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谷 準噶爾盆地飛出的「怪龍」

2021-01-19 中國國家地理


在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西南,著名的烏爾禾魔鬼城西北50公裡處,有一處鮮為人知的奇特地貌。紅色碎裂砂頁巖構成的一排排壟嶺,像一條條蜿蜒起伏的巨龍騰躍在空曠的荒漠中,包圍在巨龍四周的是一座座色彩豔麗的連綿彩丘。當地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龍脊谷。


從地理區劃來說,龍脊谷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在準噶爾盆地裡,分布著許多以烏爾禾魔鬼城、奇臺魔鬼城、吉木薩爾五彩灣等為代表的廣義上的雅丹地貌群。專家認為,龍脊谷不屬於雅丹地貌,它的出現,讓人們對西北乾旱區地貌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體驗。


準噶爾盆地西部邊緣飛出一條條奇特的「彩龍」


今年10月初,我從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寧市,驅車前往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丘陵地帶。可能是新疆過於廣袤,即便是「十一」長假的旅遊黃金季,在通往準噶爾盆地的公路上,車輛也少得可憐。除了孤獨勁烈的陽光,最熟悉的就是乾燥冰涼的風吹打車窗發出的尖厲的呼嘯聲。一路頗為無聊,我留心觀察了一下,從塔城地區託里縣城沿318省道,到此行目的地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龍脊谷,200多公裡的路上,遇到的汽車竟然不足百輛。


從衛星圖片上看,樹枝狀的河流橫切了龍脊谷的壟脊,表明這裡並非像人們想像的如此乾旱,而是有明顯的流水侵蝕作用


對於龍脊谷的外表究竟是以風力還是流水為主因塑造的,專家們竟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不過,從衛星圖片來看,有樹枝狀的河流橫切了龍脊谷的壟脊,看起來至少流水的侵蝕在塑造龍脊谷地貌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有專家對新疆的各類地貌成因做過研究後,認為流水地貌主要沿河網水系分布,大多分布在山地的中山帶、低山丘陵區以及盆地或盆地的邊緣區。龍脊谷所在的區域,就屬於低山丘陵區及盆地邊緣區。供圖/彭華


很多人知道位於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是廣義上雅丹地貌的「高產」地區。這裡有烏爾禾魔鬼城、奇臺魔鬼城、吉木薩爾五彩灣等為代表的廣義雅丹地貌群(也有專家認為這些地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雅丹地貌)。新疆的雅丹地貌俗稱「魔鬼城」,一直被外界津津樂道。但是,就在這個「盛產」魔鬼城的地方,竟然出現了一種與魔鬼城風格迥異、外表奇特的地貌——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條在大地上翻滾的「彩龍」。


這些「彩龍」就在準噶爾盆地西北部邊緣往山地過渡的地帶,位於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它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龍脊谷。龍脊谷距離著名的烏爾禾魔鬼城只有50公裡,面積約30平方公裡。雖然挨著烏爾禾魔鬼城,但龍脊谷的知名度近乎為零,甚至連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它。


「龍脊谷位於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城西南60公裡處,距318省道15公裡。」這是網絡上關於龍脊谷地點最詳細的介紹。除此之外,幾乎很少能查到龍脊谷的信息。無論是最新出版的新疆交通地圖還是旅遊地圖,都沒有標註這個地方。


最後,我找到和布克賽爾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按照他在電話裡的引導,從318省道一個岔路口,向著荒漠深處一條新修的柏油路南行。公路兩邊的戈壁灘上植被漸漸稀少,海拔表上的數值從800多米下降至600米,表明我們正由丘陵向準噶爾盆地中心駛去。行進了大約14公裡,公路兩側突然出現了一種斷崖式的奇特地貌,原本平坦的戈壁荒漠景觀徒然變得起伏不定。我知道,龍脊谷到了。



