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問題歡迎微信聯繫我溝通交流,個人微信號「Sammy-Mosch」
本公眾號文章未經授權不歡迎任何形式的商業使用!
XRELIABILITY業務範圍
如果大家希望和同行進行可靠性技術的交流討論,歡迎加入QQ群:
QQ群名稱:Reliability Technology - MOSCH先說個之前碰到的案例,某產品的規格書中的最高存儲溫度為70度,最高存儲溼度為95%,於是乎工程師想當然的設定高溫高溼存儲試驗的條件為70度,95%溼度。在試驗中發現金屬生鏽,這時候騎虎難下,改試驗條件由於不知道是否有技術支撐,所以只有增加成本提高包裝的性能,最終通過了包裝運輸的高溫高溼存儲試驗,但是包裝因此而增加了1000元左右的成本,還好這個產品的利潤比較高,可以承受,換成普通產品早就不幹了。由於過試驗而導致產品成本上升是要不得,而這就是我們可以發揮的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條件確實過了,那麼合理的試驗標準應該是什麼?讓我們先來看看自然界中的實際溫度和溼度的關係。
下面是某地區的1月份31天中的溫溼度記錄,我們來細細看看,可以發現當溫度上升時溼度會相應下降,而溫度下降時溼度又會升高。
首先要去除一個常見的誤解,我們都會認為最高溫度和最高溼度的組合是最嚴格的,而不會考慮是否過嚴。事實上在自然界中這樣的條件可能就不存在,那麼我們就需要去了解自然界中最嚴格的條件,只要採用此條件來開展試驗即可,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避免的過試驗的發生。
下面的這個圖之前分享過,不過這次大家結合上面的圖片來看也許能夠更好的理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40度環境下溼度還是可以到90%的,但是隨著溫度的上升,溼度會隨之下降,相應的60度條件下溼度30%即可,這也和ISTA的試驗標準相符,這就對了。
還是那句話,只有沉下心來才能夠做好技術,即使最簡單的事情也有很多需要我們細究的。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這些細枝末節,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可靠性做好可靠性,為廣大可靠性工程師謀福利,為國內可靠性技術的發展出力。
歡迎大家訪問 www.xreliability.com 網站了解我們的業務,同時也歡迎大家對我們的網站提出寶貴意見。公司專注可靠性技術,提供諮詢、培訓、檢測、設備和軟體等平臺可靠性解決方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