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息的計算:單利與複利之分-P3-4
①單利
某計息周期利息=本金×利率
②複利
某計息周期利息=(本金+以前各期應付未付的利息)×利率2.現金流量圖——作圖方法和規則、三要素-P5-6
(1)
作圖方法和規則:圖上每條線、每個點、每個標識的概念及涵義
(2) 現金流量的三要素:①現金流量的大小(現金流量數額)②方向(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③ 作用點(現金流量發生的時點)。
3. 終值和現值(等值)的計算-P6-11
①一次支付的終值計算(已知P 求F)
②一次支付現值計算(已知 F 求 P):
③等額支付系列的終值的計算(已知 A 求 F):
④等額支付系列的現值的計算(已知 A 求 P):
4. 名義利率和有效利率的計算P11-13
(1) 名義利率和有效利率的換算
已知名義利率(),計息周期(),計算確定計息周期利率():=/
已知名義利率(),計息周期(),資金收付周期(),計算確定資金收付周期有效利率(_)
m
ieff = (1 + i) 1
(2) 計息周期小於(或等於)資金收付周期時的等值計算——具體要求分為兩種情況:
①若資金收付周期與計息周期相同,則應採用單利計息方法計算。
②若計息周期小於資金收付周期,則資金收付周期有效利率計算方法為:
m
ieff = (1 + i) 1
5. 投資收益率-P19-21
指標計算
①總投資收益率=年息稅前利潤/總投資×100%
——年息稅前利潤=年利潤總額+計入年總成本費用的利息費用
——總投資=建設投資+建設期貸款利息+全部流動資金
②資本金淨利潤率=年淨利潤/資本金×100%
——年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資本金=總投資-債務資金
6. 靜態投資回收期計算、判別準則及其優劣-P21-23
計算
①當技術方案實施後各年的淨收益(即淨現金流量)均相同: 靜態投資回收期=總投資/年淨收益
②當技術方案實施後各年的淨收益不相同時,靜態投資回收期可根據累計淨現金流量求得。靜態投資回收期
=(累計淨現金流量第一次出現正數的年份數-1)+累計淨現金流量第一次出現正數之前一年的累計淨現金流量的絕對值/累計淨現金流量第一次出現正數之年的淨現金流量
7. 財務淨現值(FNPV)P23-25
(1) 計算
計算公式:
財務淨現值(FNPV)=現金流入現值之和-現金流出現值之和題型:①基本計算;②利用現值係數計算
(2) 判別準則
①FNPV≥0,技術方案經濟上可行;
②FNPV﹤0,技術方案經濟上不可行。
——理解判別準則的含義。
(3) 不足
1) 必須首先確定一個符合經濟現實的基準收益率,而基準收益率的確定往往是比較困難的。
2) 在互斥方案評價時,財務淨現值必須慎重考慮互斥方案的壽命,如果互斥方案壽命不等,必須構造一個相同的分析期限,才能進行各個方案之間的比選。
3) 財務淨現值也不能真正反映技術方案投資中單位投資的使用效率。
4) 不能直接說明在技術方案運營期間各年的經營成果。
5) 沒有給出該投資過程確切的收益大小,不能反映投資的回收速度。
8. 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P25-26
(1) 概念
對常規技術方案,財務內部收益率其實質就是使技術方案計算期內各年淨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2) 判別準則
①≥,技術方案經濟上可行;
②<,技術方案經濟上不可行。
(3) 優劣
——優點:FIRR 的大小不受外部參數(基準收益率)影響,完全取決於技術方案投資過程淨現金流量系列的情況。
——不足:計算麻煩;某些情況下,FIRR 不存在或有多個值。9.償債能力指標-P28-29
(1) 償債資金來源
①利潤:——未分配利潤。
②固定資產折舊。
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費。
④其他還款資金來源——減免的營業中的稅金
(2) 償債能力指標
——指標名詞:借款償還期、利息備付率、償債備付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P29 10.綜合應用分析:經濟效果評價指標之間的關係
;;;;;
(1) 與動態評價指標之間的變化關係
(2) 對於獨立型方案,動態指標之間具有等價關係
(3) 對於互斥型方案:FNPV 與 FIRR 的不一致性
(4) F,P,n,i 之間的變化關係。11.盈虧平衡分析-P33-38
本量利模型公式:計算
利潤=總銷售收入-總成本(=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盈虧平衡點產銷量的計算。
——盈虧平衡點生產能力利用率的計算。
——其他相關計算
12.單因素敏感性分析-P38-41
(1)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步驟
①確定分析指標;
②選擇需要分析的不確定性因素;
③分析每個不確定性因素的波動程度及其對分析指標可能帶來的增減變化情況;
④確定敏感性因素;
⑤選擇最優方案。
(2) 確定分析指標的方法
——如果主要分析技術方案狀態和參數變化對技術方案投資回收快慢的影響,則可選用靜態投資回收期作為分析指標。
——如果主要分析產品價格波動對技術方案超額淨收益的影響,則可選用財務淨現值作為分析指標。
——如果主要分析投資大小對技術方案資金回收能力的影響,則可選用財務內部收益率指標。
(3) 敏感度係數的概念、計算、如何確定敏感因素
(4) 臨界點概念及應用
敏感度係數的概念、計算及應用
——敏感度係數可以用於對敏感因素敏感性程度的排序
——SAF>0 表示評價指標與不確定性因素同方向變化;
——SAF<0 表示評價指標與不確定性因素反方向變化。
——︱SAF︱越大,表明評價指標 A 對於不確定性因素F 越敏感;反之,則不敏感。13.技術方案現金流量表的構成要素
(1) 構成要素:投資、經營成本、營業收入、稅金——P47
(2) 流動資金的估算基礎:營業收入、經營成本和商業信用; 流動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P48
(3) 經營成本的兩個公式——P50