從遠處看龍脊谷,紅色巖石構成的一排排壟嶺,就像一條條蜿蜒起伏的巨龍,騰躍在空曠的荒漠中。最為奇特的是,在一排排壟嶺上,還有排列成行的一塊塊直立的巖石,它們恰好構成了巨龍的「脊背」,令人嘆為觀止。眼前的景象看起來,仿佛是在一次大的地殼運動過後,地下巖層被擠壓傾覆翻至地面,再經過億萬年侵蝕,變成了如今高低起伏不平的地貌。又像一場巨大的龍捲風掃過,將巖石兩側鬆軟的砂土和植被統統捲走,留下一排排高低起伏不平的山脊。這種現場帶來的視覺衝擊,與我之前在衛星圖上看到的平行排列如摺扇般的龍脊谷影像,感覺完全不同。


我幾乎跑遍了新疆有雅丹地貌的地方。在我的印象裡,雅丹地貌有其標誌性符號:高大挺立的土丘,儘管造型各異但色彩單一,河床乾涸,寸草不生……但是,眼前的龍脊谷,不但色彩豐富,並且以龍脊的形態呈現,幾乎完全顛覆了我對雅丹地貌的固有印象。



我也見過中國西北乾旱區分布廣泛的砂巖地貌,這種地貌是西北乾旱地區最具特色的一種巖石地貌。特別是在塔裡木盆地北緣和南天山之間,分布著連綿600多公裡的赤沙山地貌(一種特殊的砂巖地貌)。但龍脊谷與之相比,似乎也不盡相同。


可以說,龍脊谷的出現為我帶來了對西北乾旱地區地貌的新認識和體驗。


走近龍脊谷,我看不到像羅布泊龍城雅丹或烏爾禾魔鬼城那樣拔地而起、大如艦船的土丘。眼前的龍脊谷,與色彩單一的典型雅丹地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如果說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是宏大壯觀、氣勢如虹,那麼龍脊谷給我的第一印象則是壯闊激烈,奔騰似海。


那些起伏的巖石壟脊,緊密地以「壟」和「槽」的形式錯落相間,並排著向西南方向奔去。站在龍脊谷,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脊」,是由一個個層理近似於垂直地面的砂巖層組成。在晨光照耀下,原本紅色的砂巖,像是塗了一層金色的鱗甲,呈現出一種氣勢磅礴的色彩。另外,在隆起的壟脊和凹陷的溝槽之間,各層巖塊的顏色並不相同,它們在縱列延伸向前排列,構成了一條條色彩豐富的「長龍」。



地質學家、四川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範曉告訴我:「龍脊谷的地層形成於侏羅紀,像龍脊谷這類地貌在天山北麓和南麓的侏羅系至新近系地層有廣泛發育,但龍脊谷的外形更勝一籌,它的脊谷起伏連續性好,故觀賞性很強。」


在龍脊谷,我看到了多處矽化木。矽化木在龍脊谷出現,說明這裡曾擁有大片茂密的森林。另外,龍脊谷附近有沙吉海煤礦、和什託洛蓋煤礦、農十師137團煤礦等多處大型煤礦,這也證明遠古時期龍脊谷曾被茂密的植被覆蓋。


我沿著河床向龍脊谷的東南部邊緣走去,隨著海拔降低,由于堅硬的巖石成分開始減少,那些原本以壟和槽形式連接的地貌出現了中斷,不再連綿起伏,在低洼平坦的荒漠邊緣聚成了碩大的彩色土丘群落,守望著西北方向的龍脊谷。這些由泥沙(而非巖石)堆積而成的土丘,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城堡,與風化的巖石塊、碎石屑混合在一起。這些土丘與龍脊谷中央核心區的巖石地貌,看起來有著明顯區別。



龍脊谷既然不是雅丹地貌那又是什麼地貌呢?


