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南洋理工大學三位教授榮獲新加坡總統科學獎

2020-12-23 新加坡教育聯盟

  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名物理學家獲得了新加坡總統Halimah Yacob夫人頒發的總統科學獎,主要表彰他們針對光速研究做出的貢獻。該獎項是新加坡授予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高榮譽。

  總統科學與科技獎

  「總統科學與科技獎」是新加坡授予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高榮譽。該獎的設立旨在肯定為新加坡科研領域與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獎項共分為三類,分別是:總統科學與科技獎章、總統科學獎和總統科技獎。

  南大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的Nikolay Zheludev教授,Chong Yidong副教授和Zhang Baile副教授於12月18日晚在總統府獲得這一表彰。他們的主要貢獻是開拓了一個新的光子細分領域,稱為拓撲納米光子學(Topological Nanophotonics)。他們開發的新材料能夠使光線繞過拐角而不會發生反射,不同於常規的光波。並且他們還開發了新型顯微鏡和計量儀器,對納米級物體進行成像和測量的能力遠超過COVID-19之前的水平。

  Nikolay Zheludev教授

  Nikolay Zheludev教授是納米光子學和超材料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他擔任倫敦物理學院的院士,歐洲物理學會的院士和美國光學學會的院士,同時他還是《光學雜誌》(IOP出版)的主編和自然出版集團的顧問。

  2015年,他因「在光學超材料和納米光子學方面的全球領導力和開創性的開創性工作」獲得了享有盛譽的託馬斯·楊獎章。

  Chong Yidong副教授

  Chong Yidong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這是一個新的光子學領域。同時還參與其他領域的研究,如隨機雷射器的物理、晶格中的波理論、納米等離子體學和計算電磁學等。

  從2009年至2011年,他在耶魯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2年,他獲得了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獎學金,並加入了南洋理工大學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

  Zhang Baile副教授

  Zhang Baile副教授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電磁波理論、隱形鬥篷、超材料和聲學。許多科學雜誌和媒體都對他的成果進行了介紹,包括《自然》,《科學》,《科學新聞》,《科學美國人》,《國家地理》,《衛報》等。

  他最新的研究成果隱形鬥篷被《物理學世界》評選為「 2010年十大突破」第四名,並被《發現》雜誌評選為「 2011年百大故事」第57位。2016年,他獲得了IPS世界科學(物理研究)獎章和獎項。

