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2020-12-05 會講故事的明月
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989年),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童第周

童第周(1902年-1979年),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嚴濟慈

嚴濟慈(1901年-1996年),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嚴濟慈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周培源

周培源(1902年-1993年),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屆中央主席,第九屆中央名譽主席。

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992年),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

錢偉長

錢偉長(1912年-2010年),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至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名譽主席。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竺可楨

竺可楨(1890年-197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198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2009年)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971年),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相關焦點

  • 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9月19日,《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首發式在京舉行。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紀念郵票迄今已經發行八組,共有34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一套4枚,入選的四位科學家分別是:應用光學家王大珩,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黃昆,核物理學家于敏,數學家陳景潤。
  • 第二屆「感恩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獎助學金」評選圓滿結束
    10月14日下午,我校第二屆感恩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獎助學金評選工作圓滿結束。校黨委副書記張強,立德樹人教育發展中心代表及學校宣傳統戰部、學生處、校團委、招生就業處負責人擔任面試評委。
  • 古印度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及近現代印度裔得過十二個諾貝爾獎
    三,甘蔗製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在世界早期製糖史上,中國和印度佔有重要地位。,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 五,進入近現代之後
  • 張劍:追念中國近現代科學史學科奠基人樊洪業先生
    博士論文被納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結項成果「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出版,樊先生是項目組所請書稿評審專家。當時樊先生身體並不好,正病後修養恢復中。為了深入交流,先生要我到北京他家,課題組將我安排在離他家不遠的勞動大廈住宿。25日一早,與先生約定在他家附近公交車站碰面,我手裡拿著博士論文。
  • 3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 1990年10月10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二)》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醫學科學家林巧稚」、「天文科學家張鈺哲」、「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和「農業科學家丁穎」。
  • 4位傑出的數學家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
    這裡的4位最傑出的數學家,他們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去世數百年之後,仍然繼續幫助塑造著我們的現代世界。艾薩克·牛頓(1642-1727)牛頓被普遍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對許多重大學科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製造了第一臺反射望遠鏡,並通過他的開創性著作《自然哲學原理》幫助建立了經典力學領域。
  • 各國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數量:美國高達632位,德國45位,中國呢?
    現代科技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半導體,是通訊科技等等,但是世界上科技的發展,最重要的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人才。有句話說的好,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了足夠多的人才數量,才能夠擁有更強大的發展機會。如果要打破遊戲規則,就必須創新,那麼創新來自誰呢?
  • 十二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年,中國女科學家的表現異常閃耀。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正式出版新聞發布會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主編、近百名專家撰寫的《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科學技術的進步,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國近現代科技已有近150年的歷史。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有識之士始終將科學技術置於極其重要的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兩彈一星、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雜交水稻、載人航天等一系列成就,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空前發展,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 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原標題: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歐洲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世界人的覺醒,人本主義復歸帶來了西方近現代科學技術繁榮。中西方科技發展速度自中世紀起形成強烈對比。   三年多來,我一直研讀林德宏著的《自然科學史概要》,循著西方科學發展的脈絡,走進西方科學家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深邃活潑的思想體系,探尋西方科技興盛的緣由,我提煉歸納了近現代科學興盛於西方的七方面原因。   一是科學家的自由意志。科學發展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即體現國家意志的外在動力和科學家探索未知的內在動力。
  • 十二巫祖從何而來?洪荒傳說和現代小說的交匯
    十二巫祖的說法以前是沒有的,但是十二巫祖中的這十二個人物卻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那麼十二巫祖的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十二個人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2006年的時候,網絡小說大神夢入神機寫了一本《佛本是道》,在這本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十二巫祖的說法,在他的書的設定中,天地本是混沌一片,其中孕育的盤古手持盤古斧開天闢地,定清濁乾坤,開闢洪荒世界,生生不息。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學家
    富蘭克林:把天電引到地上的科學家,是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18. 歐拉:數學史上四傑之一,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歐拉解決了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並給出各種歐拉公式,代表作品有《無窮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19.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不止伊朗,中國也有多位國寶級科學家死因蹊蹺...
    不止伊朗,近年來,中國也有多位國寶級專家「意外死亡」,其中包括幾位旅美華裔科學家,他們死因至今仍然是迷。2017年,與美國和中國多位華人科學家團隊合作,發現了「天使粒子」。張首晟受華為公司委託,研究中國晶片並獲得重大突破。
  • 第八組《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首發,有誰入選?
    ◎ 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 周維海9月19日,《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在京舉行首發式。首發式上,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徐延豪、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郭成林揭幕郵票。(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新郵票長什麼樣? 哪幾位科學家入選?
  • 現代奧林匹克歷史上首屆延期的奧運會 對日本經濟影響巨大
    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舉辦延期對日本經濟影響巨大 對國際體壇衝擊不容小覷3月24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達成一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舉辦。目前全世界有超過37.5萬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而且其數量正以小時為單位迅速增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23日稱,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正在加速。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項目工作會議召開
    近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工作會議,項目專家組成員曹幸穗、董光璧、樊洪業、劉鈍等以及各二級課題負責人或主要成員共約4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中國科學家蘭州追憶「中國現代冰川學之父」施雅風
    中國科學家蘭州追憶「中國現代冰川學之父」施雅風 2019-03-20「紀念施雅風先生學術思想暨冰凍圈科學研討會」20日在蘭州舉行,來自全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多位科學家們共同緬懷和追憶了這位「中國現代冰川學之父」的傳奇一生。  施雅風1919年出生於江蘇海門,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系,1944年獲浙江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2011年2月逝世。
  • 袁隆平等多位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袁隆平等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nbsp&nbsp&nbsp&nbsp12月9日,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暨南繁矽谷建設工作會議在三亞召開,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多位專家、農業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圍繞現代種業的發展作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