五年,他為這種顏色申請了專利,被命名為 「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簡稱IKB),他終於成了一種藍色的主人。
  • 「克萊因藍」,靈魂深處的藍
    .」 ― Yves Klein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 (下文稱:克萊因),是60年前法國巴黎最炙手可熱的年輕藝術家,曾有3000人排隊只為一睹他的最新作品。克萊因極具影響力的職業生涯持續了七年,直至1962年他34歲去世。有歐洲藝術評論人稱他是二戰後歐洲藝術界一位重要的人物,是行為藝術最早的推動者,同時也是極簡主義和波普藝術的先驅。
  • 由克萊因藍看到百變的藍色產品設計!
    藍色,是產品設計裡的主角之一,今年剛發布的iPhone手機,因為一個藍色引發熱議,這個藍色就叫克萊因藍。 50年前,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伊夫·克萊因)在米蘭畫展上展出了八幅同樣大小、塗滿近似群青色顏料的畫板——「克萊因藍
  • 火了60多年的克萊因藍在iPhone12上翻車了?網友:內褲藍嗎?!
    垃圾桶藍! 最近幾年 很多品牌都比較喜歡用藍色 這款iPhone 12藍色 更是今年蘋果的新增配色 據說選自理想之藍—
  • 那個著名的令人炫目的克萊因藍,現在你可以把它帶回臥室
    在所有以名人命名的顏色中,克萊因藍無疑是經久不衰的一支。作為上世紀 50 年代戰後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伊夫·克萊因鍾情於單色畫的創作。1960 年,他為自己標誌性的深群青色註冊專利—— IKB(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國際克萊因藍)。去年,這位已故藝術家的 50 件包括繪畫、雕塑和裝置在內的作品在英國布倫海姆宮展出,明亮純粹的克萊因藍在巴洛克式的莊嚴建築中幾乎讓人眩目。
  • 還在追求蒂芙尼藍嗎?現在可是流行克萊因藍啦
    畫展第一日,這塊單純的色彩就喚醒了觀眾們強烈的心靈震撼,人們將其譽為理想之藍、絕對之藍,說它身上的明淨空曠甚至能讓人迷失自我。 這位年輕人,叫做伊夫·克萊因。他創作的這個色彩,在同年被正式命名為「國際克萊因藍」。
  • 有一種高級叫「克萊因藍」,時髦女人都喜歡穿它,氣質優雅好知性
    而在枯燥的秋冬季節裡,合理的色彩更是讓穿搭增色不少,一改沉悶乏味的形象感;2020年的秋冬季節更是盛行了不少色調,但西裡卻被這種高級的「克萊因藍」迷住了。#秋冬穿搭#翻看了不少博主的穿搭造型,發現時髦女人都愛穿著它,演繹出自身獨特的氣質,色彩細膩飽滿的克萊因藍,不像紅色那樣的豔麗額,又不像黑色那樣的沉穩,流露出淡淡的優雅感,相當迷人精彩!
  • 克萊因藍色漩渦,2020秋冬新流行
    在上個世紀中葉,伊夫·克萊因憑藉飽滿的藍色調繪畫一舉成名,而這種高飽和的顏色也正式被定義為克萊因藍,潮流永遠是一個輪迴,2020年的今天克萊因藍再一次席捲秋冬。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走進克萊因藍的時尚漩渦吧!
  • 房屋配色高級灰+克萊因藍,讓你體驗不一樣的未來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房屋配色高級灰+克萊因藍,讓大家體驗一下不一樣的未來感哦!房屋裝飾,配色很重要,所以希望以下的內容能幫助到不知道怎樣去配色的朋友們。1、整個房子的空間以高級灰為主色調,然後借克萊因藍作為整個空間的跳色,打造一個藝術,都市的空間氛圍。這樣的色彩是深邃而高貴的,只有單純的色彩才能喚起起居者心底最強烈的共鳴。2、還有一個物件結構的相交,是對形上學的思考,我們無限期盼未來之時,也應遵循傳統歷史,保持在激進裡折中。
  • 克萊因藍與莫奈灰相融合,一場以聖誕為主題的婚禮
    你如聖誕樹上的星星燈點亮了我的心房每一個吻對於我來說都是一份禮物想要與你籤訂期限為永恆的約定將我無限的溫柔與浪漫一併贈予你在高朋滿座之時,將濃烈的愛意盡情訴說給你聽陪你流浪感受世界萬千為你建造宏偉的公主宮殿幫你抖落風雪,傾灑一地暖陽許你細水長流、相伴到老藍色象徵著真摯純潔的愛情你的溫柔似克萊因的藍
  • 裝修公司案例|克萊因藍——為你呈現靈魂深處的「藍」
    此空間以高級灰為主色調,借克萊因藍作為整個空間跳色,打造一個藝術、都市的空間氛圍。這樣的色彩是深邃而高貴的,設計師相信只有最單純的色彩才能喚起居者心底最強烈的共鳴。主臥室中用幾何解構的手法展現著人體藝術,同時,交錯的線條、光與影的相交,藍與白、黑與灰搭配,以此展現空間豐富性和藝術感。空間自然散發出一股恢宏的內在力量,無需刻意引人注目,卻已成為目光的焦點。物件結構的相交,是對形上學的思考,「Futuristic」,未來感,它捉摸不定。
  • 克裡姆特的紀念幣作品
    克裡姆特,202023000,所羅門2020年克裡姆特名畫阿黛爾夫人1公斤鍍金銀幣,面值:100所羅門元年份:2020年金屬:999銀鍍金重量:1000克直徑:275*275毫米發行:750枚克裡姆特,2020750,紐埃2020年克裡姆特畫作《朱迪思和霍洛芬斯》,鑲嵌琥珀彩銀幣
  • 克萊因瓶
    在數學領域中,克萊因瓶(Klein bottle)是指一種無定向性的平面,比如二維平面,就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在拓撲學中,克萊因瓶(Klein Bottle)是一個不可定向的拓撲空間。克萊因瓶最初由德國幾何學大家菲立克斯·克萊因 (Felix Klein) 提出。
  • 數學家的故事-克萊因
    1868年克萊因在普律克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  在這一年裡,普律克教授去世了,留下了未完成的幾何基礎課題。克萊因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最佳人選。後來克萊因又去服了兵役。1871年,克萊因接受哥廷根大學的邀請擔任數學講師。1872年他又被埃爾朗根大學聘任為數學教授,這時他只有23歲。1875年他在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取得了一個教席。
  • 黃金之吻——克裡姆特《吻》解讀
    這幅畫作被描述為色情作品,克裡姆特對他的作品和名譽有所保留。此外,儘管他創立了該運動並擔任該運動的第一任主席,但他剛剛離開了維也納分裂主義。這個小組的目的是打破與美術學院及其保守價值觀的聯繫。維也納分裂主義者畫了「他們不應該畫的東西」,拒絕從他們的作品中刪除性元素。他們探索了微妙的觸碰,擁抱,親吻,暴力時刻或色情場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