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暖魚——月魚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深海暖魚——月魚

  本版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科學家已經證實月魚(Lampris guttatus)是一種全身性的溫血魚類,這似乎打破了人們對於魚類屬於「冷血動物」的認知。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魚類是變溫動物,不能說是冷血動物。」

  的確,在通俗語境裡,人們習慣說的是「冷血」和「溫血」動物;而在科學上,準確來說是「變溫動物」與「恆溫動物」。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其體內基本不具備調節自身體溫的系統,體溫因環境溫度變化而發生改變。深海溫度極低,深海魚類也因此常年低溫。而恆溫動物則不像變溫動物那樣依賴外界的溫度,它們能夠調節自身的體溫使其保持在某一恆定的範圍。鳥類和哺乳動物是一般印象中恆溫動物的代表。

  而月魚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種全身性溫血魚,它像哺乳動物和鳥類那樣有溫血在體內循環,賦予了它們在深海中的生存優勢。月魚在全球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它們通常生活在幾百米深處、光線暗淡的冷水中,成年體形有汽車輪胎那麼大。儘管某些魚類,比如金槍魚和一些鯊魚,在追捕獵物時也會有器官或肌肉暫時變熱,但目前發現的只有月魚全身體溫常年比外界環境高出約5攝氏度,其循環系統可以像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樣加熱全身的血液。

  如前文所言,生活在深海冰冷海水的魚類通常都行動很遲緩,捕食獵物時以伏擊為主,而不是追擊,以最大可能地節省能量。但月魚卻恰恰相反,它會不停地拍動胸鰭來給身體加熱,從而使新陳代謝和行動速度加快,縮短反應時間。它遊得更快、反應更敏捷、視力更敏銳,也因此成為深海中優秀的捕獵者。

  那麼,月魚為何能維持溫血呢?

  該研究的負責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西南漁業科研中心生物學家尼古拉斯·韋格納解釋說:「月魚似乎是通過不斷扇動胸鰭來產生大部分熱量。」 與一般魚類依靠體軸擺動前進的遊泳方式不同,月魚的快速遊泳是憑藉持續扇動像翅膀一樣的一對胸鰭來實現的。驅動胸鰭扇動的是佔據月魚總肌肉量中很大一部分的暗紅色胸肌,它就像一臺強勁的馬達,為月魚的遊泳提供持續的動力,同時藉助血液循環向全身各處輸送源源不斷的熱量。

  除此之外,月魚進化出了獨特的鰓,能利用「逆流熱交換」(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的機制巧妙緩解熱量的流失。

  當偉格納的合作夥伴、生物學家OwynSnodrass採集到了月魚鰓部的組織樣本時,他馬上就意識到了月魚的不同尋常——他們發現月魚的鰓部有個不一般的結構:那些將溫熱血液帶進鰓部的血管,纏繞著那些從水中吸收了氧氣後將冰冷的血液帶回身體核心部分的血管。

  這樣的結構就像一個逆流熱交換設備。對於月魚來說,這意味著,從身體核心部分流出的血液,會加熱從鰓部的呼吸界面流回的冰冷血液。這個結構就像汽車的散熱器一樣,是保存體內熱量的自然調節器。有了鰓裡面這個獨特的熱交換器,月魚即使在冰冷的深海,也基本上能夠使全身都保持較高的溫度,即呈現溫血狀態。

  「以前我們從來沒發現哪種魚的鰓具有類似的結構。」韋格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新,使月魚具有了極大的競爭優勢。在我們想出逆流熱交換概念以前很長時間,就有一種魚發明了這樣的設備。」

  要知道,對於魚類而言,體內熱量直接散失的最主要位置便是鰓部,這是魚類體內血液離外界最近的地方,只隔著薄薄的雙層細胞。血細胞與外界水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同時,血液中的熱量也會大量散失在比熱容很大的水中。

  在美國西海岸進行實地調查期間,研究人員收集了捕獲的月魚的體溫數據,發現它們的體溫通常高於周圍的水溫。他們還在月魚身上安裝了溫度監測儀,追蹤記錄月魚潛入水下幾百英尺後的體溫。結果發現,即使在深海中水溫急速下降,月魚的體溫仍能保持穩定。研究人員發現,在海面下150英尺到1000英尺之間,月魚的平均肌肉溫度都比周圍的海水高5攝氏度左右。

