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多時候比較執拗,許多事都要分出個先後關係,於是就有人問了,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他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這種說法甚至都不了解人類自身的特徵,沒有男人女人可以獨自繁衍嗎?當然不能;沒有女人男人可以獨自繁衍嗎?自然也是不行的,所以問題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第一對男女如何出現,可人類生殖的特徵又是多代的近親繁殖會導致嚴重的遺傳問題,所以又可以推出是某一群有雄有雌的靈長類動物演化為人類。
古代的創世說
古代先民也好奇自己的來源,他們雖然不知道人類演化的秘密,但是卻也看到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男女,有男有女方才有可能繁衍。因而西方有亞當夏娃,我國的古代傳說中有伏羲女媧,陰陽互濟成就了現代的人類種群。古人考慮的重點不是第一個男人或者女人什麼時候出現,而是認為存在共同的人類始祖,也就是全世界的人類(當然對區域文明的人類起源說中的世界只是指他們生活的區域)。
伏羲女媧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有些人堅持所謂的「智慧創造論」,認為是某種天外來客創造了人類,其實還是脫胎於古代創世說的人類起源觀點,無法回答人類和其他生物在生命組成方式,乃至基因方面的相似性。由於古人的幻想基本都沒有證據,並不是科學地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們可以認為古代的這種創世說都是因為人類尚且蒙昧,無法理解自然而腦補的人類演化過程。
達爾文進化論
達爾文隨著貝格爾號全球考察的過程中對比和研究了大量的生物,發現了生物之間的相似性和其對環境的適應,因此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選擇觀,自然環境塑造著物種,導致生物不同的演化方向,但是他還沒有確切指出人類演化的來源,而且達爾文進化論有三個主要的方面: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生物會繁衍大量後代,其中只有部分能倖存,倖存的個體相應地更適應環境;適者生存,生物演化。
達爾文將生物進化的重點放在了生物個體,認為是淘汰了不適宜環境的個體才得以進化。然而我們現在知道了生物遺傳的關鍵是基因,儘管生物個體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死掉,但是他們卻也有可能將的基因傳遞下去,依然會改變生物種群的基因庫。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繁衍進化的基本單位。細菌感染人體,可以用藥物殺死,所以最初的細菌並不是都是抗藥的,可是隨著細菌繁殖的代數增加,抗藥性基因頻率在種群中的比例升高,最終整個種群就只剩下超級細菌;純種狗的培育也有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為了保證所謂的血統,人類用了很多近親繁殖的方式培育狗品種,因此在過去的100年間,純種狗的形狀發生了很多變化,牧羊犬的脊椎彎曲,折耳貓脊椎問題時常導致疼痛,所以在這裡繁衍也是需要一定的種群基礎。
這些實例告訴我們,生物繁衍的基本單位是種群,只有種群才能保證生物擁有足夠的抵抗外部環境衝擊的能力,也只有種群才能避免基因導致的遺傳疾病。人類是兩性繁衍的生物,因此也必須有一定的種群,在漫長的進化歷史中,不斷積累的可遺傳的變異不斷地調節著人類的基因庫,使得人類得以成為人類。
證據支持
化石是最為重要的證據,通過化石以及化石周圍人類燒火遺留的炭堆、殘存的石器(這兩種行為都是人類獨有的)確定了人類進化遷徙的脈絡,但光靠化石還是不太夠的,因為化石形成機率很低,有可能存在著化石的斷層。而遺傳是有根可循的,儘管基因會突變,卻依然可以通過另外的方式確定遺傳物質的來源,只不過古老的化石中的基因無法保存。科學家找到了另一種證據,那就是基因突變速率,也就是遺傳分子鐘。就人類來說,兩代人之間Y染色體上基因的突變速率可以通過基因組計劃而確定,人類基因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每次會累積100到200個新的突變。
基於人類基因的突變速率,科學將此作為人類源出非洲的證據,找到了Y染色體亞當,是從世界各地大量人的基因測定中獲得的結果,遺傳學家史賓賽·韋爾斯以此推斷出所有的人類都是生存於6萬年前非洲的男人的後裔。這種觀點並不是證明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父親」,而是根據基因的突變速率以及基因的多樣性得出人類源出非洲的觀點。同樣地,科學家也以此方法研究得出線粒體夏娃,是人類的共同「母親」,當然和Y染色體亞當是差不多的含義。Y染色體單傳男性,線粒體基因卻從女性開始傳起,可以用用來研究人類的演化之謎。
Y染色體與人類進化遷徙
人類要繁衍必須有男性女性,這是很顯然的,在人類出現前數億年,兩性繁殖就是大型動物普遍的生殖方式,而現代生物基於基因的研究發現生物的演化關鍵在於基因庫,那就必須有一定的種群基礎。所以答案就是人類是一次性出現了一批。這樣說有點容易讓人理解成某種生物「突然變成人類」,當然不是這樣的,人類不是一直就有的,也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歷史,基因不斷地改變最終才得以成為人類,只不過其中的演化過程仍然是需要一定的種群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