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裡有超級帥的小李子。
可惜這麼青春靚麗的小李子出演同性電影,卻沒能和個帥哥的搭戲。
如果把這位禿頂且鬍子拉渣的中年大叔換成帥哥,這部電影的知名度肯定會提升很多。
我查閱了資料後才發現,人物的造型和設定整體來說還是很符合原本的歷史人物形象的。
很難想像這是由真實故事改編。
年輕的蘭波給當時很有名氣的詩人魏爾倫寄去自己所寫的詩。魏爾倫看後驚嘆不已,認為蘭波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必然會顛覆現代詩歌的面貌,力邀蘭波相聚。
蘭波踏上與魏爾倫見面的旅程。
年僅十七歲的蘭波與剛結婚的二十六歲的魏爾倫相遇,是兩個靈魂的相遇,相視一眼,就知是知己可相交的人。
天才註定與眾不同。
蘭波骨子裡是瘋狂的。
他的出場是站在候車的地方,鏡頭裡出現的所有人無一不是朝著火車來時的方向看去,只有蘭波徑直的站立著,仰頭看向天空,神色裡透著漫不經心,仿佛與世不容。
他的行為舉止處處體現出獨立特行的氣質,既年輕狂妄,又粗俗無禮,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下,依然沒有收斂,反倒更加我行我素。
在魏爾倫的妻子看來,蘭波跟她所想的天才詩人完全不同。
在魏爾倫的嶽父看來,蘭波是個沒有道德底線的小偷,第一時間將人趕出自己的家。
在家人看來,蘭波不務正業不學無術。
在同行的詩人們看來,蘭波就是個令人厭惡的傢伙,與同行格格不入。
只有魏爾倫看到了蘭波獨屬於自由的靈魂。
很難去體會蘭波對魏爾倫到底是不是真愛。
但我相信,魏爾倫對蘭波一定是真愛,即使最終沒能在一起。
魏爾倫確實是蘭波的伯樂,是剝開蘭波表面的我行我素,看到內裡才華的人。
如果沒有魏爾倫,蘭波的才華很可能被埋沒。蘭波的行為,在他看來是離經叛道,是擁有改變生活的秘訣。於是從筆友到面基,魏爾倫是把蘭波放在心裡的。
得知蘭波被趕出家門,魏爾倫飛奔出去找到流落街頭的蘭波,帶他尋一個安家之處。
為了蘭波,魏爾倫三番五次置家庭於不顧,雖說是沒有責任感的表現,但也確實是對天才的心靈相惜。
蘭波的野性、高傲、不容於世的瘋狂自由之心是魏爾倫一生嚮往的。他也曾經想永遠守住他。只是事與願違。
魏爾倫無法做到蘭波的離經叛道,只能與自己的家庭和解。在爭吵與激情過後,與蘭波分道揚鑣。
蘭波卻在用一生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像飄零的落葉,在異國他鄉奔波,走過山川沙漠,看過滄海桑田,由於長期的長途跋涉和過度疲勞,蘭波死於疲憊。
他終於去了心之嚮往的地方,用海水洗淨靈魂,獲得真正的自由自在。
看到結局,得知蘭波死亡的魏爾倫重新回到當年與他喝苦艾酒的地方,還是當年的位置。年輕英俊的蘭波問他是否真的愛他。
魏爾倫情不自禁地點頭。
蘭波讓他把手心朝上放在桌子上。魏爾倫仍是照著他說的話去做了,即使瘋子一樣的蘭波很有可能再把刀刺入他毫無防備的手心。
可這一次蘭波沒有。
他吻住他的手,給了遲來的溫柔。
剝開道德層面兩個人關係的不恥,其實他們真的是靈魂的相遇,一段特別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