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王東城 通訊員 李沛豐)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化品洩漏事故具有突發性強、毒物洩漏量大,危害範圍廣、傷害途徑多,偵檢不易、救援難度大,汙染環境、洗消困難,社會涉及面廣、政治影響大的特點。
危險化學品發生洩漏有哪些應急措施?相關人員應該如何處置和逃生?本期《安全小板報》,市應急管理局為您普及相關知識。
【應急措施】
遇到大量洩漏第一時間撥打119
(一)疏散與隔離:在生產、儲運過程中一旦發生洩漏,首先要防止擴散,緊接著要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洩漏汙染區。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學品的大量洩漏,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
(二)切斷火源:如果洩漏物是易燃物,則必須消除洩漏汙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
(三)自我防護:參加洩漏處理的人員應對洩漏的化學品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於高處和上風處進行處理,嚴禁單獨行動,身邊一定要有監護人。
(四)洩漏控制: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洩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等方法來控制化學品的洩漏。除此之外,要防止洩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築物、車輛和人群,萬一控制不住洩漏口,一定要及時處置洩漏物,嚴密監視,防止火災爆炸。
【相關處置】
根據固、液、氣採取不同處置方法
氣體洩漏物應及時合理的通風。
少量液體洩漏物可用沙土或其他不燃劑吸附後處理。
固體洩漏物應採用適當的工具收集,再用水衝洗地面。
【如何逃生】
往上風向撤溼毛巾捂口鼻
(一)發生洩漏,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離洩漏汙染區。洩漏物若是易燃易爆品,撤離時應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及時移走事故區爆炸物品、熄滅火種、切斷電源。人員來不及撤離,發生爆炸時,應就地臥倒。
(二)撤離時要弄清楚毒氣的流向,往上風側撤離,不可順著毒氣流動方向走。
(三)撤離時,可用溼毛巾、溼口罩等捂住口鼻,保護呼吸道。
(四)發生大量洩漏時,不要慌亂,不要擁擠,要聽從指揮,特別是人員較多時,更不能慌亂,也不要大喊大叫,要鎮靜、沉著,有秩序撤離。
(五)發生毒氣洩漏時,受到危險化學品侵害後的處理應根據毒物侵入途徑的不同,及時採取最佳的處理措施。
通過皮膚侵入:立即脫去受到汙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的清水衝洗,同時要注意清洗汙染的毛髮。化學物濺入眼中,及時充分衝洗,時間不少於10-15分鐘。忌用熱水衝洗。
通過呼吸系統侵入: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安靜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
通過消化系統侵入:應儘早進行催吐。若誤服腐蝕性毒物,可口服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對消化道進行保護。
(六)患者被救出毒物現場後,如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對中毒者進行人工呼吸時,救護者應做好防範措施。
廈門應急管理微信二維碼
歡迎市民讀者關注「廈門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安全常識與動態。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