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評測】在開始階段大部分CULV都選擇了13英寸的規格,與上網本產品相比雖然性能優勢明顯,但是在體積、便攜方面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而隨著11.6英寸規格CULV的出現,上網本們才開始真正的感到危機,但是在初始階段大部分低電壓筆記本電腦的價格仍然要高於上網本產品,這種平衡的打破則是出現在了2010年6月Intel全新的32nm超低電壓處理器出現之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面向中低端的超低電壓筆記本均選擇了性價比更好的奔騰雙核U5400處理器,做為入門級別的處理器產品,全新的採用32nm工藝製程的奔騰雙核U5400處理器具備不錯的性能,同時較低的價格也可以為低成本作出貢獻。
▲Acer Aspire 1830TZ筆記本電腦
IT168評測中心本周測試了一款搭載U5400處理器的Acer 1830TZ,這是一款Aspire 1800系列的最新產品。這款產品仍然採用了11.6英寸的模具,相比「上網本」和同為11.6英寸規格的上一代CULV產品來說,這款產品除了配備了32nm工藝製程的奔騰雙核U5400處理器、2GB DDR3 1333MHz內存與320GB大容量硬碟提升性能之外,還配備了大容量的鋰電池,配合超低電壓設計為用戶的長時間脫離電源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
▲Acer Aspire 1830TZ筆記本電腦
這款1830TZ在整體的外觀造型上仍然沿用了以往Aspire 1800系列產品的設計,以小巧作為主要賣點的機身尺寸為285x205x22mm,而在重量方面,1.356kg的單機重量與1.536kg的旅行重量對於一款11英寸的筆記本來說也可以算是輕量級的產品了,這樣的重量和尺寸足以讓用戶很輕鬆的攜帶著外出。
優點:機身小巧、外觀時尚、超低電壓設計、低功耗、電池續航時間長
缺點:發熱控制不佳
Acer 1830TZ 筆記本規格 | |
處理器子系統 | |
---|---|
處理器型號 | DualCore Intel Pentium U5400 |
代號 | Arrandale |
核心/線程數量 | 2/4 |
主頻 | 1.2GHz |
倍頻範圍 | 5x-9x |
外部總線 | 1066MHz FSB |
L1 Code Cache | 每核心32 KB |
L1 Data Cache | 每核心32 KB |
L2 Cache | 每核心256KB/3MB L3 Cache |
處理器指令集 | 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SSE4.2,EM64T |
主板 | |
主板型號 | Acer Aspire 1830T |
晶片組 | PCH:Intel Ibex Peak-M HM55 |
支持內存類型 | SO-DIMM DDR3-1333 |
最大擴展容量 | 8GB |
配置內存類型 | 1xElpida EBJ21UE8BDS0-DJ-F(2GB SO-DIMM DDR3-1333) |
圖形子系統 | |
顯卡類型 | 集成顯卡 |
顯卡型號 | Intel(R) HD Graphics |
核心代號 | Arrandale |
核心頻率 | N/A |
顯存容量 | 762MB |
存儲子系統 | |
磁碟控制器 | Intel(R) 5 Series/3400 Series Chipset Family 4 Port SATA AHCI Controller |
硬碟 | Hitachi HTS545032B9A300 (320 GB, 5400 RPM, SATA-II) |
聲音子系統 | |
音效卡 | Realtek ALC269 |
音箱 | 2個位於機身底部 |
網絡連通性 | |
有線網絡 | Atheros AR8151 PCI-E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
WLAN網絡 | Broadcom 802.11n Network Adapter |
顯示屏 | |
尺寸 | 11.6(16:9) |
解析度 | 1366×768 |
背光類型 | LED |
電池 | |
電池型號 | AL10D56 |
電池類型 | 鋰電池 |
容量 | 10.8V/63Wh |
接口和特殊功能 | |
安全晶片 | N/A |
攝像頭 | 130萬像素 |
USB埠 | 3個USB 2.0 |
IEEE1394 | N/A |
eSATA | N/A |
視頻接口 | 1個VGA,1個HDMI |
音頻接口 | 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 |
