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300多種新生物大發現:魚會走路

2021-02-22 FunDiving

據英國《衛報》6月17日報導,2017年5月到6月,科學家們沿著澳大利亞海岸線向珊瑚海行進,他們從4000米深的海底收集到10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300多種是新物種。照片裡的紅色科芬魚(coffinfish)長著藍色眼睛,頭上有個蓬鬆柔軟的「釣竿」,這個釣竿能勾引獵物上鉤。當它受到威脅時,會用水使身體膨脹,以便讓自己看上去更「威武」,這是此次在澳大利亞海域最深處找到的魚。

 

這是一種甲殼食肉動物,在深海中它是「拾荒者」,任何能提供營養的東西它們都能吃,包括腐爛的鯨魚屍體。

 

這是發光的海蛇尾,它們用微弱的螢光警告那些捕食者,不要把它們當作食物。

 

水滴魚,又稱憂傷魚,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2013年,水滴魚被稱為世界上最醜的魚,它沒有骨頭,沒有魚鰾,身體呈凝膠狀,潛伏在海底,等待獵物經過,出其不意地一擊斃命。

 

這種類珊瑚目生物,與海葵、海蜇、珊瑚和海裡其它有觸角的生物屬於同一種類,不同的是,它缺少了「親戚們」的外骨骼。

 

在塔斯馬島的Freycinet海洋保護區發現了一群海豬,這些小海豬在海底都是粉紅色的,是可愛的海洋真空吸塵器,用吸管一樣的腳在深海的泥裡移動,吸收裡面的微生物。它們是唯一一種有「腳」的海參,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可以發現它們大量的聚集在一起。

三腳架魚是深海魚的代表,它們用長長的魚鰭像踩高蹺似的在海底行走,屬於燈眼蜥魚科,它們的視力不好,這是家族的特徵。覓食的時候,它們會逆流而立,將長長的胸鰭向前延伸,以「感覺」前面漂流的獵物。

雪茄達摩鯊有著排列整齊的鋸齒狀牙齒,它們體型不大,會發光,在海洋1000米深的「微光區」中,它以大型魚、鯨魚、海豚甚至是偶爾不幸的遊泳者為獵物,有時甚至會破壞潛水艇或海底電纜,一旦鎖定目標,它們就會從獵物身上咬下一塊塊餅乾大小的肉,這是它們第一次在澳大利亞水域被發現。

 

紅刺蟹身上長滿鮮紅的尖刺,能保證它們在深海中不會遇到危險。它們並不是真正的螃蟹,與寄居蟹更接近。

 

這種美麗的海蛇尾從西伯利亞到南極洲都能發現,但我們至今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

 

這種看不出臉面的魚是在4000米下的海底被發現的,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John Pogonoski翻閱魚類科學文獻的網頁時發現,140多年前,「挑戰者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海洋考察,在北珊瑚海中首次收集到這種魚。

 

小飛象章魚因其外貌酷似迪斯尼動畫片中的小飛象而得名,它們扇動著像耳朵一樣的鰭,在黑暗的海底中優雅地滑行,是最珍貴稀少的章魚種類。小飛象章魚以某些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這些甲殼類動物常常是被小飛象章魚的光線所吸引而來。一旦發現獵物靠近,小飛象章魚就會立即抓住它,並通過身體所產生的一種粘液網困住對方。

