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太空爭霸的過程中,兩國在技術上不斷進行突破,絲毫不願落後。甚至一個小小的太空筆,都讓美國斥巨資競爭,然而蘇聯太空人僅僅依靠成本幾毛錢的鉛筆就完成了任務。
根據後來相關人員的表述,其實這個故事存在一定的杜撰成分,在太空筆的競爭中,最後以一種特製的原子筆獲勝而告終。
實際上,美國太空人們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中也曾經使用過鉛筆,只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樣做的弊端。
由於太空艙是密閉空間,所以削鉛筆和使用鉛筆時都會產生一定的粉末,這並不利於艙內儀器的保養以及太空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果鉛筆碎屑不慎碰到暴露的電線等設備,很容易引發火災,這在太空中對太空人們來說是致命的威脅。
在此基礎上,美國宇航局試圖尋找一種更加高效的書寫方式,在當時的條件下,製造特殊的原子筆成為他們的首選。
然而,原子筆的製造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僅僅一個小小的筆頭,就需要各種精密儀器的配合,一旦出現問題,整批筆頭都無法使用。加上,原子筆需要在正常的重力條件下保障墨水的流動,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就不能順利寫出字,因此科學家們遇到了一定的瓶頸。
最後,在一個科技公司的幫助下,美國航天航空局成功研製出了利用加壓氮氣擠出凝膠狀油墨的太空筆。它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環境中仍然能夠使用,能夠承受的最高溫度可達200多攝氏度,極大的擴展了使用範圍。
至於高價研製原子筆的故事,其實只是營銷的噱頭而已,真正的情節並沒有那麼誇張。在如今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們擁有更加先進的記錄儀器,包括輕薄的平板電腦等,用紙和筆在太空中進行計算的時代已經漸漸遠去。
不過,很多太空艙中還能夠看到特製的原子筆,因為這也凝聚了無數科學家的精力,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