讀卡器 | SD讀卡器 |
網卡接口 | 1個1000M網口 |
電源接口 | 1個 |
擴展槽 | N/A |
其它接口 | N/A |
物理規格 | |
筆記本尺寸 | 285x205x22mm (長x寬x厚) |
筆記本淨重 | 1.356kg |
旅行重量(含適配器) | 1.536kg |
硬體配置 標準CULV組合
1830TZ的硬體配置是標準的CULV設計,其採用了目前多為中低端產品使用的U5400處理器與HM55晶片組的搭配,而2GB DDR3 1333MHz內存與320GB硬碟的搭配足以使這款產品的用戶應付目前絕大多數的主流應用。與新的超低電壓處理器一樣,U5400處理器也是屬於Intel新一代的32nm CULV處理器序列,處理器採用32nm製程工藝,內置3MB二級緩存,主頻1.2GHz,TDP為18W,明顯的低於主流的新酷睿處理器。
▲處理器信息
晶片組方面,HM55取代了PM55成為了新的酷睿處理器的親密夥伴,和PM55一樣,HM55晶片組開發代號也是Ibex Peak-M,採用了單晶片架構,內存控制單元(IMC)被集成於處理器內,所以也沒有俗稱北橋晶片的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只有一個平臺控制單元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單晶片負擔以往的PCI Express控制器與俗稱南橋晶片的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所提供的功能,與雙晶片架構相比,單晶片在功耗和發熱量方面更加具有優勢,無論是幫助筆記本電腦更好的散熱還是提升續航能力,都是一個良好的前提。而同時少了一個晶片之後,廠商可以將主板設計的更加小巧,而對筆記本的輕薄化、輕量化帶來幫助。HM55晶片組也可以支持最多六個SATA 3Gbps接口(含eSATA)、八個PCI-E 2.0 x1接口、14個USB 2.0接口、Hanksville GbE MAC千兆乙太網控制器、Matrix Storage矩陣存儲技術、High Definition Audio高保真音頻、Management Engine Ignition Firmware技術等等。
▲顯卡信息
在顯卡方面,1830TZ也是很自然的由處理器整合的GMA HD顯示晶片來進行承擔,GMA HD顯示晶片採用45nm製程工藝、完整支持DirectX 10和Shader Model 4.0、OpenGL 2.0,支持H.264、VC-1、MPEG2所有編碼格式的全高清視頻硬解碼,原生支持藍光高清視頻播放,支持Intel Clear Video清晰視頻技術和HDMI、DisplayPort輸出。而在顯示輸出部分,這款產品則採用了屏幕尺寸為11.6英寸的LED背光屏幕,寬高比為16:9,最佳解析度1366×768像素。
▲1830TZ標配了一根單條的2GB Elpida EBJ21UE8BDS0-DJ-F DDR3 1333MHz內存
在存儲系統方面,1830TZ標配了一根單條的2GB Elpida EBJ21UE8BDS0-DJ-F DDR3 1333MHz內存。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這樣的內存容量足夠運行Windows 7與大多數常用軟體,同時滿足一部分強度較高的應用也是綽綽有餘。
▲內存SPD信息
硬碟方面,1830TZ配備了320GB的Hitachi HTS545032B9A300硬碟,除了擁有320GB較大容量存儲能力之外,這塊轉速達到5400轉的硬碟還支持SATA-II接口,配合PCH可以達到更快的3.0Gbps傳輸速率。
▲Broadcom無線網卡
網絡通信能力方面,1830TZ採用了Atheros與Broadcom產品的組合,搭配方式為Atheros AR8151有線網卡與Broadcom 802.11n無線網卡。其中有線網卡部分支持10/100/1000M網絡連結,而無線網卡部分則可以支持802.11b/g/n協議,實際速度可以達到150Mbps。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
▲機身右側接口
作為一款面向主流用戶的CULV筆記本新品,1830TZ為用戶準備了包括3個USB2.0接口、1個D-SUB15針模擬視頻輸出接口、1個HDMI高清數字音視頻輸出接口、1個RJ-45網絡接口、1組音頻輸入輸出接口以及1個4合一讀卡器在內的接口與設備,可以充分的滿足目前大部分主流用戶在接口方面的需求。
▲1830TZ提供了較為常見的擴展方式
▲用戶可以自行更換硬碟、擴充內存容量
1830TZ提供了較為常見的擴展方式,用戶可以自行更換硬碟、擴充內存容量、自行更換無線網卡,值得一提的是1830TZ還提供空閒內存插槽,用戶的內存升級成本被進一步降低,而這樣的配置在目前的小尺寸筆記本中並不常見。
