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日本不再擔心領土下沉?原來他們早有「新去處」,不是中國!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6 09:27:33 來源: 旅行季事

舉報

  進入21世紀後,國內外關於氣候變暖的新聞報導、科學研究頻頻出現,公眾從中也可以對導致氣候變暖的原因略窺一二。首當其衝的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發電廠、化工廠、化肥廠等工廠不斷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除此之外,汽車排放量也是導致溫室氣體增多的原因之一。

  

  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是驚人的,在100多年的時間裡,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6攝氏度。現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就拿中國而言,從20世紀中葉以來,極端天氣事件強度和頻率有明顯變化,極暖事件增多極冷事件減少。另外影響我國的颱風強度明顯增加,平均每年有8個颱風登陸,其中一半是最大風力達到或超過12級的強颱風。

  

  除了極端天氣不斷增加之外,就氣候變暖還導致冰川融化,進而導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平均每年上升3.2毫米。大家可能覺得這個數字很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到21世紀末,我國海平面將升高30—70釐米左右,將會導致大面積的陸地被淹沒。就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所面臨的海平面上升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畢竟我國有很大一部分領土遠離海洋。

  

  可是日本就不一樣了,該國領土是由北海道、北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為37.8萬平方公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島國」。科學數據顯示,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將會導致日本60%的沿海沙灘在本世紀末之前,有可能被徹底淹沒。如果全球溫度上升4攝氏度,日本或將面臨最高達60釐米的海平面上升,其實就避免不了很多區域被淹沒,屆時肯定很多人都要面臨遷移故居的問題。

  

  不過最近有新發現,據說日本不再擔心領土下沉,這又是為啥?原來他們早有「新去處」,並不是中國!在自然面前人類始終都是渺小的存在,只有海平面持續上升,日本就極有可能被大海淹沒,為了避免這一天的到來,日本一直在尋找新的去處。對於「新去處」日本早已有所打算,他們的目標就是巴西,在我看來原因有二。

  

  其一:近年來,越來越多日本人選擇去巴西發展事業,在此過程中不少日本人選擇移民到巴西。由於大量日本人的湧入巴西,這個國家,許多企業已經被日本所滲透,而在此處發展日本人絲毫沒有把自己當作是外國人,反而認定巴西是自己的「第二故土」一般;其二,巴西人普遍對日本人抱有好感,認為他們工作勤奮、家庭責任心強。走在巴西的大街上,到處都是具有鮮明日本文化特色的店鋪,從和服到小吃應有盡有。

  

