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科學家|李德威: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2020-09-04 全息能源

一生痴迷赴科研,一腔熱血訴芳華。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李德威。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32歲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雖常年疾病纏身,卻始終奮戰在地質一線,提出「層流構造假說」,是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

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萬公裡。1990年,他參加了李紫金教授負責的「西藏羅布莎鉻鐵礦大比例尺成礦預測」,發現了許多與地質構造學說相矛盾的現象。為了弄清原因,從那時開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個月的時間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跡幾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堅持工作

經過多年實地調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殼流動為核心的「層流構造假說」,一舉打破「板塊構造假說」,以非常簡潔的模式和合理的動力來源完整地解釋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種現象。

此後,李德威相繼又提出了洋陸耦合、多級循環、四維動態成礦和地震熱流體成因等創新理論,建立了盆山與洋陸耦合的地球內部系統動力學,和地核與太陽能共同驅動的多級循環地球系統動力學,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為基地的地學理論系統。

李德威教授在野外考察

在他剛提出「層流構造假說」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也有人暗地裡說他傻,「一個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論文上,卻固執地搞什麼科學理論創新?」「跟板塊較勁、跟地震較勁,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較勁。」但他從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更不願隨波逐流,他說:「我絕不會為了評職稱,放棄創建自己理論的夢想」。

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兩次以執行主席的身份參加香山科技會議,先後獲得「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諸多榮譽。

在重症監護室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近年來,隨著對地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他開始用創新的理論研究固熱能(地球物質發生固態流變的熱能)。李德威教授科研團隊通過重點研究南海、雷瓊裂谷及周邊的固熱能熱源及控熱構造,查明了雷瓊裂谷南側的固熱能分布規律。今年3月在海南瓊北打出了「中國東部第一井」,為我國固熱能的開發和利用展現了美好的前景。

病重之際,同事到醫院看望李德威,「當時他己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他一見到同事說的卻是項目的人員安排,他說自己已經沒力氣了,希望學校能繼續把事情辦成。」

從李德威夫人口中得知,他的病情十分嚴重,怕感染,需要隔離,但他不聽,不斷召集學生來論證項目。9月12日他在病危住進重症監護室不能說話的情況下,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這是他終生追求的事業,也是對祖國最美好祝願!

