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他研製了中國首部雷射雷達

2020-09-09 測繪學報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

【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慧天地,來源:微信公眾號GIS圈、光明日報、中國航天報。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陳定昌院士 圖源:光明日報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回顧幾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謙,自己並不是思維超前,而是在考慮問題時喜歡從全局出發,從國家整體利益考慮。「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做了一些工作。」

圖源:光明日報

「做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1937年1月30日,陳定昌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人家。

1957年,陳定昌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北京留蘇預備部,隨後,因蘇聯單方面取消了留蘇名額,500餘名學員直接進入國內大學,其中300餘人進入清華大學,200餘人進入北京大學。按照報考志願,陳定昌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開始了嶄新的大學生活。

大三選擇專業時,陳定昌瞄準前沿科學,進入無線電電子學系雷達專業學習,立志「做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跟蹤世界先進技術,抗衡世界霸權威脅。

大六的畢業設計是對大學學習成果的大檢驗,陳定昌所選做的課題是「大功率雷達頻率穩定技術」,這一課題此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到陳定昌這屆,拖延三年的課題設計必須完成。

時間緊、任務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務中,幾近痴迷,最終經過10個月的努力,圓滿完成了課題設計,並以5分的優秀成績通過考查。

圖源:光明日報

飛彈專家的中國夢:讓國人不再受欺負

亂世出身的陳定昌,經歷了日寇入侵、家園被毀的顛沛流離,自幼飽嘗國破家亡之痛。「長大投身國防,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的願望在心裡早早紮下了根。

在日後他果然實現了對自己許下的諾言,將一生奉獻給了我國的空天防禦事業,功勳卓著。

從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後,陳定昌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雷射技術開始出現。錢學森提出:雷射能不能做一個信號源,像無線電一樣,也能做各種各樣的探測和制導應用?這個「雷射之問」經層層下達交到了陳定昌手上。

經過數月資料研究與調研,陳定昌出了兩份報告,肯定了雷射確實是一個方向。錢學森聽完報告後當場決定, 「在航天裡面,要把雷射與無線電放在同等位置來發展。」於是,先期調研任務變成了預研項目。陳定昌被任命為項目組長。

圖源:新浪微博@光明日報

然而,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的王大珩提出該項目存在四個基礎原理問題。「根據光學定律,對像飛機這一類金屬目標,雷射的照射很可能沒有回波,如何搞無線電雷達?」此外,他提出,雷射在近地的抖動問題,天光背景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單脈衝雷射會掉到盲區的問題。

這四個科學問題個個擊中要害。陳定昌他們沒搞過光學工程,沒想過這些。

聽見這些問題,大家都有些懵,回去做了實驗,更是發現確實沒有回波。但陳定昌總覺得這裡從科學問題來看不太對。經長時間的思考,他突然豁然開朗。

在實際應用中,雷射雷達距離目標都非常遠,雷射發射器發射出去的雷射所形成的光束直徑也會比較大,照到飛機之類目標上時,就會覆蓋整個目標。既然目標外形是一個閉合的整體,那麼必然會有某個面垂直於雷射束,這樣就會沿發射出去的光路反射回來一束光信號。陳定昌用飛機模型做了實驗,果然證實其想法是正確的。

「做了兩年多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金屬目標的,它是有回波的。美國人十年以後才得出這個結論。」陳定昌說。之後兩年,他帶領小組對四個科學原理問題都給出了完滿的結論。王大衍得知後,稱讚他是光學裡手。

後來,陳定昌領導的「雷射雷達項目組」正式成立。該項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雷射雷達樣機,用詳實準確的實驗數據,突破了「四個科學原理」的限制,發展了中國第一部全反射式雷射雷達,比美國林肯實驗室領先多年。

《測繪學報(英文版)》(JGGS)專刊徵稿:LiDAR數據處理

論文推薦 | 劉煥玲,文漢江,徐新禹,趙永奇,蔡劍青:GOCE實測數據反演高階重力場模型的Torus方法

人物 | 無止境的科學追求——記大地測量學家陳俊勇院士

招聘啟事|星球研究所2020秋季招聘,全新崗位!

權威 | 專業 | 學術 | 前沿

微信、抖音小視頻投稿郵箱 | song_qi_fan@163.com

歡迎加入《測繪學報》作者QQ群: 751717395

進群請備註:姓名+單位+稿件編號

相關焦點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病逝,今年我國已失25位院士
    9月7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南都記者梳理發現,至此,今年我國已痛失25位院士。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消息,陳定昌是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他1937年1月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曾任中國航天二院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中國航天二院院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等職。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進入9月,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逝世:今年已有25名兩院院士作別
    進入9月,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陳定昌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9月8日電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陳定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 飛彈專家陳定昌院士去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25位院士
    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
    1992年,陳定昌院士(左一)在試驗基地與黃緯祿院士(左三)、型號總指揮徐乃明(左二)、王尚虎(右一)討論問題 航天科工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題: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作者 郭超凱「搞科學就是要不斷創新。」
  • 共和國又一巨星隕落,今年已有25位院士離我們而去
    驚聞噩耗,我國著名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於北京時間9月7日與世長辭,享年83歲。陳老一生都在為共和國的導航制導相關工作而努力,他長期從事於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以及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主持過許多國家重點項目,榮獲榮譽無數。
  • 追思陳定昌院士:赤誠無我 胸懷家國|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八寶山殯儀館,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安靜地躺在那裡,身蓋中國共產黨黨旗。錢學森提出:「雷射能不能做一個信號源,像無線電一樣,也能做各種各樣的探測和制導應用?」「雷射之問」最終落到陳定昌的案頭。航天二院二部成立紅外雷射工程組,年僅20多歲的陳定昌被任命為項目組組長。當時,雷射雷達在國際上剛剛起步,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循。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大師遠行,長歌未盡。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相繼逝世。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逝世。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我國今年已痛別31位...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九月還差兩天,就已經送走了四位「兩院院士」
    1、陳定昌陳定昌,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2020年9月7日,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他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錢學森的支持下,航天二院二部成立了紅外雷射工程組。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逝世!今年已送別26位院士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陳定昌享年83歲,因搶救無效逝世出生於上海的陳定昌是因搶救無效而逝世的,他生前曾在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就讀,後來致力於高精度的無人飛行器技術和探測與制導技術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陳定昌享年83歲,因搶救無效逝世出生於上海的陳定昌是因搶救無效而逝世的,他生前曾在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就讀,後來致力於高精度的無人飛行器技術和探測與制導技術,此外陳定昌還研究了仿真技術。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曾經多次取得過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還主持過一些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參加過的此類項目更是不計其數。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