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魚類」正在浮出水面,這是地震的警告信號嗎?
深海魚類上升到火環的海面通常與即將發生的自然災害,如海嘯聯繫在一起。但是上升的深海魚類真的是地震即將來臨的警告嗎?神秘的深海魚類出現在火環海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地震的不祥預兆。據傳說,被日語稱為「海神宮殿使者」的皇帶魚將在地震前自己浮出水面並遊向海灘。
-
日本驚現3米長罕見「地震魚」,傳說浮出水面預示地震將發生
近日, 在日本福井縣一處海岸邊,有垂釣者無意間拍下了兩條龐然大物:身長3米的勒氏皇帶魚。這種稀有海魚一般生活在深海,有傳言稱它們出現海上是因為海底的地質活動,甚至有人稱其為「地震魚」。
-
深海端足類生物「浮出水面」
生物學家劉誠剛展示「蛟龍」號生物誘捕裝置捕獲的端足類生物。 在深海撈蝦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在5000多米深海,一隻蝦遊到「蛟龍」附近,三位下潛人員十分激動,立即決定實施抓捕。結果花了好幾分鐘,蝦沒抓著,卻因大家呼吸粗重造成潛器內二氧化碳超標。 這次下潛頗有收穫,取得了以前沒抓到過的新品種海參、一隻杯狀海綿、一隻被囊類生物、一隻海蛇尾和一隻六腕海星,採集了4管柱狀沉積物,並觀測到20多種巨型底棲生物。
-
漁民捕獲罕見巨口鯊 哪些海中「怪物」浮出水面?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本漁民於當地時間15日,在三重縣尾鷲市港口附近五公裡的地方捕到了一隻體長達5.2米的極其罕見的深海巨口鯊魚。而在4月1日這裡發生了6.1級地震,因此有專家推斷稱,可能是因為地殼變動造成深海魚跑來近海。 報導稱,這種巨口鯊的壽命長達100年,白天它們下沉到海底160米處休息,晚上則上浮12米覓食。
-
每天認識一種魚(395)丨麗麗魚:會浮出水面噴水玩樂!
麗麗魚能生長到大約5cm左右,整個魚體呈現為一個魚吻部位略尖的橢圓形,從側面看呈現出扁平的趨勢,頭和眼略大,魚吻上翹。雄性的麗麗魚體表具有三種三色,分別為魚頭部位的橙色,鑲嵌魚目的紅色眼圈,以及魚鰓部位的藍色斑塊和軀幹部位的藍色條紋。
-
南京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引恐慌 地震局闢謠
上千條鱷魚一起從水面中探出腦袋,漂在水面上,它們是在幹啥?昨日,江寧湯山鱷魚生態園出現千條鱷魚浮出水巡遊的壯觀場面,這一場面被市民拍成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眾人熱議,大家都在猜測鱷魚群奇怪舉動背後的原因,其中有不少網友懷疑這是南京要地震的徵兆。對此情況,南京地震部門回應,近期不會發生地震。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它們這是要去開會嗎「下午一進去,發現鱷魚全都出來了,場面壯觀的有些嚇人。足足上千條!」
-
魚出水面瞬間湖水結冰:這畫面太罕見
魚出水面瞬間湖水結冰,結果半截身子被凍在冰裡。《太陽報》報導稱,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倆兄弟Anton和Alex發布的這個有趣視頻,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大家都很好奇這是怎麼做到的。有人猜測這條魚正要去吃水裡的小魚,把尾巴翹到水面上,結果正在這時水面結冰了。
-
日本地震現罕見怪魚 盤點全球深海恐怖怪獸(組圖)
日本漁民近日捕獲的巨口鯊。 中新網4月19日電日本漁民於當地時間15日,在三重縣尾鷲市港口附近五公裡的地方捕到了一隻體長達5.2米的極其罕見的深海巨口鯊魚。而在4月1日這裡發生了6.1級地震,因此有專家推斷稱,可能是因為地殼變動造成深海魚跑來近海。
-
日本沿海頻現罕見深海魚 民眾擔心地震或海嘯先兆
原標題:日沿海現罕見深海魚引民眾擔心 此前多次大地震前這類魚被衝上岸日本本州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一周內接連發現三條罕見的深海魚類,消息傳開後引發不安,民眾擔心此為地震或海嘯的先兆。此前多次災難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也有多條這類魚被衝上岸。
-
嚇壞日本人的「地震魚」皇帶魚到底是一種什麼魚?能吃嗎?
這兩天,一則消息刷爆網絡:日本本州沿海漁民,在一周之內連續三次發現一種罕見的深海魚類——皇帶魚。從圖片上看,發現的這種魚體長大約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銀白色,和我們常吃的普通帶魚外觀比較相像。這類魚生活在200米至1000米深海,當地殼出現大變動時,它們就會遊到淺水區避難。很多人擔心,這是地震或海嘯的前兆。3、在2011年舉世震驚的日本大地震發生前的一年裡,至少有十幾條皇帶魚衝到岸邊。
-
著名的「地震魚」出現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預示著大地震?
