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什麼是盆地
人們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薩伊盆地,面積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3。它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形成原因
盆地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地下的巖層受到擠壓或拉伸,變得彎曲或產生了斷裂就會使有些部分的巖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圍,盆地的雛形就形成了。
主要特點
縱向含油層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 經歷多期構造運動,斷裂發育,構造複雜;儲層類型多,物性變化大,非均質嚴重,儲層巖性以正常沉積的各種類型的砂巖為主;受多期構造、多種沉積、多種儲層巖性影響,遼河盆地油藏類型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深度變化大;油品類型多,原油物性變化大。有凝析油、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稠油埋藏普遍較深。
分類
盆地可以分為沉積盆地、內流盆地、克拉通盆地和信封盆地。
[補充]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許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潤,形成一連串小塊綠洲,是新疆主要的農牧業區。其中塔裡木盆地邊緣的綠洲,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是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質史上是一個大湖盆,後來由於湖水外洩、下切,形成了三峽。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衝積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產富饒,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八大盆地
中國有八個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別為四川盆地、塔裡木盆地、吐魯番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等,面積都在10萬平方千米以上。
四川盆地
人們用「巴山蜀水」、「天府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來描述四川。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川盆地。
先來看一幅四川盆地地形圖,
四川盆地地處我國西南部,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和重慶市境內,我們知道,盆地都是四周高,中間低,我們可看到,四川盆地西臨青藏高原,南有雲貴高原,東有巫山山脈,北有大巴山山脈、秦嶺、岷山。可見,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環繞,而內部則是平原和低山丘陵。正因為四川盆地被山地和高原環繞,所以古代進出四川盆地都很困難,
才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稱呼。北緯30度和東經105度從四川盆地穿過,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降水豐富。盆地北面山脈阻擋了冬季風南下,受冬季風或寒潮影響很小,使得盆地內部冬季氣溫較緯度相當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高。這裡全年多雲霧、少日照、多夜雨。金沙江在宜賓接納岷江後始稱為長江,長江在四川l盆地中還接納了嘉陵江、烏江等多條河流,長江幹流水量大增。
四川盆地東部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界內屬古代巴國地域,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屬古代蜀國地域,主要河流大都從這裡經過匯入長江。故歷史上習慣把四川盆地的山水稱為「巴山蜀水」。
我們來概括下,四川盆地自然環境的特徵,如下
前面說到,四川盆地有得天獨厚的溼熱條件,有的地方種植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在四川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平原上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物產豐富,被譽為「天府之國」,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油料、生豬的生產基地。你知道成都平原是怎麼變化的嗎?
