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科學家!

2020-12-04 國際在線

胸懷祖國,他們不畏艱難

敢為人先,他們開拓創新

團結協作,他們淡泊名利

甘為人梯,他們無私奉獻

他們正在我們想像不到的領域開疆拓土

他們是最美的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

 

黃旭華院士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譽所長,他畢生致力於中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開創人之一,先後擔任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為中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卓越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

曾慶存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開創性貢獻。他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己任,潛心基礎研究,著力原創,並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大氣科學、地球流體力學和氣象業務的高層次人才。

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1999年設立、2000年度首次評選頒獎,至今已走過20年曆程。一圖認識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致敬,中國科學家!

加油,中國科研事業!

監製:高連忠

主編:鄧晨曦

編輯:趙靜雅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相關焦點

  •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
    女性日曆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已挽救上百萬人性命,大大降低了瘧疾致死率,點讚致敬!
  • 《朗讀者》第二季增加科學家面孔 致敬"中國驕傲"
    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自第一季以一段總年齡加起來有1200歲的西南聯大功勳級校友的朗讀「燃」遍網絡之後,第二季的嘉賓尤為擴大了科學家群體的比重。包括已經和觀眾見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冰川地貌學家崔之久,科學植物畫家曾孝濂,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科學家等,第二季節目裡將出現將近20位做出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面孔。
  • 錢學森誕辰108周年,致敬科學,致敬科學家
    今天,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央視網等新聞網站紛紛發聲向錢老致敬,不少網友也自主轉發,向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表示敬意。>為國奉獻的科學家們「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為了國家需要,幾番變更研究方向,隱姓埋名30載,磨礪出「國之鋒芒」。他獨立自主,用轟動世界的「于敏方案」為中國研製氫彈,打開了一扇大門。從意氣風發到白髮蒼蒼,一個絕密了30年的名字,一個鑄核衛盾一甲子的傳奇。
  • 致敬!戰火中的中國科學家
    來源:科技日報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今天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今天,一起走近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現代中國農業科學的先驅錢天鶴也譽之為「農業界不可多得之科學家」。殷希彭:毀家抗戰,從醫學博士到開國少將殷希彭193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是開國將軍中為數不多的「教授將軍」。
  • 科海追星:致敬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
    致敬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作者:張飆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禮讚70年,致敬科學家|王大珩:中國光學之父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文作者/尹傳紅禮讚70年,致敬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創刊於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刊名的《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也走過63年,既見證了祖國科技的發展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陪伴上千萬的中國家庭走進科學的殿堂。
  • 定西市12項作品獲「致敬新時代•禮讚科學家」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獎
    在「致敬新時代•禮讚科學家」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中,定西市12項作品獲獎。這此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中國科技館承辦,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聚焦「致敬新時代•禮讚科學家」主題,通過講述、摘誦、編輯、剪輯、書畫等形式和手段,廣泛挖掘科學家故事、傾聽科學家心聲、向科學家致敬,進一步涵養新時代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氣質,不斷凝鍊對科學家的情感,抒發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深入社會公眾、深入青少年心靈。
  • 向科學家致敬|養活中國13億人的「麥」霸,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李振聲。
  • 造福人類,你們才是值得濃墨重彩的華章,致敬所有科學家
    1、致敬我們的科學家很多年輕人表示,莫非年紀大了,看這些報導就會哭麼?畢生探索的科學家們,只為讓中國科學走得更遠。「航天之父」錢學森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不能搞?」「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說:「這個東西,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推動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向夜以繼日的科學家致敬
    據報導,中國核聚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這意味著中國核聚變事業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未來能源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現在的中國也在努力完成著最終的核聚變,並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創造了領先的條件,這是我國歷史性的發展。
  • 向科學家致敬|鮑哲楠:讓人造皮膚感知蝴蝶的觸碰
    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鮑哲楠。
  • 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 向科學家致敬|戚發軔:神舟」飛船的幕後「舵手」
    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戚發軔。
  • 向老一輩科學家致敬 《侯德榜》巡演走進內蒙古—新聞—科學網
    弘揚科學精神,向老一輩科學家致敬。
  • 致敬中國科學家|李德威: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李德威。
  •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致敬中國科學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頭條!
  • 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9月19日,《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首發式在京舉行。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紀念郵票迄今已經發行八組,共有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一套4枚,入選的四位科學家分別是:應用光學家王大珩,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黃昆,核物理學家于敏,數學家陳景潤。
  • 致敬國之脊梁:歷數首屆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其申報、評選的過程極為嚴格都是在第二年的年初頒發,如下為歷屆獲獎者:2000~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
  • 致敬中國網際網路三十周年之張一鳴
    題記:致敬中國網際網路三十周年,所有的偉大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正如凱迪拉克所代表的精神那樣:所有的偉大,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今日頭條,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張一鳴創造出來滿足自我「信息焦慮症」的最完美作品。對於人類從未被治癒的「信息饑渴」,張一鳴選擇相信技術,而非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