①經營成本=總成本費用-折舊費-攤銷費-利息支出
②經營成本=外購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費+工資及福利費+修理費+其他費用
14. 設備磨損與補償-P54-55
(1) 每種形式磨損的原因及其後果:
①第一種有形磨損:在外力的作用下實體產生的磨損、變形和損壞,這種磨損的程度與使用強度和使用時間長度有關;
②第二種有形磨損:設備在閒置過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實體磨損,如金屬件生鏽、腐蝕、橡膠件老化等,這種磨損與閒置的時間長度和所處環境有關。
——上述兩種有形磨損都造成設備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設備的運行費用和維修費用增加, 效率低下,反映了設備使用價值的降低。
③第一種無形磨損:設備的技術結構和性能並沒有變化,但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致使原設備相對貶值。
——其後果只是現有設備原始價值部分貶值,設備本身的技術特性和功能即使用價值並未發生變化, 故不會影響現有設備的使用。因此,不產生提前更換現有設備的問題。
④第二種無形磨損: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
——其後果不僅是使原有設備價值降低,而且由於技術上更先進的新設備的發明和應用會使原有設備的使用價值局部或全部喪失,這就產生了是否用新設備代替現有陳舊落後設備的問題
(2) 有形和無形兩種磨損的後果
——相同點:有形和無形兩種磨損都引起設備原始價值的貶值
——不同點:遭受有形磨損的設備,特別是有形磨損嚴重的設備,在修理之前,常常不能工作;而遭受無形磨損的設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繼續使用它在經濟上是否合算,需要分析研究。
(3)
磨損的補償方式
15. 設備更新方案比選原則-P56-57
設備更新方案比選與互斥性投資方案比選相同。應遵循如下原則:
(1) 設備更新分析應站在客觀的立場分析問題。
(2) 不考慮沉沒成本。
(3) 逐年滾動比較。
沉沒成本的概念及判定:-P56
概念:沉沒成本是既有企業過去投資決策發生的、非現在決策能改變(或不受現在決策影響)、已經計入過去投資費用回收計劃的費用。
判定:
沉沒成本=設備帳面價值-當前市場價值或沉沒成本
=(設備原值-歷年折舊費)-當前市場價值16.設備壽命的相關概念-P57-58
(1) 設備的自然壽命
——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直到因物質磨損嚴重而不能繼續使用、報廢為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
——主要是由設備的有形磨損所決定的。
——做好設備維修和保養可延長設備的物質壽命,但不能從根本上避免設備的磨損。
——設備的自然壽命不能成為設備更新的估算依據。
(2) 設備技術壽命(有效壽命)的概念
——從投入使用到因技術落後而被淘汰所延續的時間,也即是指設備在市場上維持其價值的時間。
——主要是由設備的無形磨損所決定的,它一般比自然壽命要短,而且科學技術進步越快,技術壽命越短。
——在估算設備壽命時,必須考慮設備技術壽命期限的變化特點及其使用的制約或影響。
(3) 設備經濟壽命的概念
——是指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到繼續使用在經濟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經歷的時間。
——設備的經濟壽命是由設備維護費用的提高和使用價值的降低決定的。
——年平均使用成本=年資產消耗成本+年運行成本。
17.設備租賃與設備購買相比的優越性與不足-P61
優越性:
(1) 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既可用較少資金獲得生產急需的設備,也可以引進先進設備,加速技術進步的步伐。
(2) 可獲得良好的技術服務。
(3) 可以保持資金的流動狀態,防止呆滯,也不會使企業資產負債狀況惡化
(4) 可避免通貨膨脹和利率波動的衝擊,減少投資風險。
(5) 設備租金可在所得稅前扣除,能享受稅費上的利益。
設備租賃的不足之處:
(1) 在租賃期間承租人對租用設備無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故承租人無權隨意對設備進行改造, 不能處置設備,也不能用於擔保、抵押貸款。
(2) 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所交的租金總額一般比直接購置設備的費用要高
(3) 長年支付租金,形成長期負債。
(4) 融資租賃合同規定嚴格,毀約要賠償損失,罰款較多等。18.租金的計算-P64-65
——租金的計算主要有附加率法和年金法。
——附加率法計算年租金。附加率法是在租賃資產的設備貨價或概算成本上再加上一個特定的比率來計算租金。
R = P
(1 + × )
+ P × r
P-租賃資產的價格;N-租賃期數;-與租賃期數對應的利率;-附加率19.價值工程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P68-78
(1) 價值工程的特點
——價值工程涉及價值、功能和壽命周期成本三個基本要素。
——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由生產成本和使用及維護成本組成。
①價值工程的目標,是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使產品具備它所必須具備的功能。
②價值工程的核心是對產品進行功能分析。
③價值工程將產品價值、功能和成本作為一個整體同時來考慮。
④價值工程要求將功能定量化。
⑤價值工程強調不斷改革和創新。
⑥價值工程是以集體智慧開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活動
(2) 價值提升的途徑——案例應用分析 雙向型、改進型、犧牲型、節約型、投資型
(3) 功能分類---了解每種功能的基本概念
