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沙漠,金色的海灘,一顆顆晶瑩的砂粒俯拾皆是,隨處可見,實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然而,這小小的沙粒中,卻蘊含著許多的礦物學知識。
這些小沙粒在礦物學上被稱為石英,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硬度為7,和玻璃差不多。石英通常呈透明狀,玻璃光澤;密度2.65—2.66g/cm3。
石英從何而來?一般來說,石英主要形成於曾經熾熱的巖漿巖中,完整粗大的石英晶體多來自於花崗偉晶巖或其他類型巖石的晶洞中。當石英中含有Mn、Fe、Ti、Al等致色元素時,則會產生紫、黃、粉、褐等鮮豔的晶體色彩。當然,自然界的石英晶體多數是無色透明的。
石英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礦物,也是人類廣泛利用的礦物原料。建築工地上的沙子是萬萬不能缺少的基礎材料,其成分主要是石英;各種平板玻璃、車用玻璃、光學玻璃、導電玻璃、玻璃製品的原料就是石英;通訊器材中的光纖、金屬矽、壓電水晶是石英;使陶瓷產品晶瑩剔透的材料還是石英;還有冶金工業、耐火材料、鑄造業、化工、機械、橡膠、塑料、塗料、航空航天,哪一樣也離不開石英。
對了,石英最讓人賞心悅目的用途是加工珠寶
結晶完好的透明石英晶體稱為水晶。中國古代稱水晶為「水精」、「水玉」、「玉晶」、「千年冰」、「菩薩石」等。對水晶的開發利用也有著悠久的歷史。
水晶品種很多,根據顏色可分為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茶水晶等;根據所含包體可分為發晶、水膽水晶等。
白水晶數量多,分布廣。晶體呈六方柱狀,柱體常簇擁在一起生長,晶瑩剔透,形態奇異,被稱為水晶晶簇。
紫水晶色彩高貴典雅。其致色元素為Mn和Fe3+等。原礦有錐狀晶體、柱狀晶體和晶簇、晶洞等。紫水晶顏色越濃,價值越高,紫中帶紅者最為貴重,但十分罕見。
黃水晶並不多見,是相當受歡迎的水晶品種。致色元素為Fe2+、Fe3+等。天然紫水晶經加熱處理後會轉變為黃水晶。通過輻照可使黃水晶顏色變深,看起來更加豔麗且常溫下並不褪色。
粉水晶又稱薔薇水晶或芙蓉石。致色元素是Ti。年輕人將其視為「愛情寶石」。粉水晶透明度相對較差,晶體內常見白色石紋、天然雲霧或天然冰裂。高度透明的冰種粉水晶不僅看著漂亮,價值也較高。
茶水晶又稱煙晶或墨晶。顏色來源是微量Al所致。晶體中通常還有氣泡和冰裂等。色澤均勻且少有瑕疵的茶水晶,被廣泛用於太陽鏡,據說對眼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發晶之名源於水晶內毛髮狀包裹體。金紅石、角閃石、綠簾石、電氣石、陽起石等長柱狀礦物以針狀、纖維狀、放射狀形態鑲嵌於水晶之中。包裹體形態各異,晶體晶瑩剔透,特別是當纖維狀晶體呈現較強的光澤時,整個發晶光彩奪目,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