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少兒周刊·少年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年12月23日,甘肅新媒體集團小記者團通渭路小學小記者站第一課正式開講。
「恐龍真的是因為它過於巨大,讓人感到恐怖,才這樣命名的嗎?」
「恐龍是按肉食和植食分類的嗎?」
在這一堂由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楊精濤博士作為主講人的科普恐龍知識課堂上,精彩有趣的內容深深吸引了聽課的同學們,自由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同學們向主講人拋出了一個個問題。
「這是劍龍!」「這是翼龍!」結合PPT圖片,楊精濤博士就同學們的問題一一予以認真應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鏡頭1
「恐龍」一詞緣何而來?主講人也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
「是因為它過於龐大,看上去有些恐怖!」有同學這樣回答。
「其實不然。」楊博士講,英國科學家最早將其命名為「恐龍」,其中的「恐」是哇塞、驚奇的意思,而「龍」是蜥蜴的意思,也就是大得令人吃驚的蜥蜴。
鏡頭2
「恐龍是按什麼分類的?」片刻後,主講人又拋出一個問題。
「按照植食性、肉食性來區分。」「我覺得是按照它屬於陸地行走還是天空飛行來分。」同學們的答案則是五花八門。
PPT上展示出一張專業的恐龍分類圖,楊博士指著圖片說,按照古生物學專業研究,大部分恐龍是按照腰帶(骨盆)結構進行分類的,分為蜥臀目和鳥臀目兩類,如異特龍就屬於蜥臀目,劍龍屬於鳥臀目。從專業角度來說,恐龍的定義是生活在中生代陸地上的長有鳥脖子的一類爬行動物,所以說同學們平時所說的在天空飛的翼龍並非屬於恐龍。
鏡頭3
「同學們,究竟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主講人拋出的最後一個問題,很眼熟。
果然,舉手回答問題者更加踴躍。「先有蛋。」「先有雞。」答案一個比一個肯定。
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蛋最早出現在2億年前,而雞最早出現在0.8-0.9億年前,從這一發現可以斷定蛋的出現要比雞早。主講人結合一張專業的年代表最終「一錘定音」。
「哦!是這樣啊。」多個疑惑得以解開的同學們異口同聲。
「原來恐龍世界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奧秘。」四(2)班的張懿瑄同學覺得這堂課刷新了她對恐龍的認識。「我學到了很多書本外的知識,非常期待下次還能上這麼有意思的課。」李雨希同學作為通渭路小學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希望能有機會參加更多的小記者活動,拓展自己的視野。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