①按重要程度,功能一般可分為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
②按性質,功能分為使用功能和美學功能。
③按用戶需求,功能分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④按量化標準,功能分為過剩功能與不足功能。
⑤按總體與局部,功能分為總體功能和局部功能。
⑥按功能整理的邏輯關係,功能分為並列功能和上下位功能。
(4) 評價對象價值係數結果的含義-P77
①V=1,功能現實成本與實現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當,說明評價對象的價值為最佳,一般無需改進。
②V<1,這一種可能是存在著過剩的功能;另一種可能是功能雖無過剩,但實現功能的條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實現功能的成本大於功能的實際需要。
③V>1,可能功能與成本分配已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應該提高成本。
④V=0 時,如果是不必要的功能,則取消該評價對象;但如果是最不重要的必要功能,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5) 確定價值工程對象的改進範圍-P77
——對產品進行價值分析,就是使產品每個構配件的價值係數儘可能趨近於 1。為此,確定的改進對象是:
①/值低的功能。
②C=(C-F)值大的功能。
③複雜的功能。
④問題多的功能。
——根據上述標準進行案例應用分析。
20. 新技術應用方案經濟分析——折算費用法-P83-84
(1) 當方案有用成果相同時,一般可通過比較費用大小,來決定優劣和取捨。
①在採用方案要增加投資時,可通過以下公式比較各方案折算費用的大小選擇方案。
②在採用方案不增加投資時,可通過比較各方案生產成本的大小選擇方案。
(2) 有用成果不相同(臨界產量的計算及應用分析)
21. 資產的分類-P89
分類:按流動性,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應收款項融資、預付款項(預付帳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合同資產、持有待售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等。
——非流動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22. 負債的分類-P89-90
分類:負債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衍生金融負債、應付票據、預收款項(預收帳款)、合同負債、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其他應付款、持有待售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其他流動負債等。
——非流動負債:應付債券、長期借款、租賃負債、長期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收益、遞延所得稅負債、其他非流動負債等
23. 所有者權益的內容-P90
所有者權益的內容包括:
①實收資本、
②資本公積、
③盈餘公積、
④未分配利潤、
⑤其他權益工具及其他綜合收益和專項儲備。
資本公積包括的內容——資本溢價、資產評估增值、接受捐贈、外幣折算差額24.會計核算的基礎-P94
(1) 針對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貨幣收支時間不一致的情況,會計核算基礎)分為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2) 會計核算基礎實質上是會計核算中規範收入和費用確認入帳的時間標準。
——收付實現制以貨幣資金收支的時間作為收入和費用確認入帳的標準;
——權責發生制以貨物所有權轉移(或勞務提供完畢)的時間作為收入、費用確認入帳的標準。
(3)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權責發生制是以會計分期假設和持續經營為前提的會計基礎。
25.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P98
——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費用按經濟用途可分為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兩類。
(1) 生產費用:與具體施工生產相關的費用,應計入相應的工程成本中,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1) 直接費用:是指為完成合同所發生的、可以直接計入合同成本核算對象的各項費用支出。-P105
——直接費用包括:①耗用的材料費用;②耗用的人工費用;③耗用的機械使用費;④其他直接費用(包括的內容)。
2) 間接費用:是企業下屬的施工單位或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活動所發生的費用。-P105
——包括的內容-P106。
——間接費用分攤:標準及其計算-P101
(2) 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
——施工企業的期間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1)管理費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內容-P112
——「管辦差固工雙勞,檢會職稅財險其」
——了解:每項費用內容
2)財務費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內容-P113
