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炒作「大陸軍機貼近『臺海中線』來回飛行」,稱或是偵察機

2021-01-15 海峽導報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稱,追蹤軍事飛行器的推特帳號「飛機守望」昨發布一則訊息,指一架身份不明的中國大陸軍機,昨天上午貼近所謂「海峽中線」西緣空域飛行,雖未跨越「臺海中線」,但也印證臺軍方「2020年大陸軍力報告書」所指,大陸軍機、軍艦每日在臺海中線以西巡弋的新常態。

對此訊息,臺空軍昨未證實也未否認,僅老調重彈強調,對於臺海周遭海空情狀況,皆能嚴密監偵、掌握並適切應處。

根據「飛機守望」推特所發布資訊,一架身份不明的大陸軍機昨自福建省出海,飛至臺灣「海峽中線」後,隨即緊貼「中線」西緣向西南方飛行,並循原路線返航,飛行高度約二萬英尺(約6096米)。據了解,這架大陸軍機似乎為偵察機。

「飛機守望」推特前天也發布一則文章指出,一架疑似為偵察機的大陸軍機,前天在臺灣高雄西方外圍空域盤旋,飛行高度約一萬三千英尺(約3962米)。

對於大陸軍機、軍艦在臺灣海峽空域、海域巡航,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曾指出,任國強: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組織戰備巡航、聯合演練等系列軍事行動,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針對的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行徑。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臺媒宣稱蔡英文從金門返回途中與解放軍軍機「距離僅半個臺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島內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下午報導稱,蔡英文23日搭乘專機前往金門,返程回臺時,解放軍軍機跨越「臺海中線」以東繞飛,在空中盤旋至少173分鐘。截至發稿,兩岸方面尚未就報導真實性做出回應,但「三立新聞網」卻「形象」地稱:「(蔡英文)專機與共機距離僅半個臺灣!」疑似解放軍軍機與蔡英文專機位置示意/圖自臺媒報導所援引的消息源來自網友在飛行航跡網站上的發現。
  • 美軍偵察機被曝行蹤詭異,「疑似直接從臺灣起飛」
    美國軍機近期在臺灣附近動作頻頻,8月30日,1架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被曝疑似直接從臺灣起飛。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8月30日發布的消息,1架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AE1D91)當天出現在臺灣以北近空,後經由東海前往日本,軌跡較為異常。
  • 蔡英文「毒心思」曝光:想承受大陸第一波攻擊再求援
    蔡英文想承受大陸第一波攻擊再向國際求援,馬英九警告:別拿老百姓生命開玩笑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再次提醒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若堅持承受大陸第一波攻擊會對臺灣會帶來很大的戰禍,可能造成生靈塗炭、萬民受害,千萬不能拿老百姓的生命財產開玩笑。針對蔡英文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聲稱,如果臺灣受到攻擊,大陸要付出很大代價,臺灣承受第一波攻擊後,希望世界各國可以支持臺灣。
  • 一天內,解放軍8架次軍機在臺海七進七出,「臺獨」聽到末日鐘聲
    對此,蔡英文也錯以為抱到大腿,將一己政治私利投注在川普身上,期間開放美豬,對美國提供的武器照單全收,肆意推高臺海局勢,將臺灣同胞綁上「臺獨」的戰車。對此,大陸方面也絕不會坐視不理。 據環球網11月3日報導,2日晚,臺灣防務部門發布消息稱,當天解放軍共出動了8架次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活動
  • ...運8」技術偵察機12月15日自臺海中線以南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
    文 / TIER2020-12-16 09:17:38來源:FX168 【臺海局勢最新消息!臺媒:臺灣空軍證實解放軍2架「運8」機種昨日「擾臺」 為本月第10次】根據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二(12月15日)晚間報導,解放軍軍機再度「侵擾」臺灣西南空域,臺灣空軍12月15日晚間發布信息指出,解放軍各1架「運8」反潛機、「運8」技術偵察機12月15日自臺海中線以南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臺空軍則依照慣例,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並以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監,這已是解放軍軍機本月第10度「襲擾」臺空域。
  • 美軍在臺海、南海活動頻繁,國防部:我們不怕
    據飛行路線圖顯示,這兩架美國海軍P-8A巡邏機分別於上午8點和上午8點半左右進入南海。在颱風過後,美軍機在南海的偵察行動明顯增加。據悉,美國已連續多日向南海派出偵察機。8月25日上午,一架美國陸軍的"挑戰者650"偵察機於上午8點左右自東向西穿越巴士海峽,隨後進入南海,向西飛行了一段距離。
  • 9月29日臺海一線軍情報告!臺軍內鬥,海空軍抱怨陸軍搶官位
    臺媒:臺海緊張臺軍內鬥 海、空軍種抱怨陸軍搶官位 據臺媒報導,臺海近期情勢緊張,臺軍卻內鬥。島內海、空兩軍種近日不滿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對下半年將領人事的安排,他們抱怨近來頻繁出任務,但陸軍系統卻忙著「搶位子」。
  • ...運九」通信對抗機、「運八」電偵機昨日自臺海中線以南進入...
