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2020-09-21 光明科普

9月19日,《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首發式在京舉行。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紀念郵票迄今已經發行八組,共有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

《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一套4枚,入選的四位科學家分別是:應用光學家王大珩,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黃昆,核物理學家于敏,數學家陳景潤。該套郵票採用素描寫實表現手法設計,並採用雕刻印刷技術印製,生動細緻地刻畫出四位科學家的經典形象,並展示了四位科學家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徐延豪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郭成林共同為《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揭幕。

徐延豪在致辭中表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通過在郵票這個國家名片上鐫刻展示我國傑出科學家形象,對於推動科學大師走近社會公眾,讓科學文化融入中國發展,讓科學家精神光耀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入選的四位科學家為榜樣,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強化使命擔當,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郭成林表示,中國郵政努力踐行國有企業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責任與義務,充分利用郵票這一特殊的文化載體,著力反映新時期我國各方面建設成就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狀態。科學無國界,對科學的探索和追求永遠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向老一輩科學家致敬、向廣大科學工作者致敬。他們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不忘初心的品質,將永載史冊,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部長郭哲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總經理徐茂君為《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首日封揭幕。(高雅麗)

相關焦點

  • 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中國郵政近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巨匠登上「國家名片」。該套紀念郵票一套4枚,面值為4.8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695萬套。該套郵票採用寫實表現手法,生動細緻地刻畫出四位現代科學家的經典形象。畫面背景表現了四位科學家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
  • 3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 1990年10月10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二)》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醫學科學家林巧稚」、「天文科學家張鈺哲」、「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和「農業科學家丁穎」。
  • 第八組《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首發,有誰入選?
    ◎ 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 周維海9月19日,《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在京舉行首發式。首發式上,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徐延豪、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郭成林揭幕郵票。(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新郵票長什麼樣? 哪幾位科學家入選?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嚴濟慈嚴濟慈(1901年-1996年),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侯德榜(1890年-1974年),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 不止伊朗,中國也有多位國寶級科學家死因蹊蹺...
    不止伊朗,近年來,中國也有多位國寶級專家「意外死亡」,其中包括幾位旅美華裔科學家,他們死因至今仍然是迷。2017年,與美國和中國多位華人科學家團隊合作,發現了「天使粒子」。張首晟受華為公司委託,研究中國晶片並獲得重大突破。
  • 四位參與北鬥建設的「老總」:讓北鬥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
    歷經30多年的奮鬥,中國北鬥走向世界!上午的開通儀式結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四位深度參與北鬥工程建設的「老總」難掩內心的激動。他們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北鬥精神,持續加強技術創新,確保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長期穩定運行,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優異性能展現到極致,讓北鬥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讓北鬥在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全面開花!
  • 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美國632位,德國45位,中國有多少?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計算機技術在發展,才有了現代社會的進步,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社會生產活動以及科學技術在計算機的成果下達到了一個質的變化。現在世界各國競爭的核心就是科學技術,所以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
  • 全球最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美國632位,英國58位、德國45、中國呢?
    在這種時代的大環境下,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現代社會,各國在科技層面的比拼,已經在事實上發展成為了後備人才和國家教育水平的比拼。沒有堅實的教育基礎、各國沒有技術積累的話,沒辦法在人才創新領域和高新技術國家相抗衡,未來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都只能受制於人。
  • <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
    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和《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這兩本書記錄了我國古代傑出科學家的不朽業績和奮鬥歷程,大力營造了「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濃厚氛圍,弘揚了科學精神和民族精神,值得向全社會推介。
  • 張青松:40年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南極大陸……
    40年前,也就是1980年1月12日,兩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成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的先行者,為世界南極探險考察史標上了「中國」註腳。這兩位科學家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張青松。
  • 中國最可惜的3位赴美科學家,年紀輕輕成就卓絕,卻為他國做嫁衣
    大家都知道,我國歷來都不缺乏人才,從老一輩科學家典範的葉企孫、趙忠堯、錢學森、鄧稼先、于敏、袁隆平,到近些年來嶄露頭角的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潘建偉、施一公,都在業內有著絕對的影響力,是中國科技的名片。然而,人才流失問題一直以來也同樣困擾著我們。
  • 金華70後院士潘建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金華東陽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也是目前金華最年輕的一位兩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才41歲。
  • 大盤點 | 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31位科學家都是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並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對於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一種無上光榮。
  • 全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人數:美632位,德45位中國多少位?
    網際網路在現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計算機科學家在未來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在這之中美國有632位,德國則是有45位,那麼中國有多少呢?別的不說,這種能把別國的人才拿來為自己所用的本事,其他國家還是應該多多學習。
  • 各國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數量:美國高達632位,德國45位,中國呢?
    現代科技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半導體,是通訊科技等等,但是世界上科技的發展,最重要的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人才。有句話說的好,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了足夠多的人才數量,才能夠擁有更強大的發展機會。如果要打破遊戲規則,就必須創新,那麼創新來自誰呢?
  • 好書推薦 ‖《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
    一百位科學家 一百個中國夢【音頻簡介】在「兩彈一星」領域、科學理論研究領域、科學實踐領域頗有建樹的科學家和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以他們的科學夢想為切入口,展開一百個熱血、勵志的成長故事。1968年12月5日,一架飛機在首都機場著陸時突然失控,栽到了附近的玉米地裡。
  • 美國日本或嗅到能源危機,中國繼高鐵後,另二張國家名片橫空出世
    所以,僅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評選現在最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無疑就有中國高鐵,毫無疑問,高鐵的成功對於今日的中國經濟是一個現象級的事件。但我們並不滿足於此,還正在開發超級高鐵,研究如何將人工智慧借力大數據、物聯網添加到現在的高鐵旅行體驗中,打造中國超級高鐵2.0版,也就是說,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級高鐵或也將在不久之後橫空出世,且已取得了新進展。
  • 34款創意異形名片設計,最後幾款雖然不是異形但是太贊了
    5 餅乾名片太傳神,讓人有吃的衝動6 精美凸版創意名片設計7 可以當手機支架的名片8 修理公司的名片,真的可以用來擰螺絲哦。9 瑜伽館的名片,可以像瑜伽墊那樣捲起來,有意思吧?10 造型獨特的名片:展翅的鳥11 形體教練名片,論健身的重要性12 水桶型名片13 啤酒杯造型名片14 名片拿來做酒瓶開瓶器15 瓶子造型名片設計16 量身定製的襯衫名片設計17
  • 中國核電「國家名片...
    中國核電「國家名片」如何煉成?,以及正在開展核電自主研發工作的核工程設計機構,親身體驗到了中國核電是如何保證安全、領先的發展水平。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是舉國上下對當前中國核電發展的一致定位。「國家名片」是如何煉成的?
  • 世界前 1000 頂級計算機科學家名單出爐,中國共 42 位上榜
    對入選科學家在 DBLP 上的出版物清單、研究人員獎項等進行人工檢查後選出了前 1000 名科學家。第六屆頂級計算機科學家排名七大發現:1.前 1000 名科學家中,有 616 位來自美國,在排名中處於領先地位。其他前五位的國家依次是,英國 55 位、德國 38 位、加拿大 37 位、瑞士 34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