性能測試 可滿足基本應用需求
我們採用了一系列的測試軟體來測定這款1830TZ的實際表現,在測試中我們安裝了英文版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Version6.1.7600版本的作業系統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則包括了Vista系統評估、SYSmark2007 Preview、Mobilemark2007、PCMark Vantange等多款測試軟體。
Windows體驗索引得分是通過Windows內建的計算機性能評估系統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性能表現的檢測。評估軟體通過對處理器、內存、圖形、遊戲性能、主硬碟五個組件的性能表現給出相應得分,可以幫助普通用戶快速的判斷系統的平衡性和各個子系統的基本表現。
▲系統評估成績
從系統評估來看,這款1830TZ的整體最終得分為3.2,在各個子項中,桌面圖形處理能力成為了整個系統的瓶頸,這樣的得分與目前的32nm處理器CULV筆記本保持了一樣的得分趨勢,在其他的子項中,由於1830TZ標配了2GB的內存,所以其評估成績得到了5.5分,而硬碟部分得益於SATA-II接口的3.0Gbps傳輸速率、320GB的大容量和5400轉的轉速,得到了5.7分的成績。處理器的評估成績充分體現了U5400的較高性能,雙核心與3MB的二級緩存令其在這個環節得到了3.7分的評估成績,雖然這個成績依然沒有突破4分的大關,但是這樣的成績表明其還是可以滿足一定強度的應用。
在整機性能測試部分,我們主要使用了SYSmark2007 Preview和PCMark Vantange、SiSoftware Sandra Professional v2009軟體進行測試,BAPCo SYSmark2007 Preview包括E-Learning 、Office Productivity 、Video Creation 、3D Modeling四個模塊,分別模擬用戶網際網路學習、辦公應用、影像創建、3D建模,每個模塊代表了一種典型商業用戶應用。綜合這四項得分最終得出一個對系統評估的總分。這是一款非常貼近於用戶實際應用的測試軟體,對於被測系統穩定性、兼容性要求很好,給出的結果也非常有價值。
▲SYSMARK測試成績
從最終得分來看,由於受到CULV平臺整體性能的限制,這款產品的四個子項測試成績以及最終得分都維持在了一個較低的水平,從分項測試來看,在四個子項中,1830TZ的辦公與影像創建方面的表現要優於3D建模和網際網路學習方面的成績。從分項成績以及總成績來看,雖然這款1830TZ的內存、硬碟採用了相對較強勁的配置,但是由於處理器以及顯卡的性能還是要較主流處理器與獨立顯卡相對偏低,所以在應付一些對處理器、顯卡性能要求較高的辦公應用方面會略感吃力。
PCMark Vantage是Futuremark發布的新一代PCMark基準測試軟體,可以衡量各種類型PC的綜合性能。相對於上一個版本PCMark06,PCMark Vantage的整體結構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由以前按照PC的幾個子系統逐漸轉變為按照用途劃分子項,更貼近用戶的實際使用,針對性也更強,對用戶的參考價值也更大一些。它取消了原有的處理器和圖形子項,保留了系統總體得分和HDD(硬碟)兩個子項,同時增加了Memories(記憶)、TV and Movie(視頻)、Gaming(遊戲)、Music(音樂)、Communication(通信)和Productivity(生產力)幾個新的項目。比較適合衡量PC的家用娛樂性能。
▲PCMARK測試成績
從PCMark Vantage的2769分整體測試成績來看,這款產品在家庭娛樂方面的綜合性能表現還是可以滿足大部分主流家用娛樂的需求的,從分類測試成績看,Memories(記憶)、TV and Movie(視頻)和Gaming(遊戲)這三個針對家用娛樂應用測試的子項成績要低於偏向於辦公應用的Communication(通信)和Productivity(生產力)項目,而其中Gaming(遊戲)的成績還要低於Memories(記憶)和TV and Movie(視頻)子項。綜合硬體配置來分析的話,問題出在了處理器與集成顯卡身上,性能方面的不足是導致測試成績偏低的主要原因。
