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苗廳
巨大洞穴的新發現
紫雲苗廳
這個浩大的地下世界
充滿了各種未知
也常帶給我們滿滿的
意外和驚喜
此次G+TV極限貴州的探險隊隊員們
走進紫雲苗廳之行會有哪些新發現呢?
神秘
(探險隊員發現的神秘生物)
(洞穴蚰蜒)
(洞穴蟋蟀)
延伸
閱讀
苗廳的形成——
關於苗廳的形成,地質學家這樣解釋:首先是大氣降水沿巖石孔隙、裂隙、層面等滲入巖體,並對巖體進行溶蝕、擴大形成地下空洞。隨著空洞的逐漸擴大,水流匯集到洞中形成地下溪流或地下河。地下河形成後,在重力崩塌作用、地下河的溶蝕作用、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的共同配合下,使洞腔進一步地擴大。慢慢地,狹窄的洞道逐步擴展為寬大的洞廳。隨著洞廳的不斷「生長」,頂層的巖石越來越薄,越來越不穩定,最終垮塌形成「天坑」。
苗廳
延伸
閱讀
苗廳「擎天柱」:
「擎天柱」是一根高達45 米的鐘乳石柱。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的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鐘乳石每年平均增長0.13 毫米。快速增長的鐘乳石的水溶液中往往富含碳酸鈣和二氧化碳,並且流動很快,這種鐘乳石每年可以增長3 毫米。
根據苗廳的情況推斷,這裡鐘乳石的生長速度約是每100 年生長11 毫米,要形成45 米高的鐘乳石,至少需要45 萬年。
大廳
延伸
閱讀
鑽石大廳——
鑽石大廳面積約600 平方米,在洞廳的中心,有連片的鐘乳石群。在頭燈的照耀下,這些鐘乳石閃閃發亮,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這些閃光點是亮晶方解石,是碳酸鹽巖結構組分之一,它們是直徑為0.01 毫米(即10 微米)或更大的方解石晶粒,只作為異化顆粒的膠結物出現於碳酸鹽巖中。這些異化顆粒下沉到水盆地底部以後,由碳酸鈣過於飽和的粒間水沉澱結晶成為亮晶方解石。
在紫雲苗廳內的探險隊隊員們
從最開始的窒息、害怕、絕望……
到興奮、驚喜、開心、激動……
這次的發現
對於他們來說
可謂妙不可言
紫雲苗廳
靜待更多新奇的發現
以上信息素材提供@G+TV極限貴州探險隊
延伸內容提供:G+TV極限貴州 周元傑
視頻:唐實 楊霄 劉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