  衛星追蹤的結果顯示,月魚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下150英尺到1300英尺深的地方度過的,通常不會浮上水面。韋格納說,較高的體溫會提高月魚的肌肉能力,增強它們大腦和眼睛的功能,幫助它們抵禦寒冷對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影響。

  在月魚之前,科學家曾發現一些魚類身體的某一部分是溫血的——被稱為部分溫血,這幫助它們將活動範圍從淺水擴展到了深海。而月魚的進化譜系更加特別,它在寒冷的深水中進化出了體溫升高機制,從而相對於其他競爭者和獵物具有了明顯的優勢。最近的研究發現,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區的月魚具有顯著的差異。韋格納也說,現在科學家很有興趣比較不同地區的月魚的溫血特徵。

  韋格納說:「大自然總是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其聰明睿智給我們帶來驚訝。被冷水包圍的時候很難保持身體的溫暖,但是月魚做到了這一點。」(北絳整理)

相關焦點

  • 深海龍魚與龍魚
    與龍魚名字相近的另外一種魚——深海龍魚,有人猜測它是龍魚的另外一種分類,其實不然,它們兩個是完全不同物種。下面將龍魚比作參照物,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傳說中的深海龍魚。1.所屬科目 龍魚是一種古老的淡水魚種,生活在上層水域,是熱帶狹溫性魚類,屬於骨舌魚科;深海龍魚是一種十分兇惡的魚種,生活在熱帶海洋1500米深的海底。屬於巨口魚目。
  • 深海魚是什麼?深海魚對身體有哪些益處?
    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水產類食物,也可烹飪成各種口味的美食,但魚是分著淡水魚和深海魚,而深海魚肉中富含的蛋白質比起淡水魚更加豐富,所以多吃深海魚可以給我們補充每日人體所需的大量蛋白質,有助於我們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 深海識魚(大型魚篇)
    不過,不用為此顧慮,深海獵人帶您去認識認識這些神秘的深海魚~扁花鰹(扁舵鰹、平花鰹、水棍、吞拿魚)黃鰭金槍魚(串仔、黃奇串、甕串、吞拿魚)絲尾紅鑽魚(長尾濱鯛、紅魚)更多詳情請諮詢深海獵人官方售後
  • 《迷你世界》深海魚吃什麼繁殖 深海魚繁殖方法分享
    導 讀 迷你世界深海魚其實是不能繁殖的,那具體怎麼回事,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 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哪些魚是深海魚?
    市面上能買到的哪些魚是深海魚?
  • 揭開深海龍魚的真面目!
    深海龍魚一直帶著神秘的色彩,很多魚粉十分好奇,究竟深海龍魚是什麼樣的魚種呢?小編現在就為大家揭開深海龍魚的真面目!
  • 深海魚biss是什麼梗 深海魚biss有何內涵意思介紹
    說到深海魚相信很多人都認識,其實她是一位英雄聯盟女主播,那麼網上說深海魚biss是什麼意思呢?事件始末。下面來看一下。  biss是什麼梗  biss這個詞在鬥魚的彈幕上和貼吧上其實都能看到這個彈幕的出現,貼吧上也挺多的。
  • 五種深海醜魚,這些魚長得也太隨心所欲了
    五種你聞所未聞的深海醜魚,個個長得隨心所欲,醜到爆炸,果然深海沒人去,這些魚就隨便長長啊!這裡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第二種:鮟鱇魚鮟鱇(ānkāng),俗稱結巴(jiébā)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
  • 深海怪魚,嚇死人了
    有一個漁夫,他常年進行深海捕魚,對海裡的生物的認識很深。
  • 無臉魚、食肉海綿、棺材魚 澳深海奇特生物亮相
    無臉魚、食肉海綿、棺材魚 澳深海奇特生物亮相。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一艘考察船在該國東岸水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海探索,發現大量形態各異的奇特生物,還找到許多全新物種。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的「無臉」魚。
  • 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溫血魚,潛入400米深海也能恆溫
