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醫學院2004年生理學(碩士)
考生須知:
1.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2.考試結束後,請將試題連同試卷一起裝袋密封
一、 選擇題:
(一)、A型題(選擇一個最適答案,每題1分,共40分)
1. 內環境是指
A: 機體體內的環境; B: 細胞內液; C: 血液; D: 組織液;E: 細胞外液
2. 骨骼肌或心肌的初長度對收縮力量的調節作用屬於
A: 局部神經調節; B: 體液中ATP的作用; C: 旁分泌調節; D: 自身調節; E: 正反饋調節
3. 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葡萄糖的過程伴隨著
A: Na+的同時吸收; B: K+的同時吸收; C: Ca2+的同時吸收; D: Cl-的同時吸收; E: I-的同時吸收
4. 在細胞膜的物質轉運中,Na+跨膜轉運的方式是
A: 單純擴散; B: 易化擴散; C: 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 D: 主動轉運; E: 單純擴散和主動轉運
5. 物質分子通過細胞膜移動量的大小,通常用下列哪一概念來表示的?
A: 擴散容量; B: 擴散通量; C: 擴散體積; D: 擴散密度; E: 擴散速度
6. Na+泵的特異性抑制劑是
A: 維拉帕米; B: D600; C: 哇巴因; D: 四乙基銨; E: Mn2+
7. 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中,脂質分子的親水端
A: 均朝向細胞膜的內表面; B: 面對面地朝向雙分子層的中央; C: 均在細胞膜的內、外表面; D: 均朝向細胞膜的外表面; E: 排列無規律性
8. 局部興奮的產生是由於
A: 閾下強度的內向電流刺激使細胞超極化; B: 閾下刺激的外向電流刺激直接造成膜內外的電壓降; C: 膜自身的去極化反應; D: 閾下強度的外向電流直接造成的電壓降和膜自身輕度去極化; E: 外向電流激活大量Na+通道開放所致
9. 內環境理化特性相對恆定主要是指細胞外液 A: 溫度37℃,PH7.15~7.35,滲透壓313mOsm/L; B: 溫度38℃,PH7.35~7.45,滲透壓250mOsm/L; C: 溫度37℃,PH7.15~7.35,滲透壓250mOsm/L; D: 溫度37℃,PH7.35~7.45,滲透壓300mOsm/L; E: 溫度38℃,PH7.0~7.4,滲透壓280mOsm/L
10. 低溫貯存較久的血液, 血漿中哪種離子濃度高於正常?
A: Na+; B: Cl-; C: K+; D: Ca2+; E: HCO3-
11.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XIII; B: 分解纖維蛋白原; C: 加速因子VII複合物的形成; D: 加速凝血酶元複合物的形成; E: 使因子VIII的作用加強
12. 已知受血者為B型血,在交叉配血試驗中,主側不凝集,次側凝集,供血者應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以上都不是
13. 心動周期中,在下列哪個時期主動脈壓最低?
A: 等容收縮期末; B: 等容舒張期末; C: 心房收縮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減慢充盈期末
14. 房室瓣開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心房內壓力曲線中出現
A: v波; B: X波; C: Y波; D: a波; E: c波
15. 下列哪種情況可使心輸出量增加?
A: 刺激迷走神經傳出纖維; B: 頸動脈竇內壓降低; C: 心率加快,超過180次分; D: 心舒張末期容積減少; E: 由平臥轉為站立
16. 正常心功能曲線不出現降支的原因是
A: 心肌的靜息張力較小; B: 心肌的伸展性較大; C: 心肌的伸展性較小; D: 心肌的貯備能量較多; E: 心肌收縮的潛在能力較大
17. 心肌細胞超常期內興奮性高於正常,所以
A: 興奮傳導速度高於正常; B: 動作電位幅度大於正常; C: 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速率快於正常; D: 刺激閾值低於正常; E: 自動節律性高於正常
18.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血流阻力
A: 與血管的半徑成正比; B: 與血管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C: 與血管的半徑的平方成反比; D: 與血管半徑的立方呈反比; E: 與血管半徑的四次方成反比
19. 下列關於交感縮血管神經纖維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可激活血管平滑肌的?-腎上腺素能受體; B: 可激活交感神經末梢的?-腎上腺素能受體; C: 可使效應器細胞產生前列腺素; D: 可使交感神經末梢產生前列腺素; E: 可進入血液循環
20. 心肌缺氧引起冠狀動脈舒張,主要是通過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
A: 氫離子; B: 組織胺; C: 腺苷; D: 前列腺素; E: 乳酸
21. 關於氣道阻力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氣道口徑越小阻力越小; B:氣流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C:氣流為湍流時,阻力增大; D:一般吸氣時阻力小於呼氣時; E:主要發生於直徑小於2 mm的細支氣管
22. 下列關於血液中氣體運輸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化學結合的量大於物理溶解的量; B:氧分壓升高時物理溶解的量隨之增多,; C:氧只有物理溶解一種運輸形式; D:二氧化碳的化學結合運輸形式是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 E:二氧化碳以化學結合形式運輸為主
23. 下列關於動脈血CO2張力升高的敘述,哪一條是錯誤的?
A:它發生在中等程度的肌肉運動時; B: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刺激呼吸; C:可通過中樞化學感受器刺激呼吸; D:可反射性地引起動脈血壓升高; E: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24. 腸-胃反射可:
A:促進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抑制胃的排空、促進胃酸分泌;C:促進胃的排空、促進胃酸分泌; 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E:以上都不是
25. 關於胰液分泌的調節,哪項是錯誤的?
A: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液分泌; B:體液因素主要是胰泌素與膽囊收縮素; C:胰液的分泌受神經與體液雙重控制; D:進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 E:在消化間期,胰液分泌很少
26. 主動重吸收膽鹽和維生素B12的部位是
A:十二指腸; B:空腸; C:迴腸; D:結腸上段; E:結腸下段
27. 機體進行功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最終不轉化為體熱的是
A: 血液流動; B: 胃液分泌; C: 神經傳導; D: 激素分泌; E: 肌肉做功
28. 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率為125ml/min,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為:
A:60ml/min; B: 65ml/min; C: 87.5ml/min; D: 90ml/min; E: 95.6ml/min
29. 使醛固酮釋放增加的因素:
A:循環血容量增加; B: 近曲小管重吸收鈉增加; C: 血鉀減少,血鈉增加; D: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E: ACTH減少
30. 下列哪項同Na+的重吸收有關?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 腎小管Ca2+分泌增高; C: 血漿K+分泌增高; D: 腎小管H+分泌增高; E: 以上都有關
31. 促使腎素釋放增加的因素:
A:腎血流量增加; B: 近曲小管Na+重吸收增加; C: 迷走神經興奮; D: 緻密斑鈉濃度增加; E: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32. 使近處物體發出的輻射光線能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的功能稱為
A: 眼的調節; B: 眨眼反射; C: 界面反射; D: 瞳孔對光反射; E: 視軸會聚反射
33. 一次神經衝動,自神經向骨骼肌傳遞時
A: 只釋放一種遞質; B: 遞質與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 C: 可被阿託品阻斷; D: 必須經總和後才能引起肌肉收縮; E: 既可引起肌細胞興奮,又可使其抑制
34. 關於曲張體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 為神經末梢上的念珠狀結構; B: 只存在於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 C: 與突觸小體相類似; D: 內有大量含神經遞質的小泡; E: 為神經末梢與效應細胞間通訊的結構之一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