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1992年,陳定昌院士(左一)在試驗基地與黃緯祿院士(左三)、型號總指揮徐乃明(左二)、王尚虎(右一)討論問題 航天科工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題:飛彈專家陳定昌:胸懷家國 敢為人先的戰略科學家

作者 郭超凱

「搞科學就是要不斷創新。」這是陳定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中國防空飛彈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9月7日,曾研製出中國首部雷射雷達的飛彈專家陳定昌院士走了。在55年為國鑄「劍」的科研生涯中,他推動實現了重要領域科學技術從零到一再到多的不斷跨越,突破了第一代防空飛彈面臨的U2飛機幹擾難題和第二代防空飛彈制導系統和系統總體設計,攻克了第三代防空飛彈關鍵技術,開啟了防空裝備體系化發展的新篇章。

投身航天 胸懷家國

「小時候,在父親和同志們交談的隻言片語中,有一個叫靶場的地方讓我心生嚮往,終於有一天了解到有一群隱姓埋名的人叫航天人,航天人做出驚天動地事的地方叫靶場,終於有一天自己也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近日舉行的「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國瑛作為家屬代表發言,回憶父親的光輝一生。

陳定昌在辦公室 航天科工供圖

如今,在父親陳定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陳國瑛也投身到航天事業。

畢生投身航天事業的陳定昌,出生於中國飽受外侮的時代。1963年,陳定昌以畢設5分的最優成績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自此與航天結緣,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航天追夢之旅,為國家鑄就空天神盾。

1980年,陳定昌主持開展了我國毫米波精確制導技術的最早應用與實踐——自主研製「紅箭十號」遠程反集群坦克飛彈。

面對難題,陳定昌沒有猶豫,主動提出研製指導思想,先後組織全國五個院校、十多個廠所在基礎支撐性研究,毫米波器件、部件以及系統原理試驗設備等三個方面同時進行協同攻關,進行15次系統試驗,取得了60多項成果,其中十餘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奠定並確立了我國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途徑及研製方向。

超前思維 頂層策劃

「二十年前走得不對,二十年後就沒有結果。」

作為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陳定昌著力推動和促進精確制導技術的跨越發展。早在30年前,陳定昌就在空天防禦領域率先提出了「設計武器裝備就是設計未來戰爭」,擘畫了我軍新時期國防裝備的宏偉藍圖。

上世紀80年代,某前沿領域可行性曙光初現,但國際上仍有大部分專家對其持否定態度。陳定昌帶領團隊不斷攻關突破,以嚴謹的科學依據說服了各級領導,加速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突破,少走了二十年的彎路,為某領域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航天科工二院研製第二代防空飛彈的同時,以陳定昌為代表的一些專家極具前瞻性地提出第三代防空飛彈的設想。該設想得到了包括任新民、梁思禮、陳懷瑾等人的大力支持。第三代系統的成功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具有自主研製同一水平能力的國家,標誌著中國飛彈研製、試驗能力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但是陳定昌不滿足於此。在第三代研製的同時,他又將眼光瞄向了第四代。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大膽創新,用一生推動著我國空天防禦體系能力建設,取得了多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老驥伏櫪 傳薪播火

「人才培養,急之又急」對於年輕人的成長,陳定昌寄予了極大的希望。他先後培養了23名國家重點型號總師、副總師,以及一大批技術骨幹,牽引和帶動30餘家單位相關專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現代化武器裝備建設。

晚年的陳定昌,依然精神矍鑠,目光睿智、腰杆挺直。儘管年紀漸大,身體也有病痛,可在別人頤養天年時,他卻還在不知疲倦地整日忙碌著。他把工作重心從一線指揮逐漸轉到未來發展戰略研究和領軍人才的培養上,要幫助國家策劃好空天防禦未來的發展。

「陳院士在年過八旬時仍堅持自己計算、自己作圖、自己撰稿,一字一句仔細雕琢,認真修改,無時無刻不在為國防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陳定昌的學生承龍回憶說。

