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紅層盆地出「藍金」

2020-11-23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四川盆地

  海拔500米左右,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長江把它和東海一脈相連,是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在我國西南部、長江上遊,有一塊面積18萬平方公裡的「聚寶盆」。那裡植物近萬種,古老而特有種類之多為中國其他地區所不及;動物種類多且齊全,大熊貓、金絲猴、雪豹、中華鱘等均居住於此;礦產資源豐富,天然氣、芒硝為全中國之冠……那裡就是我國著名的紅層盆地——四川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當您置身於美麗而壯觀的峨眉山、樂山、青城山時,您可知5億多年前,那裡還是一片汪洋?

  四川盆地曾有過顯著的海陸變遷,經歷了海盆、湖盆、陸盆的滄桑之變。從古生代到早三疊紀,四川盆地經歷過兩次大規模海侵。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前的志留紀,使當時的四川盆地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末期,那裡發生了「加裡東運動」,使除了西部龍門山地槽外的其餘地區均上升為陸地。到了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了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被海洋佔領。到了二疊紀,四川盆地海陸交替,形成如今重慶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礦。到了中—晚二疊世,發生了著名的「峨眉地裂運動」,盆地西部巖漿噴發,峨眉山小金頂及清音閣一帶的玄武巖就是在那時形成的。盆地東北部形成了開江—梁平海槽。

  又過了漫長的時間,到了1.9億年前的中三疊世。「印支運動」發生了,盆地邊緣逐漸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沒的地區慢慢上升為陸地,一望無際的湖水幾乎佔據了現今四川盆地的所有地方。海侵的歷史結束了,湖盆時期開始了。在中生代漫長的1億多年裡,那裡氣候溫暖溼潤,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到處生長,爬行動物恐龍稱霸一時。

  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又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將盆地一分為三。幾乎佔據全境的湖水縮小為僅有2萬平方公裡,被稱為「蜀湖」。封閉的盆地地形和急劇縮小的水面,使氣候逐漸變得乾熱。沉積物由海相、海陸交替相變為陸相,大量風化、侵蝕、剝蝕的物質在盆地堆積數千米厚,形成紅色和紫紅色的砂、泥、頁巖。裸子植物不斷衰退,恐龍滅絕。內陸湖泊在乾燥的環境下不斷蒸發,鹽分不斷積累,形成鹽湖,隨後被泥沙掩埋而保存於地層中,經過地質作用形成巖層。自貢一帶成為著名井鹽產地。

  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地殼再次發生構造運動,巫山兩側的水系將巫山合力切穿,長江三峽由此形成,盆地之水納入長江水系。至此,四川盆地由內流盆地變為外流陸盆,由封閉的內流區變為外流區。

  在冰川廣布的第四紀,盆地西北山地出現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後,融水挾帶大量沉積物匯入岷江、沱江等,最終堆積在盆地西部的凹陷地帶,也就是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終形成成都平原。如今的四川盆地由此形成。 (劉爽)

  地質課堂

  問:為何四川盆地多氣,主要含氣層在哪個地質時代?

  答:主要決定於盆地地層的熱演化程度和烴源巖母質類型。四川盆地從下到上發育了六套烴源巖,包括四套海相烴源巖層(下寒武統、下志留統、下二疊統和上二疊統)及兩套陸相烴源巖(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和下侏羅統)。目前,除侏羅系和局部地區上三疊統以外,其他烴源巖均達到高過成熟階段。上三疊統雖局部成熟度適中,但為腐殖型烴源巖,因此除侏羅系烴源巖局部生油外,其他層系均以生氣為主。因此,盆地內部氣多油少。目前發現的常規天然氣主要產自川中的震旦系燈影組、寒武系龍王廟組、蜀南的二疊系棲霞—茅口組、開江—梁平海槽周緣的長興組和川中地區的三疊系須家河組。

  問:四川盆地海相地層中規模天然氣的聚集為何主要發育於古裂陷、古隆起及古侵蝕面周緣?

