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深海收集到3百多種新生物,魚會走路章魚長耳朵

2021-02-25 觀賞魚世界


我們是最專業,最好玩,最靠譜的觀賞魚玩家平臺

轉載自天天快報,作者睹圖

據英國《衛報》6月17日報導,在今年5月到6月,科學家們沿著澳大利亞海岸線向珊瑚海行進,他們從4000米深的海底收集到10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300多種是新物種。照片裡的紅色科芬魚(coffinfish)長著藍色眼睛,頭上有個蓬鬆柔軟的「釣竿」,這個釣竿能勾引獵物上鉤。當它受到威脅時,會用水使身體膨脹,以便讓自己看上去更「威武」,這是此次在澳大利亞海域最深處找到的魚。

這是一種甲殼食肉動物,在深海中它是「拾荒者」,任何能提供營養的東西它們都能吃,包括腐爛的鯨魚屍體。

這是發光的海蛇尾,它們用微弱的螢光警告那些捕食者,不要把它們當作食物。

水滴魚,又稱憂傷魚,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2013年,水滴魚被稱為世界上最醜的魚,它沒有骨頭,沒有魚鰾,身體呈凝膠狀,潛伏在海底,等待獵物經過,出其不意地一擊斃命。

這種類珊瑚目生物,與海葵、海蜇、珊瑚和海裡其它有觸角的生物屬於同一種類,不同的是,它缺少了「親戚們」的外骨骼。

在塔斯馬島的Freycinet海洋保護區發現了一群海豬,這些小海豬在海底都是粉紅色的,是可愛的海洋真空吸塵器,用吸管一樣的腳在深海的泥裡移動,吸收裡面的微生物。它們是唯一一種有「腳」的海參,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可以發現它們大量的聚集在一起。

三角架魚是深海魚的代表,它們用長長的魚鰭像踩高蹺似的在海底行走,屬於燈眼蜥魚科,它們的視力不好,這是家族的特徵。覓食的時候,它們會逆流而立,將長長的胸鰭向前延伸,以「感覺」前面漂流的獵物。

雪茄達摩鯊有著排列整齊的鋸齒狀牙齒,它們體型不大,會發光,在海洋1000米深的「微光區」中,它以大型魚、鯨魚、海豚甚至是偶爾不幸的遊泳者為獵物,有時甚至會破壞潛水艇或海底電纜,一旦鎖定目標,它們就會從獵物身上咬下一塊塊餅乾大小的肉,這是它們第一次在澳大利亞水域被發現。

紅刺蟹身上長滿鮮紅的尖刺,能保證它們在深海中不會遇到危險。它們並不是真正的螃蟹,與寄居蟹更接近。

這種美麗的海蛇尾從西伯利亞到南極洲都能發現,但我們至今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

這種看不出臉面的魚是在4000米下的海底發現的,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John Pogonoski翻閱魚類科學文獻的網頁時發現,140多年前,「挑戰者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海洋考察,在北珊瑚海中首次收集到這種魚。

小飛象章魚因其外貌酷似迪斯尼動畫片中的小飛象而得名,它們扇動著像耳朵一樣的鰭,在黑暗的海底中優雅地滑行,是最珍貴稀少的章魚種類。小飛象章魚以某些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這些甲殼類動物常常是被小飛象章魚的光線所吸引而來。一旦發現獵物靠近,小飛象章魚就會立即抓住它,並通過身體所產生的一種粘液網困住對方。

Tropheus Food——來之不易的蝴蝶魚專用餌料,讓飼養蝴蝶變得簡單

【廣告】可發順豐的小包裝飛魚蝴蝶專用餌料強勢來襲!

【飛魚的魚】——野生依蘭雞接貨定水全過程(一)接駕

【飛魚的魚】——野生依蘭雞接貨定水全過程(二)水黴大作戰

【飛魚的魚】——野生依蘭雞接貨定水全過程(三)訓餌:吃貨的幸福!

