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醫學院2005年生理學(碩士)
www.medabc.net & www.dadaol.com
考生須知:1.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2.考試結束後,請將試題連同試卷一起裝袋密封
一、選擇題:
(一)A型題 (每題1分,共40道題,總計40分)
1. 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形式是
A: 單純擴散; B: 易化擴散; C: 繼發性主動轉運; D: 入胞作用; E: 濾過作用
2. 靜息電位的大小接近於
A: 鈉平衡電位; B: 鉀平衡電位; C: 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和;
D: 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差; E: 鋒電位與超射之差
3. 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中,脂質分子的疏水端
A: 均朝向細胞膜的外表面; B: 均朝向細胞膜的內表面;
C: 面對面地朝向雙分子層的中央; D: 均在細胞膜的內、外表面;
E: 外層的朝向細胞膜的外表面,內層的朝向雙分子層的中央
4. 下列各項跨膜轉運中,哪一項沒有飽合現象?
A: 單純擴散; B: 易化擴散; C: 原發性主動轉運; D: 繼發性主動轉運; E: 鈉—鈣交換
5. 刺激強度與刺激時間的關係是
A: 刺激強度小於基強度時,延長刺激時間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B: 刺激強度等於基強度時,縮短刺激時間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C: 刺激時間等於時值時,刺激強度為基強度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D: 刺激時間小於時值時,無論刺激強度有多大,均不能;
E: 以上說法都不是
6. 蛙有髓神經纖維動作電位持續時間為2ms,理論上每秒鐘內所能產生的動作電位數不可能超過
A: 200次; B: 300次; C: 400次; D: 500次; E: 600次
7. 下列具有「全或無」特徵的電信號是
A: 突觸後電位; B: 終板電位; C: 感受器電位; D: 鋒電位; E: 慢電位
8. 凝血過程的內源性與外源性激活的區別在於
A: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過程不同; B: 凝血酶形成過程不同; C: 纖維蛋白形成過程不同; D: 因血小板3因子是否參加而不同; E: 因鈣離子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9. 若某人的血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B型或AB型
10. 紅細胞沉降率變快主要是由於
A: 紅細胞比容增大; B: 血漿中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多; C: 血漿中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 D: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E: 紅細胞脆性增加
11. 能限制腎小管中纖維蛋白沉著的主要物質是
A: 尿激酶; B: 兒茶酚胺; C: 組織胺; D: 緩激肽; E: 激肽釋放酶
12.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時相由下列哪一種因素引起?
A: 血小板釋放內源性ADP; B: 血小板釋放內源性ATP; C: 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
D: 受損傷組織釋放ADP; E: 受損傷組織釋放ATP
13. 心指數等於
A: 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 B: 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 C: 心輸出量×體表面積; D: 心率×體表面積/心輸出量; E: 心率×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
14. 平時維持交感縮血管纖維緊張性活動的基本中樞位於
A: 大腦; B: 下丘腦; C: 中腦和腦橋; D: 延腦; E: 脊髓中間外側柱
15. 每搏輸出量佔下列哪個容積的百分數,稱為射血分數?