兩千多年前,每當岷江洪水近泛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裡,顆粒無收。自從秦國蜀郡的李冰父子建成都江堰後便消除了水患,並發揮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從此,成都平原沃野千裡,才成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且仍然還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聯合國確定其為世界文化遺產。
四川盆地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旅遊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
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九寨溝、黃龍、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等六處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周環繞的山地,曾阻礙了四川盆地與周邊的地域聯繫,故引來古人嘆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現在情況又如何了呢?再來看一幅地圖,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改變「蜀道難」的局面,興建了成渝、寶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鐵路幹線,修建了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內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慶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又使傳統的長江航運條件大為改善。
要想富,先修路,水陸空多種交通運輸的建設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四川盆地的經濟發展與城鄉建設,使之成為中國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區成為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成渝經濟區勞動 力資源豐富,有完整的交通體系,農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水資源、礦產資源、天然氣、森林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
2011年國務院批准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成渝經濟區將建成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以下是本節知識結構圖
塔裡木盆地
塔裡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550千米,總面積53萬平方千米。這是一個四周為高山環繞的內陸盆地,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
塔裡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點。塔裡木河位置偏於盆地北緣,水向東流。
盆地地貌呈環狀分布,邊緣是與山地連接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衝積扇和衝積平原,並有綠洲分布。塔裡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位居世界第2位的流動沙漠。
塔裡木盆地屬於暖溫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9~11℃,無霜期超過200天。自然災害主要是風沙和乾熱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為主,盆地邊緣沙丘南移現象嚴重。
盆地水分主要來自西風氣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無法形成徑流,較大河流有南部的葉爾羌、克孜勒、蓋孜、和田、克裡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蘇、臺蘭、渭幹、庫車及開都(下遊稱孔雀)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來自河床、渠道及田間滲漏,地下水動儲量為110~148億立方米。
塔裡木盆地的三大奇觀
1、壯美的「野馬之河」——塔裡木河
塔裡木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河,沿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由西向東流淌,全長約2200公裡。塔裡木河的部分河段沒有固定河床,河道分散穿插,蜿蜒曲折,被人們形容為「脫韁的野馬」。塔克拉瑪幹還是「胡楊的家園」。嚴酷的沙漠和頑強的胡楊在千百年的時間裡彼此對視和角力,形成了壯麗的景觀。近年來,由於塔裡木河下遊經常斷流,胡楊林的生存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2、沙海中的跨海大橋——沙漠公路