相關焦點

  • 金吉列助力,圓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學生背景學生姓名:F同學院校背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均分成績:78錄取結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錄取專業:管理經濟畢業時間:2019年7月顧問老師:顧琳offer展示院校介紹南洋理工大學前身為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
  • 助推環保產業發展 大渡口牽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
    藉此東風,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政府、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共同籤訂了環保項目三方合作協議,將在環保教育、環保技術開發、環保投資、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由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以下簡稱NEWRI),共同搭建以環保在線教育培訓為核心的環境保護網站。  二是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即現場應用實驗室)。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與NEWRI,共同合作在大渡口區建立「現場應用實驗室」,並聯合新加坡相關企業,通過物聯網技術的管控體系,形成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可持續性發展的環保產業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2013-04-22 16:47:35 來源:網上輕紡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 新加坡國大 7位教授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
    七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被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們分別是Antonio Helio Castro Neto教授、貝烈煒(Barry Halliwell)教授、林水德(Lim Chwee Teck)教授、劉斌(Liu Bin)教授、黃學暉(Ng Huck Hui)教授、蘇重豪(Sow Chorng Haur)教授和俞皓(Yu Hao)教授。
  • 南洋理工大學—走近獅城留學生活 新加坡高校巡禮—留學頻道—中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一所公立大學,是新加坡國內最好的一所大學之一、在新加坡國內大學排名 中位居第二,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學院。該大學設有商、工、文、理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並擁 有國立教育學院,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及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三個自主機構。
  • 丘成桐科學獎半決賽名單公布,ViaX鹽趣成功輸送三位學員
    每年參加丘成桐科學獎角逐的學校累計有1200餘所,隊伍共約5800餘支,全面覆蓋了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和北美、新加坡等多個海外地區。而丘成桐科學獎借鑑了國際「英特爾科學獎」的組織與選拔模式,對參賽選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新加坡博士留學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申請條件(2020更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的公立大學,學術與科研課程致力於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獲得各大成功企業及行業領袖的鼎力支持,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識教育,包括校園住宿及海外浸濡機會,讓學生根據其興趣選擇豐富的主修和選修課程,增廣見聞、積累知識。全日制博士學制為2-5年,非全日制博士學制為3-7年。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還有中文授課專業?最快1年畢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因為雅思需要7分以上 不知道一下子就卡了 多少國內的學霸 英文不好就失去進入名校的機會了嗎? No!No!
  • 新加坡城市景觀;翠城新景、金沙酒店、濱海花園及南洋理工大學等
    中東有科幻之城杜拜,東南亞有「獅城」新加坡驚豔與世界。讓我們在圖文中遊覽新加坡。a,「翠城新景」31棟住宅樓,每棟6層高,以六邊形的格局相互聯結疊加,構成6個大尺度的通透庭院,其交織的空間形成一個包括空中花園、私人和公共屋頂平臺的垂直村莊。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獲獎名單,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其中, 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 上 交大安泰和南洋理工聯合打造國際合作EMBA項目
    2018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位列全球第8位,連續四年位列全球10 強、亞洲第1、三年平均全球第5;MBA項目位列第34名,領銜本土商學院闖入全球50強;MiM 項目躍居全球第18 位,亞洲第1;高管教育(EE)項目定製課程,躍居全球第8位,連續三次位列亞洲商學院之首。
  •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及管理大學近三年錄取情況匯總
    新加坡各大學錄取政策及錄取名額每年都會有些調整和變化,滿足往年的錄取成績並不能保證今年能夠錄取。但錄取成績及名額的概況及變化可以大致了解和判斷各專業基本情況和走勢。因新加坡各大學在錄取考生時也越來越側重綜合全面能力的考核,不再只以成績做參考,往屆錄取情況也就只能給應屆申請者一個參考。錄取成績表格說明:1.
  •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揭曉!三位「物理大神」共享300萬獎金
    Sir Michael V.Berry「復旦—中植科學獎Kane三位獲獎者中,Sir Michael V.Berry是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Berry教授提出的系統在經歷絕熱循環過程中所獲得的幾何相位(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貝裡相位的發現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Charles L. Kane,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
  • 本科雙非逆襲新加坡南洋理工,僅需做對這一點!
    每一個想去新加坡留學的同學,肯定都暗搓搓地考慮過自己的條件能不能走上新加坡的兩大世界級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Δ來源:QS亞洲大學Top10以碩士申請條件舉例:南洋理工大學除極個別專業
  • 新加坡最好的大學之一,多次位列亞洲前三位,假期令學生羨慕
    它擁有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00名學生,學生的多元化背景和都市化的環境造就了國大三個校園豐富的學習與生活氛圍。三個校園包括:佔地150公頃的肯得崗主校區、武吉知馬校園、以及位於歐南園校園的國大-杜克醫學研究生學院。成立過程:新加坡國立大學最早可追溯自1905年設立的英皇愛德華七世醫學院,1927年設立的萊佛士學院(那時的新加坡是英皇的殖民地)。
  • 韓國科學技術院、南洋理工大學學者來校講學
    應校科技產業處和機械工程學院邀請,1月9日下午,韓國科學技術院機械工程系主任Seung-Woo Kim教授、南洋理工大學KIM Young Jin研究員在機械學院實驗樓1107學術報告廳先後作了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新教授主持,學院院長王傳禮教授出席了報告會。
  • 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學校建設項目研究可行性報告申請案例
    伊犁**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學校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二零XX年五月1.1.2項目建設單位伊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學校由伊犁**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深圳**資本投資管理公司聯合發起。
  • 川大馮小明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我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