    該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月魚即使潛入溫帶和熱帶海洋1300英尺(約400米)深的冷水中,也能保持自身較高的體溫,是人類首次發現的溫血魚。韋格納與捕獲的月魚。       汽車輪胎大小的月魚曾因其圓滾滾的銀色軀體而惹人注目。而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深海魚令人驚訝的一點:它擁有溫血。
  • "熱火」的魚 - 月魚
    所以我們普遍的認知魚類是變溫動物,但是直到通過對月魚(opah, Lampris guttatus)的研究發現,魚類可以是熱血恆溫動物。 月魚圖片:Ralph(NOAA Fisheries) 月魚隸屬於月魚目(Lampridiformes)月魚科(Lampridae),體高,口小無牙。長可達2 m,重140 kg。
  • 深海青衣魚
    青衣魚,好東方的名字,它是妾魚的異名,又稱鰟魮魚。遊江河間,常一、二相隨,猶如青衣婢女,故稱青衣魚。
  • 深海怪魚,滿嘴獠牙的帆蜥魚,讓人覺得可怕不敢有食慾!
    海洋佔地面積達到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所以在海洋中,還有很多物種,是人們沒有見過,特別是深海中,有些生物長得完全出乎人的所料,來看看這種長著滿嘴獠牙的深海怪魚——帆蜥魚!帆蜥魚外形看起來非常嚇人,體型一般長達2米以上,最為明顯的就是魚嘴裡長滿了誇張的獠牙,密密麻麻的小牙齒,可見攻擊殺傷力有多強。除了魚嘴獠牙,還有就是這種魚的背鰭又長又高、呈帆狀,所以稱為帆蜥魚。
  • 奇醜無比的「無臉魚」,只在澳大利亞海域才有,屬於深海魚!
    澳大利亞現無臉魚,這條魚無眼無鼻,科學家認定其為新物種。當地時間2017年5月31日,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和聯邦科學與研究組織一艘考察船在該國東岸水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海探索,發現了一條奇特的「無臉」魚,這條魚無眼無鼻,科學家認定其為新物種。
  • 俄漁民捕獲雙嘴深海怪魚 盤點世界上的怪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漁民在俄羅斯東南部沿海的濱海邊疆區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魚。這條魚形態醜陋,還長著兩張嘴。網友指責這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汙染了相關海域,導致魚類基因變異,才有了這樣的怪魚。
  • 改寫生物學教科書的魚類——月魚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種溫血的魚類——月魚,這種奇特的魚類改寫了生物學教科書中的「魚是冷血動物」的概念。這種月魚有恆定的體溫,平均肌肉溫度比周圍水溫高五度。月魚是一種全球分布的海洋魚類,通常生活在水深100至400公尺的寒冷深海裡,它們碩大銀色的軀體卵圓而側扁,有白色斑點及一對亮紅魚鰭。與以往印象裡的行動遲緩的深海魚不同,溫血的月魚遊得很快,是深海中活躍的捕食者,以其他魚類及魷魚為食。
  • 又見恐怖深海怪魚:長鼻綠眼帶翅膀
    在加拿大紐芬蘭島的大淺灘附近,一名男子捕獲到一條形態奇特的怪魚,尖長的鼻子、瑩綠的大眼睛,以及一對酷似翅膀的魚鰭。怪魚原屬銀鮫目,棲息於深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 怪魚的發現者是來自加拿大盧嫩堡的斯科特·坦納(Scott Tanner)。
  • 日本高知縣捕獲神秘深海魚 或與海底異變有關
    人民網東京4月23日電 (滕雪)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高知縣室戶岬附近海域固定網中22日捕獲了105條神秘深海魚,判明為巨口魚科巨口魚屬「明鰭袋巨口魚(日文名:ホテイエソ。英文名:Photonectes albipennis)」,其生態環境目前還是個謎。
  • 福建出現超大怪魚村民被嚇慘 十大深海怪魚超乎人類想像(圖)
    福建市民在海灘發現超大怪魚,居然是「水中殺手」!專家表示,這種怪魚有劇毒,吃了會致命,這可真是厲害了!不過,世界之大多無奇不有,更多深海怪魚,或神秘恐怖,或醜萌可愛,超乎人類想像。魚說:堅持看到最後算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