  答:首先,古裂陷、古隆起周緣坳陷區控制了規模生烴中心,裂陷區沉積的泥頁巖在適當的演化條件下提供了充足的油氣資源。其次,古裂陷邊緣、古隆起高部位、古侵蝕面控制了規模儲層的展布,容易發育規模礁灘體及後期建設性成巖改造,為規模儲層發育提供了條件。最後,大型古裂陷、古隆起、古侵蝕面和現今構造背景,聯合控制了規模圈閉的形成。因此,古老海相地層中的天然氣主要聚集於古裂陷、古隆起及古侵蝕面周緣。

  數說

  截至2015年,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44萬億方

  共發現氣田132個

  海相碳酸鹽巖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18萬億方

  發現海相碳酸鹽巖大型氣田10個

  約佔海相碳酸鹽巖探明地質儲量54.9%

  回眸

  四川盆地經歷了近60年的勘探,歷程曲折艱難。

  早期地面構造、裂縫性氣藏勘探階段

  (1953年至1977年)

  四川盆地天然氣工業起步時期,正是含油氣基本地質條件探索階段。以勘探地面背斜構造為指導思想,勘探人員在蜀南地區發現一大批灰巖縫洞型氣藏,以及臥龍河等一批裂縫—孔隙型整裝氣藏。1964年9月,我國首個整裝、儲量規模最大的大型氣藏——威遠震旦系氣藏發現,推動了中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隨後又發現蜀南地區下二疊統灰巖縫洞型氣藏。自1955年隆10井在下二疊統茅口組獲得天然氣以來,蜀南地區下二疊統共發現325個灰巖縫洞型氣藏。

  川東高陡構造突破階段

  (1978年至2004年)

  1977年發現的相國寺石炭系孔隙型氣藏,是四川盆地勘探發生重大轉變的標誌。勘探工作者以裂縫—孔隙型儲層為對象,主探石炭系,兼探二、三疊系,發現以五百梯石炭系氣田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氣田。1977年,相18井在石炭系獲高產,隨後形成以「低、相、深」為主體的勘探思路,發現8個氣田,新增探明儲量523.91億立方米。1989年,川東高陡構造勘探獲突破,形成以構造帶為基本單元的整體勘探思路,發現以五百梯為代表的22個氣田。1995年,渡1井發現飛仙關組白雲巖氣藏,加快長興組—飛仙關組礁灘氣藏規模勘探步伐,發現渡口河等一批礁灘大中型整裝氣藏。

  巖性油氣藏勘探階段

  (2005年至2010年)

  以巖性油氣藏理論為指導,以大中型氣田為目標,勘探人員海、陸相併舉,盆地須家河組、二三疊系礁灘勘探獲得豐碩成果。四川盆地由此進入天然氣儲量、產量增長高峰期,發現了廣安、龍崗等大型氣田。隨後,須家河組巖性氣藏勘探及開江—梁平海槽西側深層礁灘巖性勘探獲突破。2006年,龍崗1井在長興組生物礁、飛仙關組鮞灘獲高產工業氣流,開創盆地深層海相碳酸鹽巖勘探新局面。

  川中古隆起勘探重大突破階段

  (2011年至今)

  勘探工作者實施風險勘探,實現盆地震旦系勘探突破和龍王廟組歷史性新發現,形成以裂陷為核心的古老碳酸鹽巖成藏理論認識,指導了安嶽特大型氣田快速探明、高效建產、穩健拓展。