<綜合自湖北日報、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病逝,為中國崛起研究青藏高原30年
    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兩次以執行主席的身份參加香山科技會議,先後獲得「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諸多榮譽。近年來,隨著對地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他開始用創新的理論研究固熱能(地球物質發生固態流變的熱能)。
  • 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陳華文 徐燕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萬公裡;他在大地構造、地震、乾熱巖地熱能等領域努力探索,為打開我國乾熱巖勘探開發付出了心血;生命彌留之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遺言。9月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
  • 「雪域傳奇」李德威:國家博物館收藏他生前科考實物
    中國西藏網訊 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萬公裡;他在大地構造、地震、乾熱巖地熱能等領域努力探索,為打開我國乾熱巖勘探開發付出了心血;生命彌留之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遺言……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德威。
  • 與家國同心 偕時代同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生思政第一課
    的深深憂患,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鴻鵠志向,是『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樸素情懷,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知行合一,更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鏗鏘誓言。」9月20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王焰新以「與家國同心偕時代同行」為主題,為全體2019級新生上了一堂語重心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 56歲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逝世: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9月14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32歲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雖常年疾病纏身,卻始終奮戰在地質一線,提出「層流構造假說」,是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病重之際,同事到醫院看望李德威,「當時他己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他一見到同事說的卻是項目的人員安排,他說自己已經沒力氣了,希望學校能繼續把事情辦成。」
  •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致敬中國科學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頭條!
  • 致敬中國科學家|葉篤正: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葉篤正。葉篤正,安徽人,著名的大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數位學術巨匠之一,也是中國大氣科學界及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一代宗師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中國科學家受北極熊毛結構啟發開發新隔熱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6月6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科學家團隊受北極熊毛結構的啟發,開發出一種具有空腔結構的輕質、疏水、隔熱材料,未來有望滿足航空航天等領域對材料的特殊需求。中國科學家團隊6日在美國《化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受此啟發,人工合成了一種中空的碳管氣凝膠。中空碳管的內徑僅為35納米,遠小於空氣的平均自由程(75納米),也就是說管內的空氣幾乎不會傳遞熱量,因此該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此外,這種碳管氣凝膠的三維網絡結構還使其具有超彈性,在30%應變下壓縮100萬次仍可保持結構完整。
  • 熱評|比萬米海底更妙不可言的,是「奮鬥者」號的國產標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也就僅僅在兩周之前的10月27日,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就曾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但這個新紀錄還沒保持半個月,「奮鬥者」號就又向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區域,也是全球海洋的最深處發起了挑戰,並於今天成功坐底10909米的海底。
  • 搬運「熱能」 移動蓄能供熱專用車亮相
    在20日舉辦的全球綠色智庫峰會上,一款能搬運「熱能」的特殊車輛——移動蓄能供熱專用車高調亮相併引發了參觀者的興趣。這款外觀普通的小型卡車是目前我國唯一能收集廢棄熱能並將其儲存起來,然後通過汽車運輸轉移再重新釋放熱能進行應用的產品。
  • 《猩球崛起》被刪減結局曝光 致敬"人猿星球"
    >《人猿星球》的結尾也有破敗的自由女神像  (來源:時光網)在《猩球崛起不難看出,《猩球崛起》原版結局正是在向《人猿星球》致敬。當然影片中的致敬環節還不只這一處,包括「把你的臭爪子拿開,你個髒猩猩!」等臺詞都完整保留了《人猿星球》的經典。
  • 致敬這不平凡的一年,致敬不甘平凡的你我!
    致敬這不平凡的一年  致敬不甘平凡的你我  文|千年飛山  時間最公正無私,不管你願不願意,也無論你過得如不如意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決勝脫貧攻堅,嫦娥五號登月......這一切,都展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中國人民團結一心、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東方巨龍日益崛起!  有位網友這樣總結這一年:「2020年,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全年抗窮。」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注重衛星遙感在海洋固碳技術開發中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注重衛星遙感在海洋固碳技術開發中的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7-08-02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說。  在總的溫室效應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約佔一半。潘德爐介紹,「發展固碳技術,是在推行節能減排政策的同時,應對氣候變化、承擔國家減排責任的一項有效舉措。」  據統計,人類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有50%停留在大氣之外,其餘的都被海洋和陸地上的生態系統吸收。
  • 致敬國之脊梁:歷數首屆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其申報、評選的過程極為嚴格,從2000年度開始頒獎以來到2019年度,共有33位中國科學家獲得此項殊榮。
  • 《猩球崛起》觀影報告 致敬橋段猩猩種族大揭秘
    看出《猩球崛起》裡那些對老版的致敬了麼?沒關係,我們在這裡為您總結出來。三、致敬橋段篇 Saddle up(備鞍上馬): 片中凱撒騎著警察巡邏馬匹衝出濃霧的場景,呼應首部影片中海斯頓看到的猿類穿上衣服騎馬的橋段。
  • 神奇寶貝5個錯覺進化,綠毛蟲能進化裂空座,固拉多毫無違和感!
    神奇寶貝5個錯覺進化,綠毛蟲進化裂空座,固拉多毫無違和感!走路草進化毽子棉本來走路草進化的臭臭花,可是原本這麼可愛的走路草,竟然進化成那樣的臭臭花,讓很多人接受不能,於是就有人認為其實進化毽子棉才是正確的進化,兩隻都很可愛,一定沒錯。
  • 專業報考指南|5302-熱能與發電工程類(高職專業類組)
    一、專業類組二、類組包括專科專業及代碼530201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530202 城市熱能應用技術 530203 核電站動力設備運行與維護 530204 火電廠集控運行 530206 電廠熱工自動化技術三、可報本科專業其他專業查詢:專業報考指南|5101
  • 牆固是什麼?什麼是高性能牆固?牆固在塗裝施工裡有什麼作用?
    牆固,牆面加固劑的簡稱,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下牆固的知識,以及高性能牆固的作用…塗裝效果隨著近年裝修裝飾的檔次愈來愈高,人們對牆面塗料裝飾質量的要求也愈加嚴格,傳統的重面漆輕基底的觀念也在改變,表面功夫再好,基底不牢實,就會出現膩子和砂漿層間空鼓,脫落,發黴,泛鹼等等塗裝問題,所以,部份塗料廠家應市場要求,開發出了牆固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推動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向夜以繼日的科學家致敬
    據報導,中國核聚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成功。這意味著中國核聚變事業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未來能源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中國核能經過「熱堆、快堆、聚變堆」的轉變,將聚變作為核發展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