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近年的網紅地,白巖山,是鄞州區和奉化區的界山之一,同一片山脊,鄞州人叫白巖山,奉化人叫牛角山。
鄞州區和奉化區交界地帶還有一座山,名叫金峨山,四五月之間漫山杜鵑紅遍,也是寧波的賞花網紅地。
白巖山,2016年開始,因為風車公路兩旁種了花,成為了寧波的一條美麗公路而成為網紅地。
白巖山和金峨山,與鄞州區的橫溪鎮相鄰,隔金峨盆地,兩相對望。
今年的白巖山上,花又開,最美風車公路,又到絢爛時。
白巖山,因山上的巖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又說這山原叫「白眼山」,意指山高路陡,登上這山頂會累得翻白眼,這名似為不雅,故取其諧音為「白巖山」。
古時候,白巖山的名字更好聽,叫作「赤堇山」。
宋代《寶慶四明志》記載,「赤堇山在鄞縣東四十裡,雲山有草曰赤堇,鄞縣以此為名而加邑焉」。
從這個記載可知,因為山上有草,名叫赤堇草,因此而名赤堇山。
發源於赤堇山的梅溪,下遊有湖,名為堇山湖,湖的名稱就來源於此。
堇山湖,現在也稱為梅溪水庫,上遊的雁村,號稱「寧波的香格裡拉」。
赤堇山,歷史悠久,夏代時山下即有人居住,號稱堇子國,「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
赤堇山,因為山下有城,因此也被稱作鄞城山。
「鄞」字的來源,就是由「堇」和城「邑」(阝)兩字合成,《寶慶四明志》中記載的「鄞縣以此為名而加邑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縣有赤堇山,故加邑為鄞。」
「鄞」字專用於這個地名,鄞縣、鄞州,此外再無別的意思,由此可見,現在的寧波市鄞州區的「鄞」,的確來源於這座早期名叫「赤堇山」的白巖山。
也就是說,白巖山,就是寧波市鄞州區之「鄞」字的來源。
白巖山地處鄞州區的橫溪鎮、塘溪鎮和奉化區的松岙鎮、裘村鎮的環抱之中,山勢呈東西走向,直抵海岸線,最高海拔628米,山上風光秀美,可遠望象山灣,多年來是驢友們的熱門去處。
2010年,我曾和一群驢友先後兩次登上白巖山。
那時還未修建風電場,一切都還處於原始的狀態,那時的白巖山上,也是漫山杜鵑花開,非常耀眼,現在只能懷念了。
風電場建成之後,那些杜鵑花,都去哪兒了呢!
2012年,國電電力鄞州白巖山風電場項目開始啟動,該項目由國電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風電公司由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寧波欣達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因為屬地管理的原因,風電場分別立項了白巖山風電工程和牛角山風電工程,但是升壓站和送出線路由白巖山風電工程承擔,因此,核心部位和管理中心屬於白巖山風電場。
風電場建設項目於2013年4月開工建設,2014年9月底開始併網發電,32颱風機,點綴於白巖山連綿的群峰之巔。
風電場每年可發電1.2億度左右,每年可節約標煤3萬多噸,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2016年開始,風電場為了美化環境,在十多公裡的公路兩旁種了花,春夏之交,花開風車路,成就了寧波的最美風車公路。
每逢花開,最美風車公路傳遍網絡,成了寧波名副其實的網紅地。
路旁的花,名叫金雞菊,又叫小波斯菊、金錢菊、孔雀菊,原產美國。
花語花語:競爭心和上進心。
金雞菊開耀烈日,滿山盡帶黃金甲。
出鏡美眉:雲兒。
每年春夏之交,花開最美風車公路,必然火爆朋友圈。
每逢周末,人滿為患,導致交通堵塞,今年上山的車輛,每車收費十元。
風車公路的三個方向都被大門封鎖,車不能進,只能徒步欣賞風車公路。
上個周末,下雨,我第三次到達風車公路,路上行人很少,上山暢通無阻,也沒有人來收費十元。
霧裡看花,難得的體驗。
路遇從上海慕名而來的三口之家,雲裡霧裡,看不清風車公路的模樣,他們說,以後有機會再來!
白巖山,穿越歲月風煙,古為鄞之源,今為最美風車公路網紅地。
回望,歲月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