  2011年7月,高石1井震旦系燈影組獲重大發現,成為威遠氣田發現後又一重大突破。2012年9月,磨溪8井龍王廟組勘探獲歷史性突破,拉開龍王廟組大規模勘探序幕。

相關焦點

  •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哪個盆地最大?
    塔裡木盆地更是有兩項在我國之最。 塔裡木盆地具有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全長2300多公裡的塔裡木河 ,所說的內流河 ,通常是指這條河流最終並沒有流入海洋 。 塔裡木盆地的另一個我國之最是 有著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佔地面積 約33萬平方公裡 ,北稱作 死亡之海 ,能進去但卻出不來。你可能會說有著 塔克拉瑪 沙漠的塔裡木盆地還算得上是盆地嗎?
  • 我國四大盆地的地理環境如何?其中四川盆地最宜居
    我國的地形十分複雜,擁有數量非常多的盆地。在地理上有比較著名的四大盆地,分別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那四大盆地分別都有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國最大的盆地——塔裡木盆地塔裡木盆地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它的地理位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面積高達40多萬平方公裡,南北最寬520公裡,東西最長1400公裡。塔裡木盆地北部是天山山脈,南部是崑崙山脈。這裡有非常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但是地貌主要是沙漠,所以不適合人類居住。
  • 四川第二大的盆地,這個盆地比四川盆地還要平,卻鮮為人知
    提到中國最著名的盆地,大家一定會想到的就是四川盆地了。作為中國四大盆地之一,比起塔裡木盆地(中國最大的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來說,四川盆地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了,這個盆地不僅匯集了一億人口,還有兩個超大城市——成都和重慶。
  • 地形圖看我國的四大盆地,只有四川盆地最適合人類居住
    塔裡木盆地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天山山脈以南,崑崙山脈以北,西臨帕米爾高原,東接河西走廊。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貯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 中國地理小區域——四川盆地
    材料一四川盆地中有丘陵分布,其中有多數丘陵頂部存在礫石層,分布高度大致相等,礫石的磨圓度很材料二圖為四川盆地及成渝城市群周邊地區示意圖,表為四川省、淅江省兩次人口普查統計部分數據。材料三成渝城市群建設獲中央批准,兩地不再只考慮單邊利益。(1)簡析丘陵頂部存在礫石層的原因。(2)說明圖中西部地區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原因。
  • 更古至今被稱「天府之國」,我國四大盆地之一,是著名紅層盆地
    大家可能僅僅只是知道四川這個省份是非常能吃辣的!但是其中還有這很多的東西大家肯定都不熟知。接下來就由小編來帶領著大家去領略四川的其他景觀!下面我們主要對與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及旅遊環境的形成和演變有較密切關係的地理單元做一簡要剖析。1.四川盆地這是我國主要地理單元之一。
  • 四川盆地是怎麼形成的?
    四川盆地是揚子陸臺一部分,稱為四川陸臺,屬於較穩定的地區,但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海浸(在相對短的地史時期內,由於海面上升或陸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積擴大,陸地面積縮小,海岸線向陸地內部推進的地質現象)。四川盆地地形圖兩次海浸使得四川盆地在海洋和陸地之間交替,直到距今1.9
  • 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屬揚子陸臺一部分,稱為四川陸臺,屬較穩定的地區,但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海浸.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的志留紀,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時發生加裡東運動,除了西部的龍門山地槽繼續下陷外,其餘地區上升為陸.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為海洋佔據.二疊紀時海陸交替,形成重慶附近的南酮
  • 被稱為「信封盆地」的四川盆地,地處內陸為什麼氣候卻十分溼潤?
    而四川盆地的年降水量卻能夠達到1000至1300毫米,遠遠高於其他三個盆地,是屬於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的溼潤區。為什麼四川盆地地處相對內陸,而氣候卻如此溼潤呢?我國四大盆地發分布圖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中緯度最低的盆地,大約為30°N左右,西部靠橫斷山脈,北依大巴山,南臨雲貴高原,東依巫山山脈,盆地內部為成都平原,形態呈現為類似信封的長方形,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稱為「信封盆地」。從海陸位置來看,四川盆地也可以說是位於我國內陸地區,但是和我國的另外三個盆地來說,四川盆地距海的距離還是相對較近的。
  • 為什麼都說四大盆地?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大的盆地只是你不了解
