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一位失戀小夥「藍瘦香菇」的苦難模樣嗎?菌界真有這麼可愛的藍色小蘑菇嗎?答案是:有的。
19世紀50年代,德國地質學家馮·霍赫施泰週遊世界,進行環球科考。在環球科考進程中,霍赫施泰走進了神秘的紐西蘭,偶然發現了藍精靈一樣的小蘑菇,他趕緊拿起紙筆,給這種可愛的小蘑菇畫了像。霍赫施泰感覺自己對菌種分類不太擅長,於是就把蘑菇畫像轉寄給當時奧地利菌物學專家歐文·賴夏特。賴夏特對著畫像琢磨了一番,把霍赫施泰發現的這種可愛的小蘑菇分到了絲膜菌屬一類,然後給予霍氏絲膜菌的學名,於1866年公布於眾。
霍氏絲膜菌被發現後,仍默默地在紐西蘭的林間繁衍。一百年之後,紐西蘭本土菌物學家史蒂文森經過仔細辨認,感覺賴夏特將霍氏絲膜菌歸屬為絲膜菌屬不恰當,將之歸為粉褶菌屬更為恰當,因為這種菌類的傘蓋下面是褶形形態,褶內孢子呈現淡粉色。
霍氏絲膜菌更名為霍氏粉褶菌後,按說可以辦一張長期有效的菌類「身份證」,從此名正言順地過日子了。可在1976年,菌物分類學的泰鬥霍拉克認為,這種藍蘑菇和產於日本的綠果蘑菇是同一種菌類,不必再重新命名,於是把霍氏粉褶菌的名稱給取消了,然後用綠果蘑菇來稱謂霍氏粉褶菌。
可是,大師也是會犯錯誤的,霍拉克難道沒仔細看看日本的綠果蘑菇是「綠」的,而紐西蘭的蘑菇是「藍」的嗎?
霍拉克這一做法,引起了日本菌物學家次雄的不滿,俺們家蘑菇的名號,怎麼能隨意給予紐西蘭蘑菇呢?他本著「愛自家蘑菇」的高度熱情,經過深入研究,認為霍氏粉褶菌是可靠的獨立菌種,不能和日本的綠果蘑菇混為一談。在他的堅持下,霍氏粉褶菌的名字得以恢復。
霍氏粉褶菌的名稱最終得以確認固定,但搞怪的中國網民又拿霍氏粉褶菌開涮,給它取名為「藍瘦香菇」,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
通過「藍瘦香菇」的普及,人們對霍氏粉褶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它的確是藍色的,也挺瘦小;來自紐西蘭,印度南美偶見其蹤影;毒性不詳,反正沒人忍心吃這種小可愛;提取物可用於製造化妝品,也可當作食物是否變質的指示劑。
紐西蘭人很中意這種可愛的小蘑菇,甚至把它印製到了紙幣上。除了人類喜歡它之外,紐西蘭水鳥垂耳鴉也挺喜歡它,經常把它當成自己的「戀人」,用脖頸蹭人家,結果把自己的脖頸也染成藍色。
對了,霍氏粉褶菌被印到鈔票上了,垂耳鴉也跟著沾光,搶鏡上了鈔票。印有霍氏粉褶菌和垂耳鴉的鈔票,充滿自然氣息,還要參加2017年的國際年度最佳紙幣評選呢!
(史峰/《知識窗》)
推薦閱讀
而文化工作者李慧瑩和自由職業者牟磊,則用相聲的形式展現了公益防拐工作的事跡,幽默詼諧的形式頗為引人入勝。據悉,除了報告、相聲、山東快書的形式外,宣講員們還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製作了微視頻等展現形式,現場播放。[詳細]
幾年前,榮成曾發生這樣一幕:泰祥集團將400多噸、價值1000多萬元的速凍水餃,倒入自己挖掘的大坑裡填埋了,在場許多員工為此心疼地流下眼淚。「食安山東」的獲得感,正在齊魯大地上不斷演變為老百姓的受益感、尊嚴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參與感。[詳細]
13日,濟南的最高氣溫來到了32℃,重新開啟夏季的「小高溫」模式。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未來7天內濟南天氣晴朗,且午後將持續出現30℃以上「小高溫」。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發布的生活指數預報,13日濟南晨練指數為1,非常適宜室外晨練;曬衣指數為1,非常適宜室...[詳細]
考古隊員在清理出土的器物。自2005年開始,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在黃島區境內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進一步豐富了這種封土墓的考古資料。從地理位置上看,魯東南沿海地區,春秋時期屬於齊國,其後齊吳爭勝,兩國長期進行拉鋸戰爭。[詳細]
泰山索道運營中心關於中天門索道停運檢修的公告。中天門索道於2017年9月18日至21日停止對外運營,實施設備檢修維護。[詳細]
12日下午,我市召開泰山茶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分析泰山茶產業發展形勢,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副書記張濤出席會議並講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