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學第一課》圍繞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等重大時代背景,以「擔當」「團結」「科學」三個篇章展開講述,邀請鍾南山、張定宇、張伯禮、陳薇、張文宏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代表、堅守在不同崗位的平凡英雄、成果豐碩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以及收穫成長的少年兒童代表作為主講嘉賓。
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84歲的鐘南山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
節目中,鍾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疫情抗爭的歷史。
他認為,在今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建設性地使用方艙醫院這一策略,快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也正是由於幾千年來祖先們與疫病抗爭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科學探索。
在這個特殊的「課堂」裡,《開學第一課》請到了特殊的「老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就日夜奮戰在一線。
回憶起除夕之夜,他說,當自己準備跟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後抵達武漢!」那一刻,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神兵天降!」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作為「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院士分享關於疫苗誕生的故事和知識,以及她與團隊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經歷。
陳薇說,第一批新冠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生日。在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後,她回復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則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既科學又實用的十大「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向孩子們強調公共衛生意識的重要性。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將著重講述北京的疫情防控。吳尊友告訴同學們,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的保障。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現身《開學第一課》課堂,講述北鬥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和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激勵同學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年《開學第一課》將主題定為「少年強,中國強」有其深刻和獨特的意義。它不僅是指中國少年兒童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的堅強與成長,同時也表達了對於投身祖國未來建設的美好展望。
我們定能變得更加勇敢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