——包括:利息支出;匯兌損失;相關手續費:是指企業發行債券或其他融資、擔保等活動所需支付的手續費等,但不包括發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續費等;其他財務費用:包括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融資租賃費用、現金折扣等
26.固定資產折舊-P101-103
(1) 應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累計減值準備)-P101
(2) 影響折舊的三個因素: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和折舊年限-P102
(3) 折舊方法
——折舊計算(掌握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的計算)-P102-103
——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的計算原理及特點-P103 27.收入的特點-P114
(1) 收入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
(2) 收入可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也可能表現為企業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 收入能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4) 收入只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28.收入分類-P114-115
(1) 按收入的性質,企業的收入可以分為:
①建造(施工)合同收入;
②銷售商品收入;
③提供勞務收入;
④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資產出租的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
(2) 按營業的主次分類,企業的收入也可以分為主營業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1)建築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是建造(施工)合同收入。
2)其他業務收入也稱附營業務收入。建築業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主要包括:
①產品銷售收入;
②材料銷售收入;
③機械作業收入;
④無形資產出租收入;
⑤固定資產出租收入等。
29.建造(施工)合同的相關概念-P117-119
(1) 建造合同的主要特徵:
①先有買主(及客戶),後有標的;
②建設期長,一般都要跨越一個會計年度;
③所建造的資產體積大,造價高;
④建造合同一般為不可取消的合同。
(2) 建造(施工)合同的類型
——建造合同按照所含風險的承擔者不同可分為固定造價合同與成本加成合同。
——固定造價合同的風險主要由承包人承擔,而成本加成合同的風險主要由發包人承擔。
(3) 合同收入的內容包括:①合同規定的初始收入;②因合同變更、索賠、獎勵等形成的收入。30.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確認方法-119-122
(1) 建造合同收入確認原則
①如果建造合同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應在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的合同收入。
②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地估計,就不能根據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合同收入
(2) 完工百分比法——結果能可靠估計,合同收入的確認第一步:確定建造(施工)合同完工進度方法:
①根據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佔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確定——計算合同完工進度
=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預計總成本×100%
②根據已經完成的合同工作量佔合同預計總工作量的比例確定——計算合同完工進度
=已經完成的合同工程量÷合同預計總工程量×100%
③根據已完成合同工作的技術測量確定
第二步:根據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和計量當期合同收入
①當期完成的建造合同,
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實際合同總收入-以前會計期間累計已確認的收入
②當期不能完成的建造(施工)合同,在資產負債表日,
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合同總收入×完工進度)-以前會計期間累計已確認的收入
(3) 合同結果不能可靠地估計時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確認
①合同成本能夠回收的,合同收入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來確認,合同成本在其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②合同成本不能回收的,應在發生時立即確認為費用,不確認收入。31.利潤的計算-P122-123
(1)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或營業費用)-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為負)+投資收益(損失為負)
