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黃岡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古生物學、冰川學等方面卓有建樹,首創地質力學;
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上虞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高安人。他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金壇人。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1990年10月10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二)》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醫學科學家林巧稚」、「天文科學家張鈺哲」、「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和「農業科學家丁穎」。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廈門人。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張鈺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福建閩侯人。我國近代天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所領導的行星研究室發現了許多星曆表上沒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福建閩侯人。他在化工技術上,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
丁穎(1888年11月25日—1964年10月14日),廣東高州人。他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是我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
1992年11月20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三)》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數學家熊慶來」、「微生物學家湯飛凡」、「醫學家張孝騫」和「建築學家梁思成」。
熊慶來(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雲南彌勒人。他1957年由巴黎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函數論研究室主任,培養了楊樂、張廣厚兩位國際知名的數學家;
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湖南醴陵人。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闡明病毒的本質,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
張孝騫(1897年12月28日-1987年8月8日),湖南長沙人,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於臨床醫學、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工作;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廣東新會人。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