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酷似豬拱嘴的魚、外貌酷似蟋蟀的跳蟲、體形酷似蜈蚣的爬蟲、千奇百怪的石鐘乳等溶洞奇觀,都在位於貴陽市息烽縣西山鎮田衝村的一個地下溶洞裡發現了。
(探險隊艱難爬行。)
據了解,發現這個溶洞的人,是貴陽市教育局從貴陽市盲聾啞學校選派到息烽縣小寨壩鎮潮水村的年輕駐村幹部夏宇。據夏宇介紹,他在長時間的駐村工作中,一邊忙碌村裡繁重的脫貧攻堅事務,一邊在村裡尋找有突破性的開發資源。經過了解,得知潮水村境內以及相鄰的西山鎮田衝村,存在多個地下溶洞和豎井天坑等旅遊地學資源。
這些溶洞、天坑內到底有什麼值得開發的寶貝沒有?為了一探究竟,夏宇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邀請省內專業的戶外探險救援團隊,到息烽來開展一次「探索地下世界」行動,目的是摸清溶洞資源的「家底」。
(高大寬敞的溶洞大廳。)
近日,探險救援團隊的幾名隊員,在夏宇的帶領下,來到一號溶洞田衝暗河溶洞進行「探寶」,記者也跟隨探險隊進入洞內探險。
據夏宇介紹,此前他曾和村民一起進入洞內初探,但遇到一個類似「狗洞」的隘口時,由於沒有專業裝備,就不敢冒險進入了。這次有了專業團隊的保駕護航,就可以把上次沒有探查的路段繼續深入。
(洞內發現的「蟋蟀」。)
進入「狗洞」後,裡面豁然開朗,大家非常驚喜,是一個高大寬敞的溶洞大廳,內部各種溶洞奇觀發育完好,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石花到處都是。
溶洞裡還有暗河,河內並發現一種頭部酷似豬拱嘴的魚。據當地人介紹,這種魚在息烽境內未受到汙染的地面河流裡也曾發現過,但很少見,肉質鮮美。因其頭部酷似豬拱嘴而俗稱其為「豬拱嘴魚」,是生長在烏江流域支系裡的一種珍稀魚種。
地下世界的探尋讓人敬畏。為了給自己壯膽,大家一邊用手機播放音樂一邊向前摸爬行進。每走一步都要謹小慎微 ,對體能和腳下的專注度要求都很高,如果沒有音樂和頭燈,那就猶如進入深深的幽冥境地,很是恐懼。
(洞內發現的「蜈蚣」.)
繼續行進,在溶洞深處的巖壁上,又發現了外貌酷似蟋蟀的跳蟲、體形酷似蜈蚣的爬蟲等不明生物。那些「蟋蟀」,有的身體呈半透明,有的呈全黑色,而「蜈蚣」卻是滿身金黃色。最奇特的是,「蟋蟀」的觸角長達約20釐米,而「蜈蚣」卻沒有觸角。這些動物叫什麼名?它們的食物是什麼?它們是靠眼睛看路還是靠觸角探路?這些問題就要靠專家來定論了。
再往裡走了數百米,前面是一條深深的地縫,縫洞的能見度盡頭深不見底,黑咕隆咚一片。向地縫裡投下一塊石頭試探,從發出的響聲判斷,下面應該是以條暗河。
如果繼續深入,不可控安全因素太高,地下世界是人類永遠探索不完的神秘世界,探險隊決定見好就收,收兵返回。這次探測深度約為300米,用時1.5小時。
探險隊認為,田衝溶洞內石鐘乳等溶洞奇觀發育不錯,有旅遊開發價值。洞內有生物鏈,雨季不能進洞,有一定的風險係數,適宜有一定基礎的戶外體驗者探險。
都市新聞
記者 賈華
編輯 章虹
校對 羅鎮武
編審 羅瑋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