塔裡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南北貫穿塔裡木盆地,全長522公裡。沿途風景壯美,除了大片胡楊林,還有黃龍鬧海般的沙丘群,其「鱗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給人以無限遐想。從空中看,沙漠公路像一條遊弋於茫茫沙海的黑色長龍。為了防止道路被流沙吞噬,人們採取了各種防護措施,形成了阻、固、輸、導、控的防沙體系,沙地上以蘆葦草方格固沙,並豎立由尼龍網、蘆葦排建造的阻沙柵欄,如千裡鎖鏈,牢牢縛住了強悍的黃色巨龍。
3、塔裡木盆地中的新寶藏——塔中沙漠油田
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目前已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約為160億噸油當量,被地質學家稱為21世紀中國石油戰略接替地區。塔裡木油田1989年建成投產後,逐漸成為中國西部的能源經濟中心。原油產量不斷增長,天然氣產量也從2004年的約14億立方米猛增至2009年的181億立方米,成為「西氣東輸」工程的主力氣源之一。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位於西北為準噶爾界山,東北為阿爾泰山,南部為北天山,是一個略呈三角形的封閉式內陸盆地,東西長700千米,南北寬370千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盆地腹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佔盆地總面積的36.9%。中國第二大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呈不等邊三角形。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僅190米),東高西低。
準噶爾盆地風景(20張)盆地西部有高達2000米的山嶺,多缺口,西北風吹入盆地,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豐富。盆地邊緣為山麓綠洲,日平均氣溫大於10℃的溫暖期約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產棉花、小麥。盆地中部為廣闊草原和沙漠(庫爾班通古特沙漠),部分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蓋,主要為南北走向的壟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緣為蜂窩狀沙丘。盆地南緣衝積扇平原廣闊,是新墾農業區。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補給,水量變化穩定,農業用水保證率高。除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瑪納斯、烏倫古等內陸河多流注盆地,瀦為湖泊(如瑪納斯湖、烏倫古湖等)。北部的阿爾泰山區盛產黃金。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盆地,大約位於45°N,85°E。東北為阿爾泰山,西部為準噶爾西部山地,南為天山山脈。盆地呈三角形,面積約380,000平方公裡。盆地一般海拔400公尺左右,東高(約1,000公尺〔3,300尺〕)西低。
準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之間,平面形態南寬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根據航磁等資料綜合分析認為,準噶爾盆地具有雙基底結構:下部為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上部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皺基底。
人文風貌(12張)中國第二大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呈不等邊三角形。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僅190米),東高西低。
準噶爾盆地除了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灘、鹽鹼灘之外,盆地四周還有星羅棋布的綠洲圍繞,以及無數奇特的地文景觀。
從烏魯木齊出發,向西走G312國道,轉G217國道,再向東接G216國道回到烏魯木齊,這是一條環遊準噶爾盆地的完整環線。沿線有烏爾禾的胡楊林及雅丹地貌「魔鬼城」、額爾齊斯河的五彩灘和金色河岸、烏倫古湖的蘆葦和野鳥、卡拉麥裡山有蹄類動物保護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的火燒山和五彩城,以及東部將軍戈壁的「地史博物館」---奇臺矽化木和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木壘原始胡楊林。
在準噶爾盆地,雅丹地貌特別出眾,面積大,分布廣,且形狀和色彩極其豐富。雅丹地貌是對極端乾旱區經過億萬年風蝕而形成的地貌的統稱。尤以「魔鬼城」具代表性,「魔鬼城」那些被風蝕的土丘高低錯落,造型千奇百怪,恐怖怪誕,像一座龐大的古城堡群,「城堡」的砂巖和泥巖在夕陽的照耀下,呈褚紅、灰綠、褐黃等顏色,詭秘多變。
人文景觀準噶爾盆地有眾多綠洲,綠洲裡生活了哈薩克族、蒙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的遊牧生活以及他們的民族文化風俗,亦是人文景觀的亮點。
在盆地中還有一道特別的人文景觀就是---克拉瑪依百裡油田及火燒山油田景觀。