  如今,這個和日本相隔「十萬八千裡」的熱帶王國,卻成了除了日本以外,地球上日本裔人口最大的國家。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日本沉了,我們會選擇巴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本島嶼火山口噴發形成新陸地 日本當局:務必變成領土
    據日媒26日報導,日本小笠原群島西之島日前持續火山口噴發。截至28日已經達到100天之久,並且火山口噴發形成新的陸地,約為原來西之島面積的3.5倍。日本官房長官曾表示:務必讓「新島」成為日本領土。西之島與「新島」相連,面積達原來3.5倍。
  • 一旦日本島沉沒,他們會搬到哪個地方?不必擔心早已選好地址
    近年來,日本天災不斷,僅僅是2011年3月11日爆發的一場地震就讓日本本州島向東移動了大約3.6米,位於震中的日本宮城縣牡鹿半島更是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5.3米,同時下沉了約1.2米,就連朝鮮半島也發生了5.16釐米的移動,可想而知地震的威力到底有多可怕。日本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不僅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短缺,還處於地震帶上,常年遭受地震、海嘯、洪水、颱風的侵蝕。
  • 在領土問題上,日本要對俄「不再客氣」
    來源:參考消息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視覺中國)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月14日發表文章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調整對俄談判策略,在和平條約和領土問題相關協商中更加強硬。俄專家認為,日本試圖要回兩島甚至四島的戰略不切實際,而俄方起初積極談判也給了東京虛幻的期待。
  • 全球都想得到的一塊地,比我國領土面積還大,日本早已經動手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國家200多個,而對於各國來說,土地資源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國家沒有土地那麼它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有了土地就會有大量的資源,有了資源才有發展的前提,所以土地對於一個國家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人們才會不斷的探索新大陸,發現新世界。
  • 日本島嶼將被海洋淹沒,中國有兩個島嶼也同樣下沉!
    這是五一小長假,有無數人選擇外出旅遊,也許人山人海,道路堵塞,水洩不通。還有很多人選擇到國外旅行,日本是最好的目的地。日本島國四面被海水包圍,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地形複雜,每年也有無數地震發生,而此時還要提防海嘯的到來。
  • 馬裡亞納海溝逼近,為何日本從不擔心領土沉沒?日本早已做好準備
    這裡有一個問題,日本畢竟是由各種島組成的,加上馬裡亞納海溝不斷地向日本靠近,故而島嶼遲早都有一天會被海水給淹沒。到時候日本如果沉沒了,那日本民眾將會搬到哪個國家去?有專家就一直推測過日本將會在百年內沉沒,不過仔細想想專家有這樣的推測是可能的,因為日本的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也比較高,而馬裡亞納海溝的威脅是最大的原因。
  • 日本人吃草莓,為啥先用勺子壓碎,而不是直接吃?原來大有講究
    日本人吃草莓,為啥先用勺子壓碎,而不是直接吃?原來大有講究。但是如果去過日本旅遊或者經常看一些日劇的人,就會發現一個小細節,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日本人在吃草莓的時候,並不是洗乾淨之後直接吃,而是先放在碗中用勺子把它壓碎,在使用同時還會搭配上一些牛奶,還有白砂糖一樣的食物攪拌均勻來吃,為什麼日本人吃一個草莓都這麼的繁瑣複雜呢?難道是因為用勺子吃東西比較優雅嗎?其實日本人這樣子吃草莓而不是直接吃,背後也是大有講究的。
  • 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後,日本人將去哪裡生存?其實早有打算
    日本政府經過最初的懷疑後,立即採取行動,首先是在災難發生前,盡力轉移日本國民去其他國家,中國也是其中一個目的地之一。不幸的是,日本首相的專機在飛行途中被火山爆發的熔巖擊中墜毀。新首相上位後,對國民瞞報消息,欺騙國民說災難會在5年後才發生,讓大家不要驚慌。
  • 與日本差不多,中國也有兩處地方在下沉,其中一處快要消失
    1.日本因為板塊運動多災多難我們都清楚,亞洲的板塊運動一直都非常的激烈,特別是像喜馬拉雅山,就是因為板塊運動才成為了世界第一高峰,亞洲有很多國家受到了板塊運動影響比較大,就像日本。本身日本這個國家處在火山帶,處於這一種邊緣位置,非常容易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因此日本也常常出現地震等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也都給日本當地人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日本疑借領土爭端重振擴張性海洋戰略(組圖)
    而前不久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民漁船,再次成為日本國內民族情緒的藉口。而且,據日媒報導日本海上和陸上自衛隊將擴充兵員,旨在應對釣魚島局勢。有專家就擔心,日本將藉機掃除國內障礙,在年底出臺的「防衛大綱」中加強西南諸島防衛。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日本沒有選擇取得亞洲國家諒解,而是欲以強硬姿態實現「國家正常化」,這讓人不得不警惕其在領土爭端背後隱藏怎樣的戰略考量。