在圖形部分的測試中,我們採用了Futuremark最新的測試軟體3DMark Vantage,這是業界第一套專門基於微軟DX10 API接口、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打造的綜合性基準測試工具,能全面發揮多路顯卡、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可以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滿足PC系統遊戲性能測試需求。3DMark Vantage提供了全新打造的兩個圖形測試項目、兩個處理器測試項目、六個特性測試項目,並引入四種不同等級的參數預設(Preset),可以更細緻地反映系統性能等級。在測試中,我們將系統解析度調整為同一的1024×768,使用測試軟體提供的Entry模式來進行測試。
▲3DMARK測試成績
從上面的測試成績來看,由於採用了集成顯卡,所以這款產品在這部分的測試成績只能算是一般,2130分的綜合得分與2012分的GPU測試成績都表明這款產品的顯卡性能只能滿足一些需求較低的3D應用,而對於那些要求圖形處理性能較高的3D遊戲和應用,這款顯卡應付起來還是會感到相當吃力。
我們還採用了TOPCON的BM-7分光色度儀對1830TZ的屏幕進行了測試,在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對屏幕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進行測試。亮度測試時,我們讓顯示器顯示全屏白色畫面,對屏幕中心點進行測試,對比度測試也採用同樣的測試方法。測量色彩飽和度時我們讓顯示器分別顯示紅色(R)、綠色(G)、藍色(B),然後測試屏幕中心點的色度值。在CIE色度空間上R、G、B三點圍成的三角形區域就是顯示器可以顯示的全部顏色區域,這一區域的面積與NTSC 1953定義的RGB色彩範圍的面積之比就是色彩飽和度得分。sRGB標準定義的色彩範圍大約為71%NTSC,這也是目前普通CRT顯示器所能達到的水準。
顯示屏測試結果 TOPCON BM-7 分光色度儀 | |
---|---|
平均亮度 | 270.4cd/㎡ |
對比度(ANSI) | 538:1 |
色彩飽和度 | 相當於NTSC色域51.75% |
在測試中,我們實際測試的優化亮度為270.4cd/m2,而對比度則為538:1,色彩飽和度的測試數值為51.75%。從最終測試結果來看,1830TZ配備的這塊液晶屏的三項指標均處於當前市場上同類產品中平均的水平。
電池續航、實際功耗與發熱量控制測試
電池續航
1830TZ標配了10.8V,63Wh的鋰電池,對於一款11.6英寸的CULV筆記本來說,這樣的電池容量讓我們對它的續航表現持很強烈的期待,我們主要採用了Mobile Mark2007軟體來模擬日常辦公和多媒體製作等主要應用對續航能力進行全面考核。MobileMark 2007是一款基於真實應用的筆記本電池續航能力和性能評估軟體。它支持64bit/32bit版本的Windows Vista/XP(Professional/Home)。它具有三種測試模式:Productivity module、DVD module、Reader module,分別會調用Adobe AcrobatReader 7.0、Adobe Illustrator CS2、Adobe Photoshop CS2、Apple Quicktime 7.1、Intervideo WinDVD 8、Macromedia Flash 8、Microsoft Office 2003 Pro、Microsoft Project 2003、Winzip 10.0。
▲1830TZ標配了10.8V,63Wh的鋰電池
在筆記本上,我們會運行Productivity module和DVD module兩項測試,並且記錄其性能得分和續航時間。在上網本上,我們則會運行Reader module和DVD module。在這款產品上我們共測試了高強度辦公和DVD播放兩個環節,其中高強度辦公環節模擬運行用戶日常辦公接觸到的種種軟體,並且系統會夾雜不等的間歇時間,以最大程度模擬用戶操作環境。而DVD測試部分則是模擬家用環境中比較極端的DVD播放測試,我們在測試DVD module時採用了虛擬光碟機,計算機在測試時由硬碟讀取數據,所以測試數據與採用光碟機的會有一定偏差,不過我們認為這樣的測試方法反而要比採用光碟機讀取DVD更能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畢竟大多數用在回放視頻時還是更多的從硬碟讀取數據。
BAPCo MobileMark 2007 Release 1.05.861 測試起始電池電量=100%,測試結束電池電量=1% | |
---|---|
Productivity 2007 Battery Life Rating | 364分鐘 |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 140 |
DVD 2007 Battery Life Rating | 299分鐘 |