A: 回心血量; B: 每分輸出量; C: 等容舒張期容積; D: 心室收縮末期容積;
E: 心室舒張末期容積
16.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有
A: 後負荷; B: 心肌收縮力; C: 前負荷; D: 心率; E: 以上都是
17. 心肌細胞中,傳導速度最慢的是
A: 竇房結; B: 心房; C: 房室交界; D: 浦肯野纖維; E: 心室
18. 心室肌有效不應期的長短主短取於
A: 動作電位0期去極的速度; B: 閾電位水平的高低; C: 動作電位2期的長短;
D: 動作電位復極末期的長短; E: 鈉-鉀泵的功能
19.左心室的搏功比右心室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每搏輸出量不同; B: 左、右心室血流容積速度不同; C: 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流速度不同; D: 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動脈血壓不同; E: 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流途徑長短不同
20. 唾液澱粉酶的最適pH是
A: 2.5; B: 3.5; C: 4.5; D: 6; E: 7
21. 關於人的能量代謝率,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 與體表面積成正比; B: 隨著勞動強度的加大而增加; C: 始終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而減少; D: 與年齡有關; E: 與性別有關
22.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環境溫度越高,越容易散熱; B: 支配人體小汗腺神經是交感神經,其釋放的遞質是乙醯膽鹼; C: 汗液中水分佔1%,固體成分佔99%; D: 支配小汗腺的神經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 E: 支配小汗腺的節後神經是迷走神經,其釋放的遞質是乙醯
23. 基礎體溫在排卵後升高,這可能與下列何種激素相關:
A: 孕激素; B: 胰島素; C: 雌激素; D: 甲狀腺激素; E: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24. 血液經腎小球濾出的直接動力是
A: 血漿滲透壓; B: 腎動脈血壓; C: 入球小動脈血壓;
D: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E: 以上都不是
25. 視錐系統的特點是
A: 對光敏感度低,能辨顏色,分辨力高; B: 對光敏感度高,能辨顏色,分辨力高;
C: 對光敏感度低,不能辨顏色,分辨力高; D: 對光敏感度高,不能辨顏色,分辨力高;
E: 主要分布在視網膜周邊部
26. 各種感光色素本質上的區別在於
A: 生色集團的成分; B: 視蛋白的結構; C: 視黃醛的數量; D: 視黃醛的結構;
E: 視黃醛與視蛋白的結合方式
27. 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動物腦幹,將出現
A: 肢體痙攣性麻痺; B: 脊髓休克; C: 去皮層僵直; D: 去大腦僵直; E: 肌緊張減弱
28. 使心肌收縮加強的腎上腺素能受體是
A: M型受體; B: N型受體; C: ?2型受體; D: ?型受體; E: ?1型受體
29. 神經幹中各條纖維上傳導的興奮基本上互不幹擾,這稱為
A: 生理完整性; B: 傳導的雙向性; C: 相對不疲勞性; D: 傳導的絕緣性;
E: 傳導的不衰減性
30. 產生反饋性調節作用的神經元聯繫方式是
A: 單線式聯繫; B: 輻散式聯繫; C: 聚合式聯繫; D: 環狀聯繫; E: 鏈鎖狀聯繫
31. 傳入側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屬於
A: 側抑制; B: 交互抑制; C: 突觸前抑制; D: 突觸後抑制; E: 樹突-樹突型抑制
32. 傳導慢痛和內臟痛的主要纖維是
A: B類纖維; B: A?類纖維; C: A?類纖維; D: C類纖維; E: A?類纖維
33. 關於下丘腦主要功能的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A: 為皮質下較高級的交感中樞; B: 為皮質下較高級的副交感中樞; C: 為調節內臟活動的較高級中樞; D: 為皮質下重要的運動中樞; E: 為內臟和軀體運動的整合中樞
34.乙醯膽鹼作用於突觸後膜引起生理效應後, 失活的主要途徑是
A: 突觸前膜重攝取; B: 由血液帶至肝臟破壞; C: 被膽礆酯酶分解; D: 小部分重攝取,大部分由肝臟破壞; E: 大部分重攝取,小部分由肝臟破壞
35. 關於內分泌系統最佳的描述是
A: 區別於外分泌腺的系統; B: 無導管,分泌物直接直入血液的腺體; C: 分泌物通過體液傳信息的系統; D: 包括內分泌腺與散在於的內分泌細胞組成的大系統; E: 全身的內分泌細胞群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總稱
36. 下列哪種激素不是由腦垂體前葉分泌的?
A: 抗利尿激素; B: 生長素; C: 卵泡刺激素; D: 催乳素; E: 促甲狀腺激素
37. 影響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 血鎂濃度; B: 血鈣濃度; C: 血磷濃度; D: 生長抑素; E: 降鈣素
38. 血漿中降鈣素的主要來源是
A: 消化道黏膜細胞; B: 胎盤; C: 甲狀腺C細胞; D: 胰島D細胞; E: 甲狀旁腺細胞
39. 成年人生長激素過多將導致
A: 毒性腺瘤; B: 單純性甲狀腺腫; C: 粘液水腫; D: 肢端肥大症; E: 巨人症
40. 血液中生物活性最強的甲狀腺激素是
A: 一碘甲腺原氨酸; B: 二碘甲腺原氨酸; C: 三碘甲腺原氨酸; D: 四碘甲腺原氨酸; E: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