當今隨著新疆旅遊事業的發展,盆地中眾多的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圍繞盆地的探險旅遊線路是溝通火燒山溫泉、五彩城、魔鬼城、瑪瑙灘、石樹溝、恐龍溝、石錢灘的一條聚觀光、探險、狩獵、科學考察為一體的綜合性線路。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內部植物生長較好, 沙丘上廣泛分布著以白梭梭、梭梭、嵩屬、蛇麻黃和多種一年生植物為主的小喬木沙質荒漠植被。植被覆蓋度在固定沙丘上可達40~50%,半固定沙丘上也在15~25%之間,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優良的冬季牧場。沙漠內部的沙丘形態主要是樹枝狀沙壟,一般高度為10~50米不等。沙壟的排列明顯地受著風向的影響,有著地區上的差異:沙漠西部多作西北—東南走向;廣大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大致作南北走向;沙漠東部轉為西北西—東南東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還分布有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壟蜂窩狀沙丘和蜂窩狀沙丘。流動沙丘主要在沙漠東北部的阿克庫姆和沙漠東南部霍景涅裡辛沙帶的最東端,多屬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在準噶爾盆地的烏蘇精河,及西北部額爾齊斯河南北兩側的布爾津、哈巴河和吉木乃,還有小片沙漠。額爾齊斯河南北兩側的沙漠,多分布在山麓洪積傾斜臺地和山前起伏的山麓斜坡上。大片裸露的流動沙丘,主要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一般高10~20米。個別高者可達50~100米。在天山山地的伊犁河谷中,也分布有流動的沙丘鏈和固定的灌叢沙堆。
奇臺魔鬼城
奇臺魔鬼城位於準噶爾盆地東部的將軍戈壁上,出奇臺縣城向北行200多公裡才能到達。據說它距縣城的直線距裡僅有100多公裡。在地理上,它和烏爾禾魔鬼城處於同一緯度上,都屬於典型的雅丹地貌。 由奇臺縣城向北行幾十公裡,便是一望無際的將軍戈壁。傳說古代有位將軍,率軍追討匪徒,不幸在戈壁上迷了路,結果糧斷水絕,全軍盡喪於此,所以這片戈壁便由此而得名。後來人們在將軍殉難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取名"將軍廟"。而今將軍廟已經倒塌,然而它卻作為一個地名而被流傳下來,成為通往中蒙邊界的必經之路。由此向魔鬼城只有40多公裡。
烏爾禾魔鬼城
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遊烏爾禾礦區。有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當地人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魯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意為魔鬼城。在荒涼的原野上聳起無數座城堡,形狀詭異;走進城堡群中,卻是一座座奇形怪狀的方形山的,高不過百米。多數山的都是四面壁立,只有極少數可以攀上去。這魔鬼城竟是重重疊疊浩瀚一片,方圓有30平方公裡。蜂窩狀巨石密布的闊依塔什怪石溝這條怪石林立的山溝長20多公裡,怪石群分布面積100平方公裡。這類巖石在地理學上稱為風蝕石。遠眺風城,就像中世紀歐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參差錯落。千百萬年來,由於風雨剝蝕,地面形成深淺不一的溝壑,裸露的石層被狂風雕琢得奇形怪狀:有的呲牙咧嘴,狀如怪獸;有的危臺高聳,垛蝶分明,形似古堡;這裡似亭臺樓閣,簷頂宛然;那裡象宏偉宮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態,令人浮想聯翩。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滿著血紅、湛藍、潔白、橙黃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遺珠,更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風城地處風口,四季多風。每當風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離。如箭的氣流在怪石山匠間穿梭迴旋,發出尖厲的聲音,如狼嗥虎嘯,鬼哭神號,若在月光慘澹的夜晚,四周肅索,情形更為恐怖。
五彩城
五彩灣又叫五彩城, 在額爾齊斯河谷,常常看到風蝕地貌,河岸形成狀態怪異的石群,色彩呈濃豔的土黃和土紅色,表層又浮現潔白半透明的石英礫石。五彩灣人們用來泛指在東準噶爾許多色彩鮮豔的風蝕地。準噶爾東南廣大沙漠地帶,在地史上是個巨大的古湖盆區,所不同的是,這裡的湖相巖層是五彩繽紛的,被風蝕後便呈現另類面貌的魔鬼城。這一大片城,由深紅、赭紅、青、綠、黃、灰、黑、白等多種色相的泥頁巖構成,長期的風化剝蝕和流水衝刷之下,被切割成一座座孤立的小的,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卻酷似麥垛子:有的則萬變不離其城,似城堡、樓臺或建築物的殘垣。地面上零星散布著晶瑩的瑪瑙石,有時還可以看到古生物化石和矽化木。
將軍戈壁
將軍戈壁是一個十分神奇而又迷人的地方,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這裡的天空藍得讓你心醉神怡,這裡的空氣新鮮得讓你不忍呼吸。那如烈焰騰空的是火燒山;那如紅氈鋪地的是紅柳的火陣;那綠意如春的是梭梭林。更讓你賞心悅目的是如夢如幻的海市蜃樓,那簡直就是一派仙境。遠遠望去,一泓春水,微波蕩漾,沙丘小樹點綴其間,幻化成亭臺樓閣,虛無飄渺,偶見身影閃動,如閒雲野鶴,好不誘人。傳說不年將軍就是受海市蜃樓的誘惑才誤入迷途。另外,亞洲最大的矽化木群,轟動全國的恐龍溝,被稱為化石之庫的石錢灘都在這裡,和魔鬼城並稱將軍戈壁「四大奇蹟」。