在對比龍脊谷不同角度的照片和衛星圖片之後,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彭華認為,龍脊谷既不是典型的風蝕地貌,也不是雅丹地貌。龍脊谷的壟溝大多由堅硬巖石構成,並非由雅丹地貌常見的弱膠結河湖積泥沙構成。


既然不是雅丹地貌,那龍脊谷究竟算是哪一種地貌呢?閻順告訴我,地貌按照成因可以分為九大類,其中包含有乾燥地貌和構造巖石地貌兩大類,雅丹地貌就屬於乾燥地貌,而龍脊谷屬於構造巖石地貌。構造巖石地貌是地球地貌的一種主要類型,包括背斜、向斜等不同類型,這類地貌前期主要是內營力作用,後期主要是由外營力作用(風力、水流等)帶來的改變。


其實,將客觀事物進行歸納和分類,是科學家們擅長的事情,但從不同角度出發,就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分類方法,因此龍脊谷也就被貼上了不同地貌類型的「標籤」。但無論如何,對老百姓來說,他們感興趣的是這種地貌在形態上是否有特色,有吸引力。龍脊谷正是以其奇特、另類的形態,吸引了包括專家在內的很多人的目光。


本文選編於《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12月

撰文/李志剛  攝影/牙克地爾・買買提江 等

責任編輯/雷東軍 圖片編輯/馬宏傑


別錯過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往期內容

相關焦點

  •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哪個盆地最大?
    塔裡木盆地更是有兩項在我國之最。 塔裡木盆地具有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全長2300多公裡的塔裡木河 ,所說的內流河 ,通常是指這條河流最終並沒有流入海洋 。 塔裡木盆地的另一個我國之最是 有著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佔地面積 約33萬平方公裡 ,北稱作 死亡之海 ,能進去但卻出不來。你可能會說有著 塔克拉瑪 沙漠的塔裡木盆地還算得上是盆地嗎?
  • 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發現簡要歷程
    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油氣鑽探可追溯至清宣統元年(1909年)。當時新疆省政府從俄羅斯購入挖油機(頓鑽鑽機)一臺,在獨山子泥火山東麓開掘油井。井深至七、八丈時,油氣「直湧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數尺。」這口井被命名為新疆第一口油井,2013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4)。
  •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大型、中型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
  • 艾比湖,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
    艾比湖現長約35公裡,寬約18公裡,是準噶爾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和水鹽匯集中心,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是新疆第一大鹹水湖。規劃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58.2萬畝;緩衝區面積161.09萬畝;實驗區面積81.33萬畝。艾比,蒙古語意思為「向著太陽」。因為是鹹水湖,人們又俗稱其為鹽湖。
  • 準噶爾盆地生長著一種能夠製造鹽的樹種。
    地處準噶爾盆地一些遠離城鎮居民,食用鹽都比較困難,可鹽是生命不可缺少原素,離開鹽是沒有辦法生存的。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準噶爾盆地是由地殼抬升形成的盆地,盆地內的湖泊因斷流,蒸發形成鹽湖或者成為硝坑,很多河流注入盆地內,使盆地內的土壤中含有鹽鹼,有的地方含鹽量很高,有的地方含鹽量較低。盆地內的淺水層中含有大量鹽,喝起來又鹹又澀。
  •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周建玲 攝金秋九月,秋高氣爽。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準東鑽井公司承鑽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呼探1井,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打破12年前承鑽的莫深1井7500米井深紀錄,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位於新疆呼圖壁縣境內,設計井深7280米,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後因勘探需要,加深至7750米。
  • 準噶爾盆地發現千億立方米大氣藏
    16日,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風險探井呼探1井獲得重大突破
  • 準噶爾盆地東部喜獲高產工業油氣井
    近日,新疆油田一線勘探人員在準噶爾盆地東部成功試採出高產工業油氣井,根據現場工作人員測算分析,這座油井出產的原油各項指標已達到優質輕質原油國際標準。據了解,根據最新油氣資源評價結果顯示,新疆準噶爾盆地常規、非常規油氣資源量118億噸,目前綜合探明率約為27%左右,剩餘待探明油氣資源量預估近70億噸,此次康探1井勘探成功,將拉開準噶爾盆地東部油氣開採序幕。
  • 【科研速報】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
    近期,《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關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早白堊世烏爾禾翼龍動物群中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進展
  • 準噶爾盆地飛來「啞巴鳥」,幾乎不會叫,常用眼睛與同伴交流
