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聳立,丘壑縱橫的玉山綿延300公裡!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玉山山高林密,氣候獨特,降水量豐沛且多霧,霧日幾乎佔全年的2/3。山林裡出現了一對近年來十分罕見的鳥——帝雉,它們最喜歡在雨霧天氣出來找吃的,還會在樹林下跳舞。
林子裡瀰漫著霧氣,帝雉的身影輕盈美麗,雌鳥在低頭覓食,雄鳥四處觀望,偶爾煽動翅膀,輕盈地跳躍著。最有趣的是,雄鳥總是跟著雌鳥,就像一個護花使者保護著雌鳥。
帝雉是雉科、長尾雉屬的鳥,在我國有4種長尾雉,分別是黑長尾雉、白冠長尾雉、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其中黑長尾雉又叫帝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01鳥中的「貴族」:披著紫藍色的外衣,一根尾羽長達半米
帝雉是無意中被發現,而且僅憑兩片尾羽就被確定為新種!1906年,英國的鳥類學家古費洛在阿里山中,看到原住居民頭上戴著長約50釐米的雉類尾羽。將兩片尾羽帶回去研究後發現,尾羽的主人是新種鳥類。
英國鳥類學家格蘭特就將其命名為Calophasis mikado。「Mikado」源於日語,翻譯為漢字是「帝」或「御門」。中文學名叫黑長尾雉,俗名叫帝雉,不管是本地人還是觀鳥愛好者,都喜歡叫它帝雉。
雄性帝雉臉頰紅色,通體羽毛呈紫藍色,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視覺效果,有時候看上去像純黑色,有時候又閃爍著金屬光輝。翅膀上有一抹白斑,羽毛間還點綴著扇貝形斑紋,仿佛穿著一件華美的外衣。
16枚黑色的尾羽整齊地置於身後,中央尾羽最長,大約50-53釐米,兩側的漸漸變短。尾羽上有整齊的稀疏的白色橫斑,美麗又高貴,被當地原住民戴在頭上,用來象徵身份。
再看雌鳥的外表,就低調遜色許多,通體橄欖褐色,腹部有V字形暗褐色斑,尾巴沒有雄鳥那麼長那麼漂亮。
高貴的帝雉常常拖著長尾羽,在林中昂首闊步,不緊不慢地還挺有範兒。從羽色體態到行為活動,都透露出一種雍容、高貴的氣質,真是鳥中「貴族」啊!
02霧中的「王者」:雄鳥跟著雌鳥,喜歡雨霧天出去覓食,能在空中旋轉身體
帝雉喜歡住在高山上,海拔2300-2550米的原始針葉林、草原混生地帶,就是它們的理想家園,奇怪的是,不愛在平地上走,專往僻靜陡峭地帶去活動。想觀察帝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觀鳥愛好者的印象中,帝雉身姿華貴,在遠處看它總是不夠清晰,因為它們總是喜歡在雨霧天氣出來活動,在氤氳的霧氣中自由覓食、跳舞,所以被人稱為霧中王者。
要麼獨來獨往,要麼成雙成對,性情溫和、嫻靜。喜歡在清晨與黃昏出來,山中一下雨、起霧了,它們就更活躍了。據動物學家解釋,應該是為了藉助雨天的霧氣為屏障,不讓自己暴露在天敵面前。
在陡峭的山路優雅行走,邊走邊用鳥喙啄著。以植物的新葉、幼芽、花、各種漿果、草籽為食,也會吃蚯蚓、螞蟻、蝴蝶幼蟲和其它昆蟲。偶爾吞食小石子來磨碎肚子裡的食物,幫助消化。
晚上會飛到樹上睡覺過夜,沒有固定的棲息點,飛上飛下時,尾羽張開,異常絢麗。帝雉經常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在半空中,即將降落時,能夠突然停止了,然後用長尾羽控制方向,讓身體旋轉向後,穩穩地落在樹幹上。這一個過程,帝雉美麗的羽毛與優雅的體態顯露無遺,像仙子一樣。
03俊俏的「情郎」:雄鳥臉頰變得鮮紅,跳躍著打鬥爭配偶
從陽春三月到盛夏六月,是帝雉戀愛、結婚、生娃的最佳時期,常常會成雙成對出現。不過,對於帝雉的婚配問題,一直沒有確切的科學結論。多數學者經過考察研究後,推測帝雉是一夫一妻制,但也有學者認為帝雉是一夫多妻制。
進入發情期的帝雉雄鳥,像個俊俏的「情郎」。臉部肉垂變得更鮮紅,還異常興奮,常會引頸挺胸,跑向雌鳥,展開翅膀快速地顫動,表達求偶的意向。
為了獲得雌鳥的青睞,雄鳥之間常有爭鬥,它們先是炫耀自己的美麗,相對站著撲扇翅膀對峙。激烈時,兩隻雄鳥一齊飛起,亮出自己的武器——爪子攻擊對方,然後落到地面,如此反覆數次。
每當雄鳥爭鬥時,雌鳥都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不遠處時而低頭找吃的,時而走走停停。反正勝利的雄鳥,會成為它的配偶。
在繁殖前,雌鳥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吃飽吃好,增加體重,因為產卵、孵卵都要耗費不小的體能。
每窩產卵3-5枚,雌鳥要獨自完成孵卵、育雛的任務,為了安全著想,它將巢穴建在陡坡巖石下的凹洞裡,四周隱蔽,不易被發現。
孵卵是一件辛苦的工作,雌鳥每天都盡心盡責,既要四處張望警戒,也要時常翻轉鳥蛋,同時還要梳理羽毛,讓自己保持乾淨整潔。
如果遇到雷雨天氣,為了保證鳥蛋不被淋溼,雌鳥一整天都不出巢去覓食。經過大約28天的孵化,雛鳥紛紛破殼出生了。在夏天,便能看到雌鳥帶著幾隻幼鳥在林中覓食。
04「護花使者」:雄鳥為掩護雌鳥,寧願自己暴露在天敵面前
別看雄鳥不管孵卵也不管育雛,不是個「好爸爸」,但它卻是個「護花使者」!
一起出去覓食時,雄鳥會負責警戒保護雌鳥,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一方面,不讓自己絢麗的羽色暴露了它們的位置,讓雌鳥安心覓食;另一方面,當雌鳥遇到危險時,也能挺身而出,果然是個機智勇敢的「護花使者」。
棲息在山中的肉食動物,都會對帝雉造成威脅,而人類也是帝雉的天敵。遇到危險時,雄鳥不但不逃跑,一邊發出急促警戒聲,一邊昂首挺胸跑到開闊處,羽毛蓬鬆,暴露自己吸引天敵的注意。
雌鳥聽到警戒的叫聲,會立刻逃離,跑到林子深處,或陡峭的陡崖隱蔽自己。而雄鳥等雌鳥逃離之後,自己才會往不同的方向逃跑,大叫著向山坡下快步逃跑。
為了掩護雌鳥逃離,寧願暴露自己,把危險引到自己身上,真的好暖好有愛啊!
05瀕臨滅亡:僅存2萬隻,再不保護就晚了
帝雉稀有且珍貴,但其種群趨勢數據缺乏,過去它們是被狩獵的對象,加之棲息地縮減,所以種群可能處於下降的狀態。
如今,帝雉得到了比較好的保護,種群數量有所增長。據專家估計,帝雉大約有20000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定為近危物種。
保護自然環境,給帝雉一個美好的家園,就是對它最好的保護!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