(2)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包括:①固定資產盤盈;②處置固定資產淨收益;③處置無形資產淨收益;④罰款淨收入。
營業外支出包括:①固定資產盤虧;②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③處置無形資產淨損失;④債務重組損失;⑤罰款支出;⑥捐贈支出;⑦非常損失。
(3) 淨利潤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32.資產負債表-P133-134
(1) 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
(2) 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資產類
——企業資產按其流動性大小順序排列,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列示。第二部分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
——負債按照必須支付的時間順序排列,分類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
——所有者權益類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項目: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他權益工具和專項儲備。
(3)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資產負債表採用帳戶式資產負債表,該表為左右結構,左邊邊列示資產,右邊列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在判斷負債的流動性時需注意:
1) 對於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預計能夠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前籤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
2)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人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貸款人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統一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人不能要求隨時清償,該項負債應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33.現金流量表-P138-139
(1)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原則:收付實現制。
——現金包括:①庫存現金;②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③其他貨幣資金。
——現金等價物:①從購買日起三個月到期或清償的國庫券、②貨幣市場基金、③可轉換定期存單、
④銀行本票、⑤銀行承兌匯票。
(2)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
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流動資產業務/完成合同
②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非流動資產業務、購入股票和債券
③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銀行借款、發行股票和債券34.基本財務比率計算和分析-P143-147
(1) 償債能力比率
1) 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概念:兩個計算公式
2) 長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
——資產負債率的計算及產權比率、權益乘數相關概念
(2) 營運能力比率
——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等。
——計算及相關概念
(3) 盈利能力比率
——營業淨利率、淨資產收益率(權益淨利率)和總資產淨利率。
——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相關概念。
(4) 發展能力比率
——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35.籌資主體-P149-150
(1) 企業籌資(公司籌資)——內源籌資、外源籌資。
①內源籌資資金來源:自有資金、應付息稅、未使用或者未分配專項基金。
——其中,自有資金包括留存收益、應收帳款以及閒置資產變賣等。
②外源籌資渠道:權益籌資、債務籌資以及混合籌資。
——直接籌資方式: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籌資。
——間接籌資方式: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委託信託公司進行證券化籌資
(2) 項目融資特點
①以項目為主體
②有限追索貸款
③合理分配投資風險
④項目資產負債表之外的融資
⑤靈活的信用結構
36.短期負債籌資方式——商業信用-P150-151
(1) 商業信用籌資的具體形式有: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預收帳款
(2) 應付帳款的信用條件
——應付帳款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條件。
——應付帳款可以分為:免費信用;有代價信用;展期信用。放棄現金折扣成本