    ,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這是幾個比較有名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也是地理學科傳輸比較多的四個,而且這四個盆地所處的位置都在中國的各省份,所以四個盆地的特地也是特色各異,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最後看下你不知道的盆地有哪些吧。
  • 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盆地,其實還有一個盆地面積超十萬平方公裡
    其中四川盆地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西南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東南部。行政區劃下的西南地區地形比較複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範圍包括重慶直轄市大部、四川省中東部、貴州省中北部、雲南省東北部。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範圍包括貴州全境與雲南省的中南部和中東部。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範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而四川盆地確實像個盆,它是怎麼形成的?
    成都平原位於四川盆地之中,而四川盆地總面積達到了26萬平方公裡之上,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盆地」顧名思義,就是一片凹陷下去的地形。 地球地表形態是錯綜複雜的,雖然所有類似的地形都被稱之為「盆地」,但並不是所有的盆地都真的長得像個盆,而四川盆地不同,在諸多盆地之中,四川盆地算是長相頗為工整的,以上帝視角來看,四川盆地呈現出一個近似的圓形,在這個圓形周圍滿是高山與高原,無論你將其比喻成一個大盆,還是一個大坑,都十分形象。
  • 四川盆地土壤呈「紫色」,為啥?
    值得一提的是,地圖中,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 25cm深度土壤顏色(潤態)局部細節圖:成都區域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這裡的土壤母質為中生代的砂巖或頁巖,所以預測為暗紅色;在貴州和廣西以石灰巖為主的地區,可看到較淺的顏色。
  • 四川盆地二疊系火成巖天然氣分布
    ,四川江油 621709)摘要:基於露頭、地震、測井和鑽井資料分析,結合勘探實踐成果,對四川盆地二疊系火成巖特徵、分布、儲集性能及含氣性進行研究。分析表明,盆地內二疊系發育中心式火山噴發巖相,其巖性組合及分布特徵表現出明顯差異性;火成巖主要分布於3個區域:盆地西南部,主要為大面積溢流相玄武巖;盆地中西部的簡陽—三臺地區,發育侵入巖、火山熔巖(玄武巖)和火山碎屑巖;川東達州—梁平地區,則僅為輝綠巖和玄武巖。
  • 【玩轉地理】帶你認識盆地的成因、特點、分類及其著名盆地!
    ,物性變化大,非均質嚴重,儲層巖性以正常沉積的各種類型的砂巖為主;受多期構造、多種沉積、多種儲層巖性影響,遼河盆地油藏類型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深度變化大;油品類型多,原油物性變化大。 四川盆地 人們用「巴山蜀水」、「天府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來描述四川。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土壤呈「紫色」,為啥?
    值得一提的是,地圖中,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 25cm深度土壤顏色(潤態)局部細節圖:成都區域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四川盆地大部分被「紫色」土壤覆蓋,這裡的土壤母質為中生代的砂巖或頁巖,所以預測為暗紅色;在貴州和廣西以石灰巖為主的地區,可看到較淺的顏色。
  • 李希霍芬:四川盆地史上一位重要的德國人
    同「絲綢之路」、「羅布泊」、「高嶺土」、「泰山系」相比,李氏與「四川紅色盆地」之間的故事略鮮提及。他在1872年到四川,即七次大旅行中的最後一次,2月2日由陝入川,歷經廣元、綿陽、德陽、成都、雅安、樂山、宜賓和重慶,4月30日由長江出川至武漢,在5月21日回到上海之後約又過了五個月便啟程回國了。在川境行進的三個月時間裡,他用三隻眼審視著巴蜀的一切:學者之眼、間諜之眼和遊客之眼。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從2007年起,王永棟帶領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生代植物與環境科研團隊,與當時的四川遂寧市國土局及射洪縣國土局、四川煤田地質局137地質隊、曲阜師範大學、四川省地勘局化探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都理工大學和四川大學等單位合作,對四川盆地三疊系-侏羅系地層開展了多學科的深入研究,在四川盆地多處發現植物葉片、孢子花粉以及根莖化石,從中獲得的相關信息與全球多個剖面的研究結果一致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一顆顆小小的孢子花粉化石,向我們打開了探知遠古時期四川盆地的一扇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  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四川盆地是隕石坑嗎?據說這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太難以置信了!
    四川盆地的面積達到26萬平方公裡,四面都是高山和高原,形狀比較規整,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圓盆子,被鑲嵌在青藏高原的東部,在它的東部還有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從外形看,四川盆地還真的像隕石坑,形狀很圓,地形也是在青藏高原東部突然凹陷下去的,就好像是被什麼東西砸出的一個坑一樣,這是很多人覺得四川盆地是一個隕石坑的原因!但事實是,四川盆地並不是一個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