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趙佼
高校英語教師
副教授
主要從事詩歌翻譯美學研究
秋 景
弗裡德裡希·黑貝爾 作
巖子 譯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秋日!
空氣靜得像人屏住了呼吸。
但聞遠遠近近沙沙沙沙,
美麗的果實從枝頭落下。
啊,請勿打擾這大自然的慶典!
此乃她親手主持的一場甄選。
今日紛紛別離和墜落,
只因那太陽溫柔的照射。
Herbstbild
Friedrich Hebbel
Dies ist ein Herbsttag wie ich keinen sah!
Die Luft ist still, als atmete man kaum,
Und dennoch fallen raschelnd, fern und nah,
Die sch nsten Früchte ab von jedem Baum.
O st rt sie nicht, die Feier der Natur!
Dies ist die Lese, die sie selber h lt,
Denn heute l st sich von den Zweigen nur,
Was vor dem milden Strahl der Sonne f llt.
譯者說詩
《秋景》是最有名的德語秋詩之一,也是最美的之一,而它美就美在美麗而不憂傷。
與傳統的吟秋詩有所不同,《秋景》裡沒有因季節和景物的變化而悲悲戚戚,傷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抑或「人生入秋再無春,韶華已失何處尋」,而是將秋實纍纍的果林,紛紛的離落,以平靜乃至喜悅的心情視之為「大自然的慶典」,一場物競天擇的美麗「甄選」。在詩人眼裡,秋,既非收穫,亦非死亡,而是「發芽-開花-結果」—— 一種成長,一種優勝劣汰,一種生命的必然歸宿。而決定誰去誰留的是「太陽」,那些「瓜熟蒂落」的果實,是圓滿的,是美麗的,是「樹」的未來與希望。因此,詩人懇求人們別去驚動和打擾,言下之意,也沒有什麼好傷感和痛苦的,「別離和墜落」,自然天成是也。
關於作者
弗裡德裡希·黑貝爾
弗裡德裡希 黑貝爾(Friedrich Hebbel,1813~1863)德國劇作家、小說家和詩人,出生於北德韋塞布侖的一個父親是泥瓦匠,母親是鞋匠女兒的貧民家庭。然而,這個13歲便開始當學徒的木匠,十分的好學上進,他一邊打工一邊自修,先後赴漢堡、海德堡、慕尼黑等地刻苦求學,攻讀哲學、歷史和文學。1840年,他的處女作《尤蒂特》在柏林首演一舉成功,就此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黑貝爾一生共創作了15部劇本,主要成就是悲劇,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瑪麗亞·瑪格達萊娜》,該劇揭示了德國小手工業者在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的衝擊下日趨沒落的命運和不堪景況,被譽之為德國現實主義戲劇之傑作。此外,還有《阿格妮斯·貝爾瑙厄》、《吉格斯和他的戒指》,這兩部劇作與《尼伯龍根三部曲》主要反映了黑貝爾在1848年三月革命失敗後消極的政治立場和主張,即現存制度神聖不可侵犯,個體與國家發生矛盾和衝突時,應當犧牲前者,以國家利益為上。除了戲劇外,黑貝爾還創作有小說及詩歌,被認為是德國現代文學奠基者之一。
譯者簡介
譯者:巖子
曾為大學教師。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譯作。90年代留學德國。21世紀走向寫作,國內外已出版譯著或合集十餘部,其中有唐詩德譯《輕聽花落》。
策劃:駱英
主編: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