矽化木
矽化木又稱樹化石, 準葛爾盆地形成於侏羅紀時期,它是大約一億兩千萬年前的樹,喬木被意外深埋地下,由於洪水衝刷裹帶,成片的樹木逐漸為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藏,幾經地質變遷,又經過了漫長的替代質換,石化過程後被外力拋至地表,經風沙長期磨蝕拋光的木質細胞二氧化矽填充和代替後給溶於水中的鐵,錳氧化物染上黃,紅,紫,黑和淺灰顏色,就成了今天五彩斑斕,鑲金疊玉的樹化石,其分為矽化,鐵化,鈣化和瑪瑙,玉質等種類,它的化學成分主要有:鈣質的多呈黃色,白色氧化鐵的呈暗紅色或深棕色,含矽質的呈黑色。另外還有通體光潤近乎瑪瑙質,碧玉質的其中以有枝芽,瘤節,蟲蛀狀,木紋年輪清晰者為上品。矽化木群最具規模的,位於準噶爾盆地南部中心區奇臺縣將軍戈壁深處的石樹溝,即奇臺魔鬼城和森林化石群。在3.5平方公裡的區域內,發現了世界罕見的上千棵古化石森林,距今1億年以上。嶄新的216線國道穿越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
柴達木盆地
青海的西北乾旱區就是指柴達木盆地。廣義的柴達木盆地應該包括盆地西北部的阿爾金山和青海北部的祁連山西部,還應該包括青海湖南部的茶卡盆地和共和縣所在的共和盆地。之所以把這些地方劃到柴達木盆地中,主要是因為它們都處於乾旱區,降雨稀少,因而呈現出一派荒漠景觀。
柴達木盆地一直有「聚寶盆」之稱。這主要指的是盆地中有許多鹽湖,鹽湖除了能生產食用鹽——氯化鈉外,還蘊藏了大量的農業生產所需的化肥——氯化鉀。鹽湖中還有一些稀有的金屬,如能生產電池的鋰等。
柴達木盆地
平坦、遼闊、乾旱、蒼涼、寂靜、荒蕪……這就是柴達木的景色給人的感受。遠處的山是低山,乾燥、剝蝕嚴重,從山上剝蝕下來的物質又被極少的降水從山裡衝下來,形成了這廣闊的傾斜的山前衝積平原,僅僅是在山腳下因那珍稀的少量的水的滋潤,才出現了這一叢叢植被。因為有了這些植被,畫面才獲得了生機和美感。
格爾木河:荒漠中的母親河
柴達木盆地南緣矗立著雄偉的崑崙山脈。從崑崙山中的雪峰下流出來的格爾木河是柴達木盆地的第二大河。它發源於崑崙山脈博卡雷克塔格山剛欠查魯瑪山,源頭海拔5692米。格爾木河是以冰川積雪融水補給為主,兼有降水、地下水補給類型的河流,河水量豐富且較穩定。從源頭至格爾木水文站,幹流長378.5公裡,年總徑流量7.55億立方米。在荒漠中,正是格爾木的河水哺育出綠色和生命。格爾木河畔誕生了青海第二大城市格爾木。
柴達木盆地中還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早在唐代史書中就有了柴達木盆地中生活的古人使用石油的記載。柴達木石油的開採在20世紀50年代已轟轟烈烈地展開。但由於找油的理論和技術沒有突破,一些已開發的油田逐漸資源枯竭,在柴達木盆地的冷湖一帶,你能看到一些廢棄的城鎮,那就是早期的石油開發者建立的。如今柴達木的石油開發又出現了轉機,隨著石油勘探理論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柴達木不斷找到新的石油資源。柴達木石油開發的「第二春」來臨了。
察爾汗鹽湖的貢獻:農民急需的鉀肥堆積成山
察爾汗鹽湖位於柴達木盆地的中南部,「察爾汗」蒙古語的意思即「鹽澤」。察爾汗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裡,這裡蘊含著豐富的食鹽、鉀、鎂,儲量超過死海和美國的大鹽湖。中國鉀肥的主要產地就在察爾汗鹽湖區。照片中堆積如山的白色物品就是農民視若珍寶的鉀肥,這裡是青海鹽湖集團年產百萬噸的鉀鹽公司的貨場。
風的傑作:中國最大的雅丹地貌區
近些年來,雅丹作為一種景觀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人們開始把雅丹當作一種美景欣賞。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著中國規模最大的雅丹群。在柴達木的西北角拍下的這張照片,讓我們看到了柴達木盆地中雅丹地貌的風採。傾斜的地層,在風的剝蝕下,形成了獨特的單面山,斷崖下則是風道,風吹出的一道道線條像一條條高速路一樣消失在遠方。一輛越野車開進了這寂靜無人的世界,車轍好像是一個問號,在問,為什麼這裡的一切如此神秘和奇特。
馬頭琴訴說著柴達木蒙古族的悠久歷史
歷史上蒙古族曾經統治青海很久。從蒙古高原下來的蒙古遊牧民族給青海這塊土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這從許多山名、湖名、地名中就可以看出,蒙古族也是青海境內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柴達木盆地北緣德令哈市附近的克魯克湖邊。住蒙古包,拉馬頭琴,蒙古文化顯現出了與漢、藏文化鮮明不同的一面。
如果說,鹽、鉀肥是白色的財富、石油是黑色的財富,那麼黃色是指什麼呢?黃色是指風沙、是指柴達木無邊無際的荒漠和荒漠中的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這裡的風吹出了規模巨大的雅丹地貌群,它們千姿百態,在曠野中沉默,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這裡的雅丹群無疑將成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吸引探秘者前來體會柴達木盆地中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