飛魚蝴蝶餌料投餵記錄【天津悟的人工蝴蝶】第一周(上)

飛魚蝴蝶餌料投餵記錄【天津悟的人工蝴蝶】第一周(下)

相關焦點

  • 深海300多種新生物大發現:魚會走路
    據英國《衛報》6月17日報導,2017年5月到6月,科學家們沿著澳大利亞海岸線向珊瑚海行進,他們從4000米深的海底收集到1000
  • 小飛象章魚,大耳朵長鼻子沒有那麼多爪子,在深海世界中還會發光
    大家印象中的章魚形象應該都是章魚哥那樣的,光禿禿的小腦袋,身體長著好多隻爪子,準確來說應該叫觸手,通常稱呼它為八爪魚。也就是因為八爪魚的形象,一些大型章魚很容易就被人認為成水怪。因為大型章魚身體周長能達到七八米,重達200多公斤。
  • 活躍在4000米深海的神奇物種小飛象章魚,長著大象的耳朵
    作為八腕目以下的一種軟體動物,章魚一直都是醜逼的代名詞,除了在做鐵板燒的時候之外,幾乎沒有人會覺得它們可愛。然而凡事都有例外,章魚家族中也是有呆萌的成員的。比如須蛸科菸灰蛸屬以下就有一種名為小飛象章魚的神奇物種,這種章魚不僅長得不醜,而且模樣非常呆萌可愛。
  • 臺發現多種深海新生物 遇險噴藍光可致眼盲(圖)
    臺發現多種深海新生物,深海中還有會噴出藍光的噴光蝦。
  • 深海裡的可愛生物:大耳朵長鼻子的小飛象章魚
    小飛象章魚,皮膚光滑,肌肉鬆軟,看起來呈膠質狀。它們的鰭長得很像大象的耳朵,還有一個不符合自身比例的長鼻子,看起來又很小隻,所以就用迪士尼動物《小飛象》來命名。小飛象章魚屬於一種小型章魚,成年後的體長也就20釐米左右,它們和其他章魚品種一樣,喜歡呆在海底,一般4000米左右的深海是小飛象章魚最喜歡的聚集區。
  • 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1、蜥蜴魚一艘科研船上的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東部附近用拖網捕魚時,不小心拉出了這個東西,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長著尖牙的怪物,有著鰻魚的身體、蜥蜴的臉,而事實上,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肉動物。這種所謂的蜥蜴魚被稱為「半深海龍」,它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自己埋在水下1000到2500米深的海底。當毫無防備的獵物遊過的時候,它就會從沉積物中竄出來,用它可怕的嘴將食物捕獲。
  • 加州海域發現罕見「小飛象章魚」,長有2個小耳朵,還會發光
    章魚,見過活的人都覺得有點噁心,每條觸手都有兩排肉質的吸盤,除了用來鐵板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覺得它們可愛。不過見過長有兩個「呆萌」小耳朵的章魚麼?
  • 必看|科學家拍到的深海生物,長得很有想像力!
    來看科學家拍攝到的一部分:顯然,這是鮟鱇的一種某種深海的蠕蟲,形狀像什麼?面部有點像外星人的怪魚身體透明,且會發光的小魚某種水母狀生物,也會發光小飛象章魚,因為「鰭」很像大象耳朵而得名
  • 深海怪物,我打賭你一個也不認識
    它頭上長了兩個像耳朵一樣的鰭,看起來就像是大象的耳朵。因為酷似迪斯尼動畫中的小飛象,所以它就叫做「小飛象章魚」。深海龍魚看起來醜陋可怕,長著又長又尖的牙齒,它們是深不可測的刺客。雖然這是一種魚,但卻沒有鱗,它們更像是滑溜溜的鰻魚。深海龍魚在水下213~1828米處生活,這裡幾乎沒有陽光,海水也非常寒冷。就像其他深海生物,深海龍魚嚴重依賴生物光,利用身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發出怪異的光線。深海龍魚用這種光線與其他同類進行溝通或是掩飾。
  • 海洋科普(359)| 會發光的章魚:小飛象章魚
    海洋生物學家在考察大西洋中脊時捕獲了一種奇特的章魚。這種章魚外形與迪士尼卡通片中的小飛象十分相似,因而人們將其稱為「小飛象章魚」。小飛象章魚是深海珍稀的章魚種類。小飛象章魚體長約為 20 釐米,各有 8 只觸角,還有兩隻巨大的突出物,看起來像大象的耳朵。小飛象章魚的「大耳朵」實際上是它們的鰭,可以幫助它們保持身體平衡,還可幫助它們遊動前行。
  • 如果章魚適應了深海壓力,再到淺海會不會變大成海怪
    目前,用儀器記錄到陽光穿透海水的最大深度是1000米,跨海大橋,海底隧道也只能在適宜的淺海區修建。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關於克拉肯章魚概念的來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現實的大章魚(1857年已被證實存在過)。地球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五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 盤點拍到海底1800米的深海生物,有點黑暗,有點可怕