陳定昌的一生獲得過三次最高科學技術獎,即便如此,老人家依然信奉低調、不張揚、少說多做、做無名英雄是航天人的特點。

他是我國國防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卻永遠是中國科技銀河中一顆閃耀的明星。(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著平發言指出,我們不僅要銘記陳定昌院士為航天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更要學習傳承他的崇高精神和偉大品格,把對陳定昌院士的深切緬懷化作勇往直前的巨大動力,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攀科技高峰,將祖國空天防禦事業推向新高度。航天科工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國瑛作為家屬代表發言。
  • 追思陳定昌院士:赤誠無我 胸懷家國|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上,王俊波的深情講述喚起與會人員的共鳴——赤誠無我、胸懷家國、敢為人先、勇於突破,是陳定昌科學家精神的最佳寫照。「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小時候,在父親和同志們交談的隻言片語中,有一個叫靶場的地方讓我心生嚮往。
  • 噩耗,我國飛彈專家因病與世長辭,曾參與錢學森主持紅外雷射項目
    9月7日,我國中科院院士、飛彈專家陳定昌,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83歲,曾主持我國飛彈與雷射雷達研發,其猝然離世,無異於又一位共和國巨星隕落。陳定昌,生於1937年1月,祖籍江蘇鎮江,是建國以來成長起來的一批科學家,憑藉個人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63年畢業,長期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工作,歷任該公司的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作為一個科學家,陳定昌是幸運的。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病逝,今年我國已失25位院士
    9月7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消息,陳定昌是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他1937年1月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曾任中國航天二院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中國航天二院院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等職。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川舉行
    本報綿陽11月5日電(記者李曉東、周洪雙)「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1月5日,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兩彈城」舉辦的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多名院士通過主旨演講,與社科理論界的多位專家學者一道,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挖掘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 飛彈專家陳定昌院士去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25位院士
    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人物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他研製了中國首部雷射雷達
    陳定昌院士 圖源:光明日報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大三選擇專業時,陳定昌瞄準前沿科學,進入無線電電子學系雷達專業學習,立志「做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跟蹤世界先進技術,抗衡世界霸權威脅。大六的畢業設計是對大學學習成果的大檢驗,陳定昌所選做的課題是「大功率雷達頻率穩定技術」,這一課題此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到陳定昌這屆,拖延三年的課題設計必須完成。
  • 感悟黃大年的「家國情懷」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一個人應該怎樣愛國、怎樣報國,如何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黃大年的「家國情懷」為我們樹立了價值航標和光輝榜樣。
  • 涵養家國情懷 堅守天大品格——天津大學校長鍾登華在2017年第一次...
    三年前,在制定天津大學章程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家國情懷」作為天大學子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所以,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談一談「家國情懷」。  何謂「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沒有直接的出處,在古代文獻裡無從考證。
  • 陳定昌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9月8日電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陳定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院士逝世,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逝世:今年已有25名兩院院士作別
    據光明日報報導,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陳定昌,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二院科技委顧問,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 致敬,中國科學家!
    胸懷祖國,他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他們開拓創新團結協作,他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他們無私奉獻他們正在我們想像不到的領域開疆拓土他們是最美的科技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 中國某戰略飛彈專家曾被臺間諜策反 叛國罪獲死刑
    有關軍事專家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與中國航母、飛彈、戰機等相關的研發機構和軍事基地等都是最招間諜的地方。  航母基地外面的鬼影  2014年年初的一天凌晨,在山東青島市的黃海海邊,一個黑影閃進一條小路。這是一條通向我航母基地的小路。此人走走停停,最後潛伏到離基地不遠的一個小山包後面。
  • 史上最慘烈飛彈爆炸事件,一聲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製洲際飛彈,歷史上曾發生過一次慘烈的飛彈爆炸事件,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蘇聯是一個強大且神奇的國家,蘇聯軍人做出過許多令人嘖嘖驚嘆的奇事,也搞出過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甚至還出現過慘烈異常的事故。
  • 華裔科學家朱松純棄美歸國,領銜人工智慧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什麼是科學精神?近日我國科學家座談會上,為科學精神下了定義: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 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
  • 吉林日報評論員:教書育人 敢為人先——二論黃大年精神
    原標題:教書育人 敢為人先 「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出黃大年精神的本質特徵,為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行動標杆,為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敬業精神是黃大年精神豐富內涵之一。
  • 科學家有祖國!華裔學術泰鬥朱松純回歸,或將領銜科研人員回國潮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就是科學家精神!據清華大學發布的公示,朱松純擬進入自動化系工作,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朱松純,全球最知名的計算機視覺專家,數學家、人工智慧專家,現任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統計系與計算機系教授,計算機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
  • 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剛剛升空,歷經三十年剛剛突破
    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最近央視軍事頻道報導了國防科大一名教授的先進事跡,透露了中國天基紅外戰略飛彈預警衛星剛剛升空,歷經三十年剛剛突破,2017年成功發射!成為全世界第三家擁有此衛星研發能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