=[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37.短期負債籌資方式——短期借款-P152-153
(1) 短期借款的信用條件
——信貸限額、周轉信貸協定、補償性餘額、借款抵押、償還條件、其他承諾。
(2) 利息支付方法
——收款法、貼現法、加息法。
——確定每種方法的實際利率。38.資金成本概念及計算-P156-157
(1) 資金成本的概念
——資金佔用費和籌資費用的概念
(2) 資金成本(率)的計算
①長期負債的個別資金成本率計算。
(長期負債)資金成本率=年利息×(1所得稅率)× 100%
本金×(1籌資費率)
②綜合資金成本(率)的計算
——加權平均
39.現金的財務管理-P160-161
(1) 現金管理的目標
——企業置存現金的原因,主要是滿足交易性需要、預防性需要和投機性需要。
——企業現金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在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之間做出抉擇,以獲取最大的長期利益。
(2) 現金管理方法
——為了提高現金使用效率,一般企業可以採用如下管理方法:①力爭現金流量同步;②使用現金浮遊量;③加速收款;④推遲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的支付。
(3) 最佳現金持有量確定——成本分析模式
1)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成正比關係。
2)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種固定成本,與現金持有量之間無明顯的比例關係。
3) 短缺成本。現金的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
——計算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上述三項成本之和最小的現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現金持有量。40.存貨的財務管理-P163-164
(1)
存貨經濟採購批量的計算
經濟採購批量 = √2 × 一次訂貨變動成本× 年採購總量每噸年平均儲備成本
(2) ABC 分析法基本原理及應用
41. 按費用構成要素劃分的建築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及其計算-P167-170
費用項目組成:
——①人工費;②材料費;③施工機具使用費;④企業管理費;⑤利潤;⑥規費;⑦增值稅。—— 人材機企利規稅
(1) 人工費的內容(5 項)
(2) 材料費的概念、內容(4 項:原價、運費、損耗、採保)
(3) 施工機具使用費包括(2 項:施工機械使用費;儀器儀表使用費)。
——施工機械使用費的內容構成——折大經安人燃稅
(4) 企業管理費包括的內容(17 項)
——管辦差固工雙勞,檢會職稅其二財
①了解各項的基本概念和內容。
②檢驗試驗費的概念及其不包括的費用內容。
③勞動保險費和財產保險費與規費中社會保險費的區分。
④稅金項目包括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5) 規費包括的內容(2 項)
社會保險費,包括:①養老保險費;②失業保險費;③醫療保險費;④生育保險費;⑤工傷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6) 增值稅
——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的增值稅是指國家稅法規定應計入建築安裝工程造價內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各費用構成要素計算方法:-P172-175
(1) 材料費
材料單價={(材料原價+運雜費)×[1+運輸損耗率(%)]}×[1+採購保管費率(%)] 工程設備單價
=(設備原價+運雜費)×[1+採購保管費率(%)]
(2) 施工機具使用費
——機械臺班單價
=臺班折舊費+臺班大修費+臺班經常修理費+臺班安拆費及場外運費+臺班人工費+臺班燃料動力費+臺班車船稅費
①臺班折舊費計算
②臺班大修理費計算
(3) 規費
——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應以定額人工費為計算基礎。
——社會保險費率和住房公積金費率可按每萬元發承包價的生產工人人工、管理人員工資含量與工程所在地規定的繳納標準綜合分析取定。
(4) 增值稅
——建築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率 9%,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簡易徵收率 3%
1) 稅前工程造價
=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規費+利潤
——各費用項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2) 增值稅稅額
一般納稅人:增值稅銷項稅額=稅前工程造價╳9%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額=稅前工程造價╳3% 3)含稅工程造價
(含稅)工程造價=稅前工程造價+增值稅銷項稅額
=稅前工程造價×(1+9%)
或,(含稅)工程造價=稅前工程造價×(1+3%)
42. 建築安裝工程計價程序-P176-177
(1)發包人招標控制價計價程序
招標控制價=(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1+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
投標報價
=(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1+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
——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中的計日工和總承包服務費由投標人自主報價;