    來看科學家拍攝到的一部分:顯然,這是鮟鱇的一種某種深海的蠕蟲,形狀像什麼?身體透明,且會發光的小魚某種水母狀生物,也會發光小飛象章魚,因為「鰭」很像大象耳朵而得名長按下方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老屍長按關注 ,謝謝轉發
  • 組圖:活在深海中的恐怖生物
    攻擊船隻的巨大章魚:黑暗的深海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那裡盛產的生物能夠激發許多令人驚恐的故事素材。這裡就是我們收集到的真實怪獸,這些動物被稱作深海怪獸,它們的體型遠比生活在淺水區的親屬大得多。人們尚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巨型動物,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很少會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與它們親密接觸。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 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這些深海生物長這樣,琵琶魚:深海暗無天日,隨便長長就好了
    對它們的觀察發現它們喜歡繞圈遊,也許是想追逐那些追它們尾巴的的獵物,或者是用它們的長尾巴把獵物纏住。幼年的寬咽魚生活在 100 米到 200 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帶,成年後則遊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寬咽魚身體上會有一些變化,包括嗅覺器官增大,牙齒和下頜退化,雌性的寬咽魚則不發生變化。
  • 深海科學家用令人著迷的視頻拍攝迷人的章魚
    一個看似飄渺的章魚是一個新的視頻中的明星,顯示了這個生物優雅地漂浮在海底。這個視頻是由研究船的科學家們在本周發布的,它展示了一隻被稱為「小飛象」的章魚,隨著它那八隻紫色的手臂在水中騰空並在水中蕩漾,它緩慢地滑行著。人們可以聽到研究人員的聲音,他們熱情地喊道:「啊,小飛象!」
  • 科學家試圖了解深海章魚如何選擇棲息地和捕食獵物
    由於在深海中收集和觀察生物的困難性質,目前對深海章魚的研究不足。例如章魚是如何捕食獵物的呢? 生物學家阿比蓋爾·普拉特(Abigail Pratt)本周在聖地牙哥舉行的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想回答這個問題,當時她提出了關於章魚為何選擇棲息地的初步研究。棲息地的表徵將為科學家提供有關其生物學和捕食習性的寶貴信息。
  • 深海章魚是「水母癮君子」—新聞—科學網
    章魚也愛吃水母。圖片來源:蒙特利灣海洋館 水母對海灘上的遊客和漁業而言可能是一種威脅,但在一些深海生物眼中,它們是「美味」。 即便水母全身大部分是低卡路裡的動物明膠——就像沒有糖的果凍,科學家卻發現烏賊和金槍魚等捕食者都以它為食。可以說,水母是這些深海觸手動物喜愛的點心。 現在,科學家又將一種巨型深海章魚——七胳膊章魚列入了水母食客的名單中。但由於對深海食物網所知甚少,因此,研究人員使用遙控潛水器進行探索,他們發現在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離岸海域有3種七胳膊章魚以水母為食。
  • 深海奇聞:霍氏鮟鱇魚終身「吃軟飯」
    深海是一個未知卻生機勃勃的世界:估計深海有1300萬到3000萬之間的物種尚待被發現。深海也是一個脆弱且亟待拯救的世界:一條深海魚,往往160年才能長成40釐米;過去10年,由於人類捕撈過度,深海鯊魚8—9成已經消失……
  • 這種章魚簡直開掛了西瓜視頻揭秘
    餐桌上的魚我們見了實在太多,觀賞性的魚就更不必提了,有的可能像小金魚那樣萌萌可愛,有的則像娃娃魚那樣呆萌有特色。但是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還有的魚長得像動畫片裡的小角色,比如長的超級可愛像果凍的,在水裡遊起來像飛象的小飛象章魚。這麼可愛有特色的魚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