    波斑鴇出現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尤其興奮活躍,雄鳥的飾羽很長,求偶時羽毛向上翻起,蓋住腦袋。因為它們幾乎不會叫,常常用眼睛交流,所以被稱為「啞巴鳥」。02春季飛幾千公裡來準噶爾盆地,用眼睛與同伴交流由于波斑鴇的稀有性,且具有偽裝保護色,難得一見,就連當地的老牧民也難得見到它的尊容。為了了解波斑鴇的遷徙路線,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阿聯國家鳥類研究中心合作,衛星跟蹤的方式研究波斑鴇。
  • 準噶爾盆地發現了千億立方米氣藏,網友:大自然的饋贈
    據中國石油發布,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呼探1井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達61萬立方米。呼探1井勘探有利面積近160平方千米,初步估算氣藏規模千億立方米。據悉,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勘探面積1.5萬平方千米,其中呼探1井勘探有利面積近160平方千米,初步估算氣藏規模千億立方米。
  • 準噶爾盆地200多種短命植物明顯降低沙塵暴危害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6日電 (杜宗陽)專家們發現,生長在準噶爾盆地的200多種「短命」植物能明顯降低當地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多年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生態專家的注意:同樣是荒漠地帶,可新疆準噶爾盆地無論沙塵暴發生的頻率還是強度,都要比我國其它沙塵暴源區小得多。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準噶爾盆地沙塵暴危害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短命植物生活在那裡。
  •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More desert reclaimed at Junggar Basin more>>   中新社新疆奇臺9月17日電(記者 陶拴科)新疆奇臺縣經過10年時間的努力,在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建起了一條橫貫東西長
  • 新疆見聞:探訪準噶爾盆地克拉美麗氣田
    中新網克拉美麗10月21日電 題:探訪準噶爾盆地克拉美麗氣田  記者 程勇  出烏魯木齊市向北,中國新聞社「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赴準噶爾盆地克拉美麗氣田採訪組進入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高層曾評價克拉美麗氣田說,是火山巖勘探配套技術的攻關與成功應用,催生了克拉美麗氣田的大發現,火山巖地層分布約佔準噶爾盆地面積的2/3,在整個北疆地區分布廣泛。克拉美麗氣田的發現,預示著準噶爾盆地還可能發現更多的大型氣田。  記者在作業區看到的一切與想像中差別很大,整潔的宿舍、四合院概念的迴廊建築讓這裡與外面的沙漠成了兩個世界。
  • 準噶爾盆地加快油氣產能建設 保障能源供應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7日電(記者顧煜、杜剛)今年以來,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加快油氣產能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完鑽產能井578口,投產新井342口,加快儲量向產量轉化。
  • 新疆:準噶爾盆地康探1井獲高產油流
    新華社11月12日消息,日前,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三層油層喜獲高產油氣流,其中產能最高一油層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據負責該探井的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介紹,康探1井經試油後,分別在烏爾禾組二段日產油133.4立方米,日產氣6000立方米;烏爾禾組一段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二疊系蘆草溝日產油24.1立方米,日產氣1.44萬立方米,標誌著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油氣勘探取得歷史性突破。準噶爾盆地東部油氣勘探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十年探索發現了準東油區。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準噶爾盆地三疊紀地層對比和昆蟲群記錄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新疆準噶爾盆地石南31井油氣藏勘探獲重大突破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9日電(記者趙春暉)位於準噶爾盆地腹地的石南31井近日在白堊系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標誌著新疆油田公司對巖性油氣藏勘探的理念、方法和勘探技術有了新突破。  準噶爾盆地蘊藏著86億噸石油資源和2.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
  • 新疆準噶爾盆地連續兩次遭遇惡劣天氣 石油工人鏖戰寒冬
    圖為矗立在準噶爾盆地腹部滴西油氣田上的準東鑽井公司50580鑽井隊巍巍鑽塔  從11月底至12月初,新疆準噶爾盆地連續兩次遭遇12級大風、暴雪襲擊,奮戰在瑪湖、百口泉、滴西、吉木薩爾頁巖油、呼圖壁儲氣庫等區塊上的準東鑽井公司近50支天山鐵軍,不畏嚴寒、抗擊暴風雪,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踐行「成就甲方才能成就自己」的理念,彰顯準東鑽井公司
  •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 2020-09-30 18:2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