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節能減排的排頭兵,業界對Low-E玻璃的關注自然而然落實在兩個方面,一是安全,二是節能。
對於Low-E玻璃行業來說,要想走好今後的路,還有三個帳要算:經濟帳、區域差別帳和技術帳。
在經濟帳方面,Low-E玻璃長期來說是節能減排的,尤其是對消費者來講後期維護費用小。但是,從開發商的角度看,只要能通過政府的節能減排驗收,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要想開發企業積極採用,就必須有相應的政策、補貼、引導等,否則再好的產品也難實現其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地區差別方面,雖然北方廣大地區節能減排較南方地區責任更重,但是由於歷史與現實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北方地區和西部地區在Low-E玻璃的運用上還相對滯後。Low-E玻璃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地區情況,採用差異化的競爭手段,全力開拓西部與北方市場。
在技術競爭方面,Low-E玻璃行業技術含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以「技術換取市場」,拉大各企業之間技術上的差距,把真正有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帶動行業的升級換代。Low-E玻璃:想說愛你不容易■本報記者 李一鵬 北京報導
「十二五」節能規劃的出臺,讓越來越多的建築玻璃生產企業看到了高品質節能玻璃在門窗幕牆行業得以廣泛應用的契機,在前不久的兩會上便有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大面積推廣Low-E玻璃的議案。
但是,目前我國Low-E玻璃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在推廣普及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試圖剖析還原市場輪廓。
一年省8.44元/平方米
Low-E玻璃成本與節能效益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節能玻璃市場部經理陶緒清為記者算了一筆「節能帳」。
以北京地區的氣候條件為例,120平方米的住宅建築,門窗面積30平方米,如果使用Low-E節能中空玻璃的斷橋隔熱鋁合金門窗代替單片玻璃的鋁合金門窗,假定冬天室內溫度維持18℃,夏天維持26℃,以目前市場上的煤、電價格計算,每年採暖可節約781元左右,製冷可節約232元左右,全年的採暖和空調製冷費用共計可節約1013元。
如果開發商在建設時就使用Low-E節能中空玻璃,單位玻璃成本增加100元/平方米,單位建造成本僅增加20元/平方米建築面積,僅需2.37年就可收回增加的投資。
最近5年建成的既有建築進行改造,因為已經使用雙白中空玻璃,不需更換型材,僅需更換玻璃,單位玻璃成本為180元/平方米,只需4.26年就可收回成本。
還有更多既有建築,因為使用單片玻璃的鋁合金門窗,需要同時更換玻璃與型材,單位門窗成本約為530元/平方米(Low-E中空玻璃180元+斷橋隔熱鋁合金型材350元),一次性投資較大,回收期相應也較長,但考慮到其數量龐大,整體效果也就更顯著。
而這還只是經濟帳。陶緒清表示,使用Low-E節能玻璃不僅能讓普通老百姓節約採暖費與空調製冷費用,更有利於全社會的節能減排,緩解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現象。
另外,通過Low-E節能玻璃的使用,可大大提高生活的舒適性,如冬季室內溫度更均衡、不乾燥,夏季少用或不用空調製冷,也可以減少「空調病」的發生。
南玻集團工程玻璃事業部技術總監許武毅告訴記者,除此之外,Low-E玻璃的光學性能也很突出。Low-E玻璃對太陽光中可見光有很高的透射比,可達80%以上,而反射比則很低,這使其與傳統的鍍膜玻璃相比,光學性能大為改觀。從室外觀看,外觀更透明、清晰,既保證了建築物良好的採光,又避免了以往大面積玻璃幕牆、中空玻璃門窗光反射所造成的光汙染現象,營造出更為柔和、舒適的光環境。
「由於Low-E玻璃的熱性能在節能降耗上的優勢,導致其光學性能一般不再作為Low-E玻璃主要訴求點。」許武毅表示。
成本高制約推廣
Low-E玻璃的應用前景似乎也像玻璃一樣「透亮」。許武毅告訴記者,Low-E玻璃的優良品性無容置疑,Low-E玻璃的「經濟帳」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算過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這個帳只會更合算、更經濟。
然而,Low-E玻璃的使用率不足卻是目前行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這麼好的產品為何難以普及?
