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剛涉水族圈的萌新魚友私信問我,他新買的孔雀魚,放到魚缸中發現這些小魚兒總是愛浮在水面上不動,投餵的飼料它們也不吃。這種狀況已經持續3天了也未見狀態有所改變,這位魚友十分擔心這些小魚兒被他給養死。
看到他的信息,老青年會心一笑,他的經歷讓自己想起了從前的樣子,每天趴在魚缸前觀察自己新買的孔雀魚,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提心弔膽地怕這些小魚兒出現不好的狀況。
很多水族新手在開始玩魚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孔雀魚作為開始。因為孔雀魚十分普遍,在各地水族市場都有售賣,作為新手自然不了解孔雀魚養起來容易但是養好了也不簡單的道理,直到多少年後驀然回首才有始於孔雀終於孔雀的一聲感嘆。
孔雀魚是屬於上層魚,在水族箱中狀態正常的魚兒大部分活動空間都是相對集中在水體的上三分之一的範圍裡活動,所以孔雀魚喜歡在水面附近遊動是非常正常的狀態。
但是這位魚友描述的狀況可就不是正常的狀態了,但是也不算特別壞的狀況。如果新買的孔雀魚出現臥缸趴底的狀況來說那就要危險的多了。
通常來說我們無論是從玩家手中還是從水族店購買的孔雀魚的健康問題都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就算再菜的菜鳥也能觀察出健康魚兒在水中的狀態,不會有人在魚缸中專門挑連遊泳都晃晃悠悠的魚兒往自己家的魚缸中放吧?
但是健康的魚兒來到自家魚缸中就出現這種總是愛浮在水面、呆立不動、拒食等現象如果排除本身自帶暗病的情況外,大多數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都是玩家自身的原因導致的,而且大多數這種問題都是因為魚兒對新的水環境不適應所引起的,並不是病菌感染所致。
很多新手一旦看到魚兒打蔫心裡立刻就緊張起來,魚兒症狀稍微有點貼著病菌感染症狀特徵就立馬開始各種殺菌藥物齊上陣,一番折騰下來輕則魚缸硝化系統嚴重受損,重則魚兒遭受無妄之災一命嗚呼。非但魚兒的「病」沒治好,倒是購買魚藥的花費不少,說一句殫精竭慮一點不為過。
老青年無法實時聯繫這位魚友,所以今天就專門寫這一篇短文介紹一下如果一旦魚兒出現上述症狀時候我們應該從那幾個方面來審視自己營造的水族環境是否適合孔雀魚。
1、溶氧度
很多魚友初養觀賞魚的時候對於溶氧度沒有什麼概念,認為有水就能活魚。加上在水族老手的口中常說的是新缸要養好水這樣的印象加深,小萌新們可能更注意的是如何困水除氯等環節,而對於水中的溶氧度來說關注的就比較少。
可是要知道大多數觀賞魚(肺魚科是可以長時間離水存活的)的呼吸是通過魚鰓中的微細血管與水中的溶解氧進行交換的,一旦水中的溶解氧濃度發生較大的變化,魚兒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亞健康狀態。
當水中的溶解氧弄滴變低時,魚兒就會產生窒息的效果,通常它們就會浮到接近水面的區域,因為水中溶解氧濃度和水深是負相關的關係。當然這裡的濃度變化不僅是指低氧濃度,魚兒長時間在較高溶解氧的環境下還會出現燒尾等症狀出現。
孔雀魚本就是屬於上層魚類,活動範圍本身就是相對集中在中上層的水域。一旦水體中溶解氧濃度變低,它們自然而然地就貼近於水面活動,甚至是貼著水面活動。
這種行為不只是孔雀魚,瑪麗魚的行為特徵更為突出。想要提高溶氧度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添加一個水妖精就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辦法。
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是懷孕待產的母孔雀魚在臨產階段也會出現浮在水面靜止的情況出現,這是孔雀魚妊娠的一個典型症狀,我們在這裡不做過多的引申。
2、溫度
說完了主要影響孔雀魚在水中的位置影響因素,我們再來聊一下為什麼又會出現呆滯不動的情況。影響孔雀魚正常活動的因素比較多,比如水中存在較大體型的攻擊性魚、水質影響因素或者是臨產妊娠等等。