整理自人民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深海收集到3百多種新生物,魚會走路章魚長耳朵
    據英國《衛報》6月17日報導,在今年5月到6月,科學家們沿著澳大利亞海岸線向珊瑚海行進,他們從4000米深的海底收集到10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300多種是新物種。這是一種甲殼食肉動物,在深海中它是「拾荒者」,任何能提供營養的東西它們都能吃,包括腐爛的鯨魚屍體。
  • 臺發現多種深海新生物 遇險噴藍光可致眼盲(圖)
    臺發現多種深海新生物,深海中還有會噴出藍光的噴光蝦。
  • 日本 深海魚浮出水面引地震擔憂
    這種深海魚一般生活在海底50米至300米深處,很少會浮出海面。  本報訊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島根縣隱岐島的海岸上近日有大量深海魚漂浮至水面,對於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當地島民感到吃驚,並擔心是否會有大地震發生。
  • 「會走路的魚」改寫進化史?
    一種會走路的魚3.75億年前生活在加拿大北極地區。科學家近日揭示這種魚的頭部結構,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改寫生物進化史。  由水登陸  2004年,科學家們在加拿大北極地區發現這種魚的化石,把它命名為「提克塔利克」,因紐特語中是「一種大型淺水魚」的意思。
  • 臻迪百科(010)|紅唇蝙蝠魚——魚的臉都被它丟光了 不太會遊泳只好學會了走路
    眼大。當蝙蝠魚成熟的時候,它們的背鰭會變成一個棘狀突起,科學家推測其具有誘捕獵物的功能。特殊的是它有四條「腿」,有著一個大頭,用胸鰭在海底「行走」。成年時,其背鰭會長成類似頭角的刺狀,投影來引誘獵物。
  • 世界真奇妙,魚也會走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魚也會走路?你相信嗎?這不是開玩笑的,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魚。這些看似平凡的魚類似乎很是適應這種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的生活,證明了一旦它們適應了一種環境,只要這種環境沒有產生變化,它們就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下面介紹的就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你見過嗎?
    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它們使用魚鰭在海床上移動,形同走路,而這種移動方式有助於它們獵捕食物。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 你見過嗎?
    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Shutterstock)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此外,這種走路的能力也讓它們可以在潮池之間和巖礁的其他區域移動,以獵捕蝦子、螃蟹等小型海洋生物。這項研究的報告撰寫人之一厄德曼(Mark Erdmann)表示,這些棲息在海底的小鯊魚使用其胸鰭和腹鰭來走路,這使它們比較容易將頭部伸入珊瑚礁或巖石底下來尋找食物。
  • 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每年,科學家們發現約18000種人類以前不知道的物種,各種各樣令人奇怪的生物,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擁有著許多讓人類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著迷的特徵。在所有的科學發現當中,深海生物的發覺尤為不易,而科學家們也的確發現了一些非常神秘的生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 頭部透明的奇特深海魚類——大鰭後肛魚
    大鰭後肛魚是在1939年才被人類發現的深海動物,後肛魚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頭部,後肛魚的頭部是透明的,而最讓生物學家搞不清楚的就是大鰭後肛魚的眼睛,眼睛竟然是長在頭部的上方,這對於任何一種動物來說影響都非常大。大鰭後肛魚的頭部到底為何是透明的呢?
  • 深海900多米處!科學家發現稀有魚,重約100斤,還有「腿」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海洋生物可以說非常多,但是人類對海洋的研究可以說是有「局限性」的,很多生物可能我們都沒有見過,在每次發現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罕見生物」或者「新生物」來進行說明,這也算是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我們的全球海洋太大了,並不是任何地區都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 深海暖魚——月魚
    月魚在全球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它們通常生活在幾百米深處、光線暗淡的冷水中,成年體形有汽車輪胎那麼大。儘管某些魚類,比如金槍魚和一些鯊魚,在追捕獵物時也會有器官或肌肉暫時變熱,但目前發現的只有月魚全身體溫常年比外界環境高出約5攝氏度,其循環系統可以像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樣加熱全身的血液。
  • 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哪些魚是深海魚?
    市面上能買到的哪些魚是深海魚?
  • 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原標題: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摘要:【鯰魚腹內發現遺骸「深海巨怪」大的嚇人】4月20日,兩個波蘭的漁民在該國的西部的奧得河,捕捉了一條巨型的鯰魚,體長達到了4米,重量達到了200多公斤。讓人想不到的事,漁民將魚腹剖開之後,發現了一具屍體,還有德國納粹時期的金屬材質的軍章。
  • 科學家發現怪物!研究2年確定為新生物,頭頂兩根須,尾部很多刺
    根據公開的監測資料顯示,在8370米的深海區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白色的像海參一樣的生物在蠕動,旁邊還遊動著數條小魚,這就是給出的結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海溝生物的極限是比較強的,這也是已知科學探測之中唯一的數據,沒有其他生物的發現了,這就是馬裡亞納海溝的情況。
  • 深海釣大魚,用整隻生雞當誘餌,釣獲一條300斤的深海巨型石斑魚
    深海釣大魚,用整隻生雞當誘餌,釣獲一條300斤的深海巨型石斑魚,巨型石斑魚的嗅覺十分靈敏,它們可以分辨出海水中魚餌的味道,那麼很多粉絲釣友一定會問,你用的什麼餌料誘釣深海的大魚的,特別是這種300斤的巨型石斑魚,其實釣石斑魚很簡單,整條魚當誘餌就可以了,你想用一整隻生雞釣巨型石斑魚都不是問題
  • 深海龍魚與龍魚
    與龍魚名字相近的另外一種魚——深海龍魚,有人猜測它是龍魚的另外一種分類,其實不然,它們兩個是完全不同物種。下面將龍魚比作參照物,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傳說中的深海龍魚。1.所屬科目 龍魚是一種古老的淡水魚種,生活在上層水域,是熱帶狹溫性魚類,屬於骨舌魚科;深海龍魚是一種十分兇惡的魚種,生活在熱帶海洋1500米深的海底。屬於巨口魚目。
  • 深海發現|一度消失百餘年的「無臉魚」,重現深海海底
    文|大李話魚點右上方【關注】查看400餘篇精彩文章,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浩瀚的海洋遼闊無邊,有很多未知的生物都有待發掘比如我們今天將要講到的「無臉魚」,一種傳說中的物種。消失一百多年的罕見「無臉魚」,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2017年澳大利亞博物館與聯邦科學魚研究組織在一次深海探索考察中,無意間發現了一種「無臉」的魚類,這種魚沒有眼睛,也沒有鼻子。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因此,幾乎任何從黑暗深處被發現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奇異和幾乎是陌生的。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1、怪異的章魚 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 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這4種「怪物」,來自4000米的深海,這個生命體有點「邪惡」!
    4千米深海的「怪物」,大多數人沒見過,其中一個有點「邪惡」!在深海領域當中,還存在著我們太多未知的事物,有科學家認為在深海中可能會有另外一個天地,有其他的新生物存在。畢竟對於人類來說,想要真正地進入深海,難度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們要適應沒有氧氣壓力非常大的環境。單單只是這一點,人類就無法做到。那麼在人類無法到達的深海領域當中,是否還存在著人類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深海怪物,或者是其他的生命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