    文 / TIER2020-12-17 09:23:55來源:FX168 【臺海局勢最新消息!臺媒:4架解放軍軍機昨日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為本月第11次「擾臺」】根據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四(12月17日)最新報導,解放軍軍機昨日再擾臺灣西南空域,臺灣空軍昨日發布「實時軍事動態」,解放軍「運八」反潛機、「運八」技術偵察機、「運九」通信對抗機、「運八」電偵機昨日自臺海中線以南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臺灣空軍依照慣例,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並以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監。
  • 臺軍飛彈還未升空,解放軍軍艦已經亮劍臺海
    據臺媒12月23日報導,臺灣「中科院」計劃從24日至31日在東部海域規劃火炮試射,從彈道無限高和危險距離超過160公裡,研判可能是天弓系列飛彈。同時,有臺媒炒作稱,在「中科院」火炮試射前夕,大陸一艘軍艦22日晚出現在蘭嶼外海進入巴士海峽。
  • 臺媒:美軍偵察機3天內7次抵近偵察,距大陸領海基線僅50海裡
    前不久,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了並在臺海地區進行了軍事演練後,美軍航母當天也是消停了,偷偷溜走了。不過,最近又有媒體傳來消息,美軍軍機又靠近了中國大陸沿海,而且還非常近。據臺灣媒體報導,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最新消息,8月15日,美海軍1架EP-3E電子偵察機在我國臺灣海峽南部進行了高強度的偵察行動,而且活動軌跡相當密集。
  • 所謂的「海峽中線」是美國人劃的?臺軍當年轟炸大陸時怎麼不提?
    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聲稱,雖然「海峽中線」是「我們思考出來的一條線」,但它是多年來「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的一個象徵」,還指責是大陸外交部「摧毀」了臺海的現狀。  「我們思考出來的一條線」,這句話怎麼看都讓人想笑,原來你們也知道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啊。
  • 解放軍軍機頻頻現身臺海,綠營急了,叫囂「攻擊大陸核電廠」
    綠營人士建請民進黨當局根據臺灣空軍公布的信息來看,解放軍的軍機運-8反潛機的飛行路線如下:廣東與福建省的交界處的外海——臺灣西南地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再次189度轉向——以相似的航線返回。飛行高度低至4000米,肉眼幾乎可見。該報導稱,本月解放軍的軍機頻頻進入臺灣領域,這已經是第9次公布解放軍的軍機進入臺灣空域的信息。
  • 臺防衛部門和外事部門要求解放軍「節制」 臺媒:美國還沒來 大陸就...
    (圖源:臺媒) 在臺「國防部」、「外交部」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回應後,9月11日上午,蔡英文突然赴臺軍愛國者飛彈基地視察。事後,蔡英文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這幾天在臺灣西南空域,有解放軍機現身,對此,臺軍各級部隊24小時輪值戒備,全程嚴密監控、應對,並主動公布相關影像。蔡英文稱「嚴正警告這些不速之客」,不要低估臺軍「守護家園的決心」。
  • 臺媒:解放軍軍機再入臺西南空域,飛行高度為8000米
    據臺媒報導,今天早上(29日),解放軍軍機再次進入臺西南空域巡航,臺媒稱臺軍「照例」實施了「廣播驅離」。臺媒資料圖據報導,根據廣播資料,解放軍軍機8時54進入臺西南空域,高度為8000米,臺空軍「在空警戒」,並進行「
  •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中國僅73.1公裡,創最短距離紀錄
    美國民用偵察機抵近偵察距中國僅73.1公裡,創最短距離紀錄】據臺媒報導,美國持續派遣各型軍機對中國大陸進行抵近偵察,今年9月曾創下由EP-3E偵察機飛抵距離福建丶廣東交界處的海岸僅有47.81海裡(約合88.5公裡)記錄,但美方近期加派委託民間私人航空公司執行對中抵近偵察任務,其中一架民用偵察機,昨天掠過臺灣北部空域、穿越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南端,直衝浙江、福建交界海域,距離中國大陸領海基線的距離,僅有
  • 臺灣向「獨」行,大陸向「統」忙,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美國大選開始倒數計時,臺海情勢也隨之緊張,而大陸軍機頻繁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對「臺獨」勢力進行警告。而臺灣近來確實越來越向「獨」上偏行,通過「臺美復交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提案,向美申購武器,無一不是向世人表明其未來走向。
  • 解放軍密集行動之際,美國軍機緊急現身臺海
    據臺媒12月8日報導,當地時間7日,美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宣布,美國務院批准對臺灣出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目前正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一個月後正式生效,估計軍售案總價為2.8億美元。臺外事部門於8日證實這一消息。
  • 【臺海局勢最新消息!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上午兩次進入臺灣西南...
    文 / TIER2021-01-12 12:20:58來源:FX168 【臺海局勢最新消息!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上午兩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本月第11天進入這一空域 本月臺軍廣播驅離26次】 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二(1月12日)報導稱,解放軍軍機近期密集「襲擾」臺灣鄰近空域,今天上午再度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遭臺空軍廣播驅離。「臺灣西南空域」粉絲專頁記錄,本月解放軍軍機累計進入臺灣空域11天,本月臺軍廣播驅離紀錄共計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