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病逝,今年我國已失25位院士

2020-09-09 南方都市報


9月7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南都記者梳理發現,至此,今年我國已痛失25位院士。

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消息,陳定昌是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他1937年1月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曾任中國航天二院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中國航天二院院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等職。此外,他還曾任多個科研院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中國科技大學等十餘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介紹,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3項、2008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2年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2009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據了解,從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後,陳定昌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在那裡,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的王大珩稱他為「光學裡手」。後來,陳定昌領導的「雷射雷達項目組」正式成立。該項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雷射雷達樣機,用詳實準確的實驗數據,突破了「四個科學原理」的限制,發展了中國第一部全反射式雷射雷達,比美國林肯實驗室領先多年。

1984年10月,陳定昌被任命為中國航天二院二部主任。在任期間,他力排眾議,推動中高空主戰型號防空飛彈紅旗九號的研製。如今,該型號作為中國最先進的第三代防空飛彈系統,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陸、海基通用型中高空、中遠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基本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遠程防空飛彈。

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的記錄,2013年11月12日下午,在解放軍第306醫院外科一間病房的病榻上,正在住院的陳定昌對前來探望的友人說道,「中國夢,我總結就是強國、強軍、富民、復興。人類的文明要綿延,不受地球、太陽系的限制。我們一生的最大追求,我回憶總結,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做了一些工作。」

採寫:實習生 諸曉敏 南都記者 向雪妮

編輯:向雪妮

相關焦點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逝世:今年已有25名兩院院士作別
    進入9月,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飛彈專家陳定昌院士去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25位院士
    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至此,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5位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進入9月,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人物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他研製了中國首部雷射雷達
    陳定昌院士 圖源:光明日報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回顧幾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謙,自己並不是思維超前,而是在考慮問題時喜歡從全局出發,從國家整體利益考慮。「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做了一些工作。」
  • 百歲院士逝世!今年已痛失26位院士
    2020年已痛失26位院士至此,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6位院士。記住他們的名字↓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大師遠行,長歌未盡。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共和國又一巨星隕落,今年已有25位院士離我們而去
    驚聞噩耗,我國著名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於北京時間9月7日與世長辭,享年83歲。陳老一生都在為共和國的導航制導相關工作而努力,他長期從事於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以及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主持過許多國家重點項目,榮獲榮譽無數。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他主持與具體組織的研究堆多層套管狀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型燃料組件均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光明日報 圖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逝世!今年已送別26位院士
    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20年,已送別26位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今年以來已有28位兩院院士永遠離開我們
    今年以來,已有28位兩院院士永遠離去9月26日,兩則噩耗傳來:據@光明日報 26日19時47分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大師遠去,榮光永存。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今年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我國今年已痛別31位...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