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存在,這些恆星大多都是向太陽這樣的中等質量恆星,太陽是一個進行氫核聚變的主序星,而且還是宇宙中較少的單星,正是有了這些條件,我們地球才能夠誕生生命,當然太陽也只是原因之一。我們看太陽的時候,會發現太陽是金黃色的,但是這不是恆星的唯一顏色,在宇宙中,恆星有許多種顏色,大致可以分為紅、黃、白、藍四種。
太陽就是這四種顏色中的黃矮星,那這四種顏色是如何變化的呢?不同顏色的恆星是哪裡不一樣呢?其實這這四種顏色的不同,代表的是恆星的溫度不同。紅色和黃色在顏色中是被分為暖色調,而藍色則是冷色調,那麼藍色的恆星是最冷、紅色的恆星是最熱的嗎?首先可以先看太陽這顆黃矮星的溫度,太陽的核心溫度大約有1500萬K,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恆星表面所以只取表面溫度的5700K。
黃色的恆星溫度大約就是5000到7000度左右,那麼白色的恆星是多高的溫度呢?在宇宙中存在許多的白矮星,有些白矮星其實是其他恆星演變而來的,白矮星的表面溫度超過8000K,所以白色其實比黃色的要更熱。藍色的恆星的溫度其實也比太陽要高,那麼藍色肯定不會是低溫的象徵,它的表面溫度大概能達到幾萬度,這才是真的能瞬間氣化大多數物質的超級恆星。
最後來說紅色的恆星,看過《流浪地球》的人可能知道太陽在到了一定時間後會開始衰變,這轉變化就是變為紅巨星。太陽的表面會一直往外擴張,甚至吞噬地球,而在這樣的擴張之下,溫度會急速下降,也就是說紅巨星的表面溫度會比太陽低很多。宇宙中的紅巨星和紅矮星非常多,在銀河系中紅矮星佔比達到了70%,它們的表面溫度大多都只有2500到5000K之間。
所以說藍色雖然是冷色調,但是在溫度的顏色表現上,藍色其實要比紅色和橙色的溫度都高,赫羅圖就是闡述恆星溫度和顏色以及可見光度的變化。恆星是宇宙中熱量的源頭,如果沒有恆星的存在,那麼光子很難誕生,宇宙中將是一片漆黑。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