  • 南極成為中國遊客新去處,外國遊客:中國遊客怎麼有這樣的素質?
    南極成為中國遊客新去處,外國遊客:中國遊客怎麼有這樣的素質?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很多人的收入都增長了很多。中國的旅遊景點雖然有很多,但是由於很多這樣那樣的原因,很多的中國人都不太喜歡在中國旅遊。
  • 1904年,俄國和日本為什麼在中國的領土和領海打得不可開交?
    呂海峰話說,1904年的2月8日,當俄國和日本的談判破裂之後,雙方便開始在中國的領土、領海打得不可開交。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俄國和日本為什麼在中國的領土、領海打得不可開交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法國送給我們的,上面有個建築,作用很大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真的嗎?各位,其實這事兒一點都不奇怪。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此以後,高鼻梁、白皮膚的洋人走進我大中華,而國人呢?也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探索新世界。舉個例子吧,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當走到瑞典時,他被那裡的美景折服了。
  • 中國以東有一座美麗的島嶼,島上生活著漢人,但卻不屬於漢人領土
    中國的領土非常的廣闊,中國也是一個島嶼非常多的國家,那些島嶼都有著它們各有的特色風情,奇秀的西沙群島讓無數的人為之讚嘆,美麗、富饒的臺灣島一直是人們遊遊休閒勝地的選擇。樹影婆娑的椰林、風光旖旎的海南島等等那些島嶼,都是我們中國的大島。但是曾經的中國最大的島都不是它們。
  • 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1885年9月6日(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申報》登載消息:「臺灣東北邊之海島,近有日本人懸日旗於其上,大有佔據之勢。」由於顧忌中國的反應,日本政府未敢輕舉妄動。10月21日,井上馨復函山縣有朋認為,「此刻若有公然建立國標等舉措,必遭清國疑忌,故當前宜僅限於實地調查及詳細報告其港灣形狀、有無可待日後開發之土地物產等,而建國標及著手開發等,可待他日見機而作」。井上馨還特意強調,「此次調查之事恐均不刊載官報及報紙為宜」。因此,日本政府沒有同意衝繩縣建立國家標樁的請求。
  • 與日本相似,中國也有兩處地方在下沉,其中一處面臨消失
    ,處在這種邊緣的位置,會很容易受到板塊運動影響,日本也經常發生一些地震,火山爆發之類的災難,這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如今,受到板塊的影響,日本的很多地方都在慢慢下沉,日本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想到了利用填海造地的方式,試圖改變他們的居住環境。作為日本的近鄰,中國也肯定會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與日本有些相似,中國也有兩個地方是在慢慢下沉的,可能未來它們也會消失。與日本相似,中國也有兩處地方在下沉,其中一處面臨消失。
  • 如果有一天日本真的沉入海底,上億的日本居民即將搬遷到哪裡?
    想必大家都看過《哥斯拉》這部著名的科幻電影吧,日本人的腦洞就是這麼大。其實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方大的多,一點都不奇怪。日本常年發生地震,地質專家預測日本未來會沉入海底,將徹底地消失。那麼當日本沉入海底後,他們將何去何從呢?
  • 我國領土面積已經增加了,不再是960萬平方公裡,國人都應該牢記
    中國有幸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也是土地面積也是第三大國,可真是地大物博。從我們接觸地理的時候就知道,中國的領土有960萬平方公裡,這個面積超越了整個大洋洲。但這個數據只是一個約估,當時測量出來的數據還沒有到達960。
  • 如果日本沉海,他們會遷居到哪裡?其實他們早有準備,並不是中國
    在這380餘天之中,日本的政府自救計劃,以及聯合國國際社會的救援活動。雖說是小說,說起來是科幻小說家自己的幻想,但是這部電影卻不是無的放矢。總面積又37.8萬平方千米的日本國,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群島國家。是由於太平洋板塊以及亞歐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使得日本國所在位置地殼隆起形成的島嶼。
  • 日本面臨沉沒?其實中國有2個地方也在下沉,其中一處快要消失了
    日本是由本州、四國、北海道、九州四個大島和6800多個小島組成,由於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根據統計,芮氏6級以上的地震,有兩成都發生在此。正式因為火山和地震,日本才形成6800多個島嶼,不過中國有句老話,福禍相依,在形成島嶼時,日本本州島也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海溝,最深處達到了10374米,並且日本海溝跟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