許武毅指出,建築節能的效益體現在未來,而投入卻是由建設期的開放商來承擔,投入和收益主體的不一致,是導致Low-E玻璃推廣困難的根本原因。
「與10年前相比,雖然Low-E玻璃的成本已經降低了很多,但目前,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市場價格,Low-E玻璃還是比普通玻璃高出了不少。」多年與Low-E玻璃打交道的許武毅告訴記者,「成本高依然是Low-E玻璃難推廣的重要原因」。
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節能玻璃市場部經理陶緒清告訴記者:「目前,Low-E玻璃比普通的中空玻璃大概高出30%~40%。但從Low-E玻璃的長遠節能效益來看,這點成本根本不算什麼。」
「南熱北冷」的地區差異
地區差異是建築節能普遍面臨的問題,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技術標準。《節能建築評價標準》(GB/T 50668-2011)中對建築物節能做出了明確規定。
事實上,近些年我國在建築節能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建築節能效率的標準已經開始從50%向65%邁進,在一些發達地區,如北京等地已經要求建築節能要達到65%的節能效率。
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恆告訴記者,建築節能效率是建築物整個系統的節能指標,這樣的指標需求,導致開發商只要能通過各種節能措施滿足了50%或65%的建築節能要求即可。
「打個比方,我通過其他方式,比如牆體保溫來達到建築節能要求需要50元,而通過採用Low-E玻璃來達到節能要求需要100元,那我為什麼要用Low-E玻璃呢?」張佰恆以開發商的口吻反問記者。
這樣的觀點,在記者對開發商的採訪中也得到了確認。一些開發商工作人員坦承,在建築的設計階段,通過計算機技術便可以算出建築物的節能效率,出於成本考慮,開發商必然選擇成本的節能手段,而不會過多地考慮成本投入和節能效益的對比。
期待破除的障礙
張佰恆告訴記者,雖然在《節能建築評價標準》中也有對門窗標準的具體要求——導熱係數不得低於2.8,但是對於Low-E玻璃而言,其節能優勢並不僅僅在於導熱係數低,更多的是它對室外熱輻射的吸收和對室內熱輻射的阻擋方面的優良性能。這樣的標準顯然並不利於Low-E玻璃的推廣。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是Low-E玻璃進一步推廣的障礙之一。許武毅告訴記者,近幾年Low-E玻璃的發展速度可以用驚人來形容,即使是在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2011年,Low-E玻璃的產量還是保持了近50%的增長速度。
「目前,在一線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Low-E玻璃的使用率還是比較高的,而且依然呈現高速增長態勢。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Low-E玻璃的使用卻很不樂觀。」許武毅對記者表示。
節能產品的使用情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Low-E玻璃在推廣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在我國,最該有節能玻璃的地方應該是東北地區,因為那裡的氣候較為惡劣。但是,由於東北地區的經濟相對滯後,因此儘管國家在那裡大力推廣節能性能好的玻璃產品,但這些地區的整體使用量在全國的佔有率卻是最小的。
而華南地區屬於夏熱冬暖的地區,氣候不是很惡劣,其節能要求一定沒有東北地區那麼強烈,但因為這些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反而很多商住項目都是用了Low-E節能建築玻璃。
許武毅表示,企業應從內部不斷挖掘潛力,也就是價格潛力。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對價格十分敏感,既然準備開發這些地區,就應該讓價格更具競爭力。他認為,未來的Low-E節能建築玻璃整體趨勢一定是好的,但需要一個過程。
行業鯰魚效應不容忽視
由於Low-E玻璃市場發展過快,難免泥沙俱下,也為行業發展埋下了隱患。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目前,低端Low-E玻璃充斥市場,行業鯰魚擠出效應明顯,很多以次充好的產品阻礙Low-E玻璃健康發展。
這種情況,不但導致低端、劣質的Low-E玻璃充斥市場,優質的Low-E玻璃產品反倒沒有市場,而且在Low-E玻璃高速成長,謀求市場認可度的關鍵時間點上,破壞了整個Low-E玻璃行業的產品聲譽。
王剛告訴記者,目前Low-E玻璃的生產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如果不去開發更高端的新型產品,行業發展前景將岌岌可危。加上缺乏行業標準,Low-E玻璃的市場監管幾乎處於「真空」狀態。不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產品性能、參數的隨意性很大。
為此,張佰恆所在的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與住建部下屬的標準定額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國玻璃數據查詢系統,以供查詢各個廠家生產的各種玻璃的技術參數、節能指標等數據。
張佰恆對記者說:「這個數據查詢平臺通過協會及住建部對各個產品的第三方技術認證來樹立公正性和權威性,在推廣包括Low-E玻璃在內的各種玻璃的同時,更起到了監督行業,促使其健康發展的作用。」
免責聲明:凡來源非搜狐焦點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網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