在測試中,我們關閉屏保、休眠,並設置電池和系統均為最高性能模式,在辦公環境測試環節中,1830TZ的這塊電池在剩餘電量1%的條件下為用戶提供了高達364分鐘的續航時間,6小時的續航時間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不錯的長續航時間解決方案。而DVD播放測試部分的最終成績為295分鐘,考慮到我們在DVD播放測試部分採用虛擬光碟機需要頻繁的進行硬碟讀寫操作,所以DVD播放續航能力相比辦公續航能力減少1小時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說這樣的成績對於一款採用了低功耗的CULV平臺設計的筆記本來說,完全發揮了CULV平臺的優勢,而對於最終用戶來說,這樣的電池續航時間足以滿足一般強度下一天的辦公需求,用戶完全可以在外出工作時只攜帶筆記本,提高了產品的移動能力。
實際功耗測試
我們還測試了這款產品的實際功耗,我們共測試了這款產品在三種狀態下的功耗情況。我們採用UNI-T UT71E智能數字萬用表作為測試設備,分別測定連接電源但不開機狀態(非充電狀態)、系統啟動完畢,5分鐘內無動作,但不休眠(非充電狀態)以及系統啟動完畢,處理器滿載、磁碟以最大吞吐量工作(非充電狀態)下的功耗狀況。
功耗 UNI-T UT71E智能數字萬用表 | |
---|---|
待機狀態功耗 | 0.4瓦 |
空閒狀態功耗 | 9.5瓦 |
高負載狀態功耗 | 22.4瓦 |
在這三種狀況下,1830TZ的功耗分別為0.4W、9.5W和22.4W,這樣的測試數據與市場上的CULV產品相比屬於平均值偏低一些的水平,9.5W的待機功耗與22.4W的高負載功耗測試成績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這款產品的出色續航能力。
發熱量測試
在這個測試環節,我們採用了FLUKE的Ti25熱成像儀器對這款產品的發熱量進行了一個測試,測試主要測量筆記本C面、底面以及散熱口的溫度。在測試中,我們採用了EVEREST軟體,選擇System Stability Test,勾選所有項目,15分鐘後進行測試,同時我們測量室內溫度,來使讀者對測試數據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發熱量 Fluke Ti25 環境溫度=25.5攝氏度 | |
---|---|
C面最高溫度 | 40.6攝氏度 |
C面最大溫差 | 15.1攝氏度 |
底部最高溫度 | 39.9攝氏度 |
底部最大溫差 | 14.4攝氏度 |
出風口溫度 | 47.4攝氏度 |
我們對測試平臺周圍的5個點進行了溫度測試,5個點溫度分別為25.7、25.7、25.6、25.2和25.5攝氏度,取平均值為攝氏25.5度。
▲C面溫度紅外成像
從測試圖像來看,這款筆記本的發熱量控制比較一般,C面的紅外成像圖顯示這款產品的整個C面都是明顯的發熱區,從C面的發熱成像圖及對比溫標上我們可以看到,C面絕大部分發熱區域的溫度都在36度左右,而C面最高溫度雖然出現在鍵盤上端位置,但是選擇區域的最高溫度仍然達到了39.7度,平均溫度雖然只有34.8度,但是由於發熱面積較大,用戶仍然會感到一定的熱度。這樣的溫度測試成績表明這款產品在全負載的工作條件下其使用舒適度會相對不是那麼的舒適。
▲D面溫度紅外成像
從D面的發熱成像圖來看,D面的發熱部位主要集中在了機身背部核心硬體區域以及散熱出風口部位,從測試的圖像與溫標對比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區域的溫度大部分保持在了36-39度之間,而測量中D面最高溫度為攝氏39.9度,溫度要高於人體正常溫度,選擇區域的最高溫度為38.8攝氏度,基於這樣的測試表現我們認為這款產品並不適合用戶將其放在腿上來使用。
▲散熱口溫度紅外成像
在散熱口位置,測量中最高溫度值為攝氏47.4度,從溫度測試結果來看,這款筆記本對發熱量控制比較一般,用戶在長時間大強度使用時在C面會感到熱量的堆積,如果長時間高強度使用,還會影響用戶將產品放在腿上使用的感受。
IT168評測中心觀點——長續航是賣點 品牌具備較強的號召力
做為一款搭載了32nm超低電壓處理器的11.6英寸CULV產品,這款1830TZ憑藉Acer品牌的號召力、6小時的超長續航時間在眾多11.6英寸CULV產品中脫穎而出。而綜合我們的測試成績與感受,這款產品基本可以滿足日常辦公和一定的圖形處理需求,但是在應付處理器負載與圖形處理能力較重的應用需求時就會感到比較吃力。
▲Acer Aspire 1830TZ筆記本電腦
所以我們認為這款產品適合進行以日常辦公、文本應用、簡單圖形處理以及影視娛樂為主的用戶,另外這款產品也相當適合那些要求高電池續航能力的用戶,超大容量的電池配合一些有效的電源管理手段使得這款產品會是個很不錯的移動辦公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