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比較集中出現的情況是水溫過低,也可以理解成溫差的變化過大導致的。孔雀魚的正常生活溫度最好保持在22-26℃,如果溫度低於18℃通常這些魚兒的活動就會大大降低。
新手養魚往往關注的是室溫或者白天魚缸溫度的狀況,容易忽略季節交替或者晝夜溫差的變化,尤其是那些已經習慣於近乎恆溫的孔雀魚,一旦來到新的環境中出現較大的溫差變化,就會出現呆立不動的表現。
在新魚準備入缸之前,老青年建議水族玩家事先了解好這些孔雀魚原來的飼養溫度,並且做好調溫過水的工作,切忌一股腦直接倒魚入缸的野蠻操作。
想像一下把頂著熱浪來襲的非洲土著直接空投到冰雪覆蓋的阿拉斯加,體質再強的人恐怕也會難以適應這種劇烈變化的。而在季節更替和氣溫驟變的環境中在魚缸中添加一根恆溫加熱棒是個不錯的選擇。
3、氣壓
不得不承認水族生物對於氣壓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氣壓的變化會直接表現在觀賞魚的狀態上,而大多數的玩家卻又最容易忽略它。有心的玩家可以觀察一下孔雀魚在梅雨季節的表現和炎熱夏季的表現完全是兩個狀態。
氣壓的變化也會對水中溶氧情況產生較大的影響,通常在氣壓較低的時候水中溶氧度變差,魚兒的活動頻率降低,整體狀態也隨著氣壓的變化產生連帶的影響。但是這種變化通常都是一過性的,一般不會超過1-2天的時間。
魚兒在氣壓較低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浮頭、倦怠狀況通常不是很嚴重,它們通常是在表層水中慵懶地遊動,與單純低溫導致的呆滯狀況完全不同。
4、魚缸
我們說一下魚缸對孔雀魚的行為影響。孔雀魚雖然適應性十分強,但是不代表它們就是特別耐受環境變化的魚兒。通常新魚入缸後對於新的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個和整體魚缸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批魚,在水族老手的魚缸中1-2天就完全適應,而在新手的魚缸中則頻出狀況。
雖然孔雀魚屬於小型魚,並且依靠它們自身強大的適應性能夠在很小的靜水水域存活。但是不代表它們對水質沒有要求。一個比較適合飼養孔雀魚的魚缸需要提供給它們足夠的生活空間和適合的水體來保證水質的穩定。
一個經驗性的規律是一升水養1cm魚,滿足這樣的條件一般孔雀魚都不會出什麼太大的狀況。而過小的魚缸通常因為體積受限而沒有過濾,這樣的靜水水體飼養孔雀魚對它們來說等同於生存挑戰。
5、餌料
最後一點,我們要聊一下孔雀魚閉口的問題。新魚入缸需要對環境進行適應一個階段,這其中不只是活動狀態,還有索食行為都要受到影響。所以一般新魚入缸,都是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投餵飼料,而是等到適應1-2天之後再逐步投喂。而餌料的變化和適口性的好壞也往往會影響孔雀魚的進食狀態,一旦飼料變化程度太大或者前述幾個因素的聯合作用,很容易導致孔雀魚出現閉口的現象。
建議魚友們在購買新魚時儘量和水族店老闆溝通一下這些魚兒平日維護中投餵的餌料是什麼,通常水族店老闆都會附送一點或者推薦給消費者購買某一種飼料。通常這些飼料都是一些比較平價的通貨飼料,但是魚兒已經適應了這個口味,所以先不管好壞,你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魚兒從原來的而飼料逐漸過渡適應到你家中的飼料。
比較難辦的一種情況是有些水族店老闆投餵的是活餌,這種東西優點突出,缺點也不少,具體評價我們在這裡就不展開了。一旦吃慣了活餌的孔雀魚再去投餵顆粒飼料,基本上都會出現閉口拒食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只能倒逼我們去選擇活餌、冷凍生物飼料或者選擇一些高品質適口性較強的進口品牌飼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