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烏鴉
12月6日到12月8日,一年一度的潮流大展INNERSECT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本次,除了品牌使出渾身解術搭建的展位與主題內容外,主辦單位還邀請了多位來自國外的重量級潮流設計師以及主理人共襄盛舉。
Innersect現場 圖片來源:烏鴉但就在12月7日,現場卻發生了突發狀況。或許是因為搶充電寶的、搶使用販賣機的,或是搶購限量單品購買權利的人潮過於踴躍,展場四處發生了多起肢體衝突。
而其中,陳冠希與耐克合作的CLOT x Air Jordan 1 Mid最新聯名「Fearless」的發售,更是讓當天的衝突升了級。
這雙號稱2019年下半年最具影響力的球鞋,鞋面以CLOT最為擅長的中國風花紋覆蓋,標誌性的白絲綢鞋面會因磨損情況不同產生不同破損效果,銅錢鞋帶扣上還刻有「喬1(Air Jordan 1)」字樣。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的主因,一切還得歸咎於陳冠希在12 月6日的媒體群訪中說了一句:「接下來十年,再也不會推出Nike x Clot絲綢了!(Silk is gone)」
Innersect現場 圖片來源:烏鴉消息一出,球鞋二級市場立刻就炸開了鍋,所有粉絲或販子全都蜂擁而至INNERSECT,他們摩拳擦掌,等著以最快的速度搶購。
在Innersect上,當天的發售規則是人們必須在INNERSECT展區使用Nike新推出的APP掃抬頭屏幕的二維碼,才能獲得購買資格。但正是這個看似公平的發售規則,吸引了幾百上千的民眾爭先恐後聚集,現場網速幾乎接近癱瘓,加上幾百人不停發出抱怨聲或互相推擠,原本就已經心浮氣躁的人們更加怒火中燒,衝突也因此而發生。
Innersect現場 圖片來源:烏鴉
當時,人們發現一位身穿Supreme x The North Face 夾克的男子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地上使用手機。而他的旁邊竟擺著十幾雙熱騰騰的白絲綢,在當時幾乎連不上網的情況下,別說要搶到購買權,就連想要用行動支付結帳都是困難,因此關於為什麼他能如此迅速且大量入手的疑問瀰漫在空氣裡,並立刻引起一旁圍觀群眾的激憤。
隨即,此起彼落的叫囂混著不知從何而起的煽風點火,點燃了情緒高漲的鞋迷們,人們將心中不滿轉為實際行動,就像是失去理智般看到鞋子伸手就搶,大打出手,直到保安出動維持秩序才悻悻然地退開。場上只剩下破爛的紙袋和變形的鞋盒,而搶到鞋子的人更囂張地放在二手平臺叫賣,甚至標註是靠自己「打來的」。
此外,現場還有民眾拍到使用信號屏蔽器的的球鞋販子,試圖用儀器蓋頻影響其他人掃碼,或是黑客現場打開電腦使用BOT惡意搶鞋。這些球鞋販賣者事後表示,這是他們的獨門技術,仿佛一切合法合理。
可見,如今的球鞋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由此而生的衝撞和暴力,也被陳冠希在前一天的採訪中言中:「我們之所以創作,並不是希望要大家搶,而是想真正做一些帥氣的東西出來,我覺得這(搶)是sneakerhead文化最不健康的地方。」
「現在球鞋成了如股票般的存在,人們不再是』因為我喜歡這雙鞋,所以我想要『,而變成』這鞋子可以賣很多錢,所以我想要。『「陳冠希表示,」這跟我們剛開始做街頭文化的初衷,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路線了。」
陳冠希
然而現狀依然是事與願違,一雙發售價為1299元人民幣的白絲綢Air Jordan 1 Mid,轉手就能以3500元人民幣以上的價格賣出。但高價並不等於對潮流文化更深的理解,正如當你問那些搶購的人們「這雙鞋子的設計理念是什麼?」、「為什麼想要買它?」時,他們十之八九不會給你什麼深度的答案,此情此景令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如今行業中已有許多自身潮流人士認識到了炒鞋經濟所帶來的問題。2017年,The Hundreds的主理人Bobby Hundreds就曾針對國外潮流盛典ComplexCon憤怒地說:「每一個人都在花錢之後轉賣並藉此賺更多的錢,街頭文化就剩下錢,錢,錢。」
Hundreds坦言:「我感覺很困惑很沮喪,這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搶鞋轉賣到底有什麼意義?作為一個品牌主理人,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該帶給年輕人不同的思維,而不是鞋子可以賣多少錢。」
INVINCIBLE主理人Jimmy
Highsnobiety的主編Jian DeLeon知名潮流網站Highsnobiety的主編Jian DeLeon也表示:「提供限量的產品來增加其需求是潮牌慣用的公式,潮流盛會常會故意集中非常多這樣的產品並藉此招攬人氣,買家則能輕鬆以十倍的轉手價售出,這就像把街頭文化最黑暗的那一面毫無掩飾地開誠布公。「
事實上,街頭文化的吸引力,最大層面就來自於其排他的特性,非我族類的高冷感能夠讓身處其中的同好們難以自拔,那並非只是一個穿著外觀,而是一種自負的態度,讓消費者透過獨特的服飾來表達與眾不同。
這種特殊性來自其「罕見」,在越顯為人知的情況下,消費者越會如同尋寶般在偏僻的地區來尋找限量逸品。
但如今,網際網路正在催毀這一點,它讓潮流的價值已不再是關於服裝或球鞋知識,相反,價格與Logo才是主流,世人也不再關注誰最有風格,而是誰能買得起那些鞋子。大部份年輕人加入戰局都是受其經濟價值所吸引,而不是背後的故事;街頭文化的魅力也不再來源於消費者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而變成了能賺多少。
或許,正如知名球鞋店不INVINCIBLE 主理人Jimmy 所說的:「關於炒賣,你不用喜歡,你也不用抗拒,因為它永遠會存在,你只要清楚了解現在這個生態是什麼樣子,這樣就夠了。」
其實過去轉賣的確是球鞋文化的基石,但現在卻成了破壞一切樂趣的元兇,網際網路暴露了市場所有蹤跡,將每樣事物都攤在陽光之下,限量產品變得隨手可得,只要你出得起足夠的錢,原本所謂的交流只剩下買賣,最後沒有人從中學到任何東西,這大概是中國現況最可惜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