原來之前在南千島群島海域發生地震的時候,當時日本漁民也是發現了這種魚,所以就有了「每當地震魚出現,當地就會有嚴重的地震或海嘯發生」的這種說法。「地震魚」真的和日本是否發生地震有關係嗎?皇帶魚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地震魚等等,它屬於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廣布於熱帶深海,這種魚大部分體長均可達4米以上,重量超過150公斤,因此有著「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之稱,而且它們性情非常兇猛,甚至還有會有一些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
-
科學家發現新型深海蝸牛魚 被帶出水面後竟會「迅速融化」
北青網訊 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三種新的深海蝸牛魚,它們非常適應極端的環境,但如果被帶到水面,它們會「迅速融化」。這條黏糊糊的魚是在國際探險隊探索阿塔卡馬海溝深處時發現的。阿塔卡馬海溝是太平洋最深的海溝之一,位於秘魯海岸附近。
-
「地震魚」現身日本海港,有何徵兆?
近日,兩條勒氏皇帶魚現身日本福井海港,在日本,勒氏皇帶魚俗稱「地震魚」,體型長約五米,一般情況下生活在深海海域,這次浮出水面十分罕見。據日媒稱,世界範圍內,兩條勒氏皇帶魚同時出現是極為罕見的情況。因其主要生活在深海海域,全世界的捕獲量皆極少,故對其生態習性並不了解。相傳地震來臨前,此種魚會由海底遊上水面,因而被漁民捕獲。勒氏皇帶魚又稱為:地震魚,早在之前網傳:臺灣花蓮縣秀林鄉遭「蘇拉」颱風侵襲,海邊的加灣小區出現俗稱地震魚的勒氏皇帶魚,隨後被大浪衝到海灘。
-
日本福井縣碼頭出現地震魚,還一次出現兩條
筆者-小文日本是一個島國,它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附近,因此日本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日本境內,地震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此外,這個國家還要面臨火山爆發的風險。而除了縣級的地震儀設備以外,還有一種生物對於地震等災害非常敏感,它就是「地震魚」,這種魚平時就生活在深海裡,而一旦遇到地震就會浮出水面,因此得到了地震魚的稱號。地震魚又名為龍宮使者或者白龍王、皇帶魚等等,屬於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它們廣泛地分布在熱帶海域。
-
美生物科學家揭開神秘深海魚透明頭部之謎(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月24日報導 美國蒙特裏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解決了困擾科學家半個世紀之久的謎題:一種神秘深海魚為什麼有著管狀的眼睛和透明的頭部。 這種神秘深海魚也被形象地稱為管眼魚,而其學名是大鰭後肛魚(Macropinna microstoma)。早在1939年就被發現了,並引起了科學家極大的研究興趣。
-
深海龍魚與龍魚
與龍魚名字相近的另外一種魚——深海龍魚,有人猜測它是龍魚的另外一種分類,其實不然,它們兩個是完全不同物種。下面將龍魚比作參照物,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傳說中的深海龍魚。1.所屬科目 龍魚是一種古老的淡水魚種,生活在上層水域,是熱帶狹溫性魚類,屬於骨舌魚科;深海龍魚是一種十分兇惡的魚種,生活在熱帶海洋1500米深的海底。屬於巨口魚目。
-
南京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原是曬太陽 地震局澄清謠傳
上千條鱷魚一起從水面中探出腦袋,漂在水面上,它們是在幹啥?昨日,江寧湯山鱷魚生態園出現千條鱷魚浮出水巡遊的壯觀場面,這一場面被市民拍成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眾人熱議,大家都在猜測鱷魚群奇怪舉動背後的原因,其中有不少網友懷疑這是南京要地震的徵兆。對此情況,南京地震部門回應,近期不會發生地震。 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它們這是要去開會嗎 「下午一進去,發現鱷魚全都出來了,場面壯觀的有些嚇人。足足上千條!」
-
孔雀魚總浮在水面上呆立不動怎麼回事?
昨天有個剛涉水族圈的萌新魚友私信問我,他新買的孔雀魚,放到魚缸中發現這些小魚兒總是愛浮在水面上不動,投餵的飼料它們也不吃。這種狀況已經持續3天了也未見狀態有所改變,這位魚友十分擔心這些小魚兒被他給養死。
-
日本高知縣捕獲神秘深海魚 或與海底異變有關
人民網東京4月23日電 (滕雪)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高知縣室戶岬附近海域固定網中22日捕獲了105條神秘深海魚,判明為巨口魚科巨口魚屬「明鰭袋巨口魚(日文名:ホテイエソ。英文名:Photonectes albipennis)」,其生態環境目前還是個謎。
-
十三五規劃編制加速度 環保大部制改革浮出水面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日有消息稱,國家「十三五」規劃正在抓緊編制,與此同時,圍繞環保「大部制」的機構改革建議和構想也紛紛浮出水面。不過,未來環保大部制改革需要理論和實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橫向和縱向的相互結合,才能提出各方普遍接受的方案、時間表和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