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說起榴槤,人們第一印象是它那特別的味道。榴槤似乎和超級電容完全搭不上邊。但是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創建了一種低成本的利用榴槤和菠蘿蜜的廢料為超級電容器構建電極的方案。
製造超級電容器時,科學家通常依賴於多種碳基材料作為電極:例如活性炭,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片。最好使用具有高孔隙率的材料,因為它們有助於使電解質通過電極擴散並使表面積最大化。
2010年的一篇論文發現,基於氣凝膠的電極在最大化電容方面甚至優於標準碳材料。氣凝膠含有99.8%的空氣,是已知最輕的固體材料。1931年,塞繆爾·基斯勒(Samuel Kistler)和查爾斯(Charles Learned)打賭誰能最好地用氣體代替「果凍」中的所有液體,結果他們第一次合成了這種凝膠。訣竅是超臨界乾燥,保持原始凝膠的結構。碳基氣凝膠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其重量極輕,具有優異的隔熱性能,因此受到美國宇航局(NASA)等機構的青睞。
但是這些先進的材料也很昂貴,在用氣凝膠製作電極時,引發了使用有機廢物(如柚皮、紙漿和西瓜)作為前體材料的興趣。這些廢物可以簡單地冷凍乾燥以除去水分,同時仍然保留了形成良好氣凝膠的層次結構。
榴槤不可食用的海綿狀核心被證明是製造生物氣凝膠的理想材料。
首先,科學家精選那些具有非常多孔和具有大表面積的榴槤和菠蘿果。他們從澳大利亞的一棵樹上摘下菠蘿果,在當地的一個市場上購買榴槤,然後從每一塊水果上取芯樣,用去離子水衝洗掉所有的汙垢和碎片。
接下來,他們將水果廢料轉化成碳氣凝膠。將樣品放入聚四氟乙烯高壓釜中,在180攝氏度下加熱10小時,在夜間冷卻,然後對樣品進行漂洗和凍幹。為了使凍幹的樣品碳化,他們在800攝氏度的爐子裡加熱一小時,得到「黑色、多孔、超輕的氣凝膠」。
粉末狀榴槤碳氣凝膠(DCA)側壁(A),橫截面(B)和頂部輪廓(C)的SEM圖像; EDS元素映射為:碳(D),氧(E),氮(F)和氯(G)
菠蘿蜜碳氣凝膠(JCA)側壁(A),橫截面(B)和頂部輪廓(C)的SEM圖像; EDS元素映射為:碳(D),氧(E),氮(F)和氯(G)。
最後,澳大利亞的研究小組使用這些氣凝膠來製造電極,然後對它們進行測試,以評估它們儲存能量的能力。榴槤和菠蘿蜜廢料都產生了具有優異儲能性能的氣凝膠。榴槤基氣凝膠的性能略優於菠蘿蜜氣凝膠,這是因為榴槤基碳氣凝膠的孔隙率和表面積比菠蘿蜜基氣凝膠大得多。然而,兩者都提供了與當前用於儲能的活性炭超級電容器相當(且更便宜)的替代品。
圖(A)DCA和JCA電極的奈奎斯特圖(插圖:電化學等效電路,其中Rs,Rct,Zw和C dl分別代表組合電阻,電荷轉移電阻,Warburg阻抗和恆定相位元素);圖(B)DCA在10,000個充放電周期內的比電容變化(10,000個周期內的最後十個充放電曲線周期);圖(C)JCA在10,000個充放電周期內的比電容變化(10,000個周期內的最後十個充放電曲線周期)。
科學家表示必須儘快發現和生產方法來創建和使用可持續來源的材料不導致全球變暖的儲存能量。面對這種情況以及世界上礦物燃料的迅速消耗,天然來源的超級電容器正在引領開發高效儲能設備的道路。
不過未來這種替代方案大規模應用,我們還吃得起榴槤菠蘿蜜嗎?
資料來源:DOI: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0. 10.1016/j.est.2019.101152
原標題:榴槤做超級電容?科學家表示這是絕好的天然超級電容材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