——措施項目費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費、規費按規定標準計算;
——其他項目費中的暫列金額、暫估價按招標文件提供金額填列。43.設備購置費組成-P180/182/183
(1) 設備購置費=設備原價或進口設備抵岸價+設備運雜費設備運雜費=設備原價×設備運雜費率
進口設備國內運雜費=進口設備貨價×國內運雜費率
(2) 設備原價
①國產標準設備原價,一般按帶有備件的出廠價計算
②如設備由設備成套公司供應,則以訂貨合同價為設備原價
③非標設備原價由多種計算方法,其計價的準確度應接近實際出廠價
④進口設備以抵岸價為其原價。
(3) 設備運雜費
——內容:包裝和包裝材料費、運輸費、裝卸費、採購費及倉庫保管費、供銷部門手續費、設備成套公司服務費等。
——國產標準設備運雜費由設備製造廠交貨地點起至工地倉庫(或施工組織設計指定的需要安裝設備的堆放地點)止所發生的運費和裝卸費。
——進口設備國內運雜費則是由我國到岸港口、邊境車站起至工地倉庫(或施工組織設計指定的需要安裝設備的堆放地點)止所發生的運費和裝卸費。
44. 進口設備抵岸價的構成及其計算-P181-183
(1) 裝運港交貨方式的計價方法:
1) 裝運港船上交貨價(FOB),習慣稱為離岸價。
2) 運費、保險費在內價(CIF),習慣稱為到岸價。
——到岸價=離岸價+國外運費+國外運輸保險費。
(2) 進口設備抵岸價的構成
進口設備抵岸價=貨價+國外運費+國外運輸保險費+銀行財務費+外貿手續費+進口關稅+增值稅
+消費稅
即:抵岸價=到岸價+兩費+三稅
——抵岸價各構成項目計算(消費稅計算不要求)。
45. 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其他費用-P185-187
(1) 包括的費用項目:十一項
——「建可專研勘,場引特市保專利」
(2) 研究試驗費用不包括的項目
(3) 場地準備及臨時設施費的內容46.聯合試運轉費-P187-188
(1) 概念:費用淨支出
聯合試運轉費=聯合試運轉費用支出-聯合試運轉收入
——不發生試運轉或試運轉收入大於(或等於)費用支出的工程,不列此項費用。
(2) 費用支出包括:……、施工單位參加試運轉人員工資、專家指導費、必要的工業爐烘爐費等
(3) 聯合試運轉費不包括:①應由設備安裝工程費用開支的調試及試車費用;②在試運轉中暴露出來的因施工原因或設備缺陷等發生的處理費用。
47.生產準備費-P188
費用內容包括:
(1) 生產職工培訓費。
(2) 生產單位提前進廠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等以及熟悉工藝流程及設備性能等人員的工資 、工資性補貼、職工福利費、差旅交通費、勞動保護費等。
——新建項目按設計定員為基數計算,改擴建項目按新增設計定員為基數計算。48.基本預備費-P188
(1) 概念
——基本預備費是指在項目實施中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支出,需要預先預留的費用,又稱不可預見費,主要指設計變更及施工過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費用。
(2) 計算基本預備費
=(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基本預備費率49.建設期利息計算-P189-190
建設期某一年應計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計金額+本年借款額/2)×年利率
50. 建設工程定額分類:——按編製程序和用途分類-P191
51. 人工定額的編制-P193-196
(1) 編制人工定額主要包括(擬定正常的施工條件以及擬定定額時間)兩項工作-P193
(2) 工人工作時間分類圖-P193-194
——必需消耗時間包括的時間項目
——了解每個時間的概念
(3) 人工定額的制定方法-P195-196
——技術測定法、統計分析法、比較類推法、經驗估計法的概念及適用情況
52. 材料消耗定額的編制-P196-197
(1) 編制材料消耗定額,主要包括:
①確定直接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淨用量
②確定在施工現場內運輸及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廢料和損耗。
(2) 周轉性材料消耗一般與四個因素有關(一次使用、二次補充、周轉次數、回收折價)
(3) 周轉材料消耗量指標(一次使用量、攤銷量)-注意其適用性
——一次使用量供施工企業組織施工用。
——攤銷量:供施工企業成本核算或投標報價使用。53.施工機械臺班使用定額的編制-P198-200
機械工作時間消耗的分類
——必需消耗時間包括的項目
——必需消耗時間包括的每個時間概念。
54. 預算定額編制-P204-205——人工幅度差、機械幅度差-概念及其內容。
(1) 人工幅度差用工
——人工幅度差用工的概念
——人工幅度差用工的內容
——人工幅度差用工數量的計算
(2) 機械幅度差
——機械幅度差的概念
——機械幅度差的內容
55. 預算定額基價的編制-P205-206
(1) 概念:預算定額基價就是預算定額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的單價,只包括人工費、材料費和施工機具使用費,也稱工料單價。
(2) 編制依據
——通常,定額基價是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為範圍進行編制,在該地區範圍內適用。因此定額基價的編制依據如下:
①全國統一或地區通用的預算定額或基礎定額,以確定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消耗量。
②本地區或市場上的資源實際價格或市場價格,以確定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價格。
56. 單位工程設計概算編制方法-P213-217
(1) 單位建築工程概算編制方法——每種方法的原理及適用情況1)概算定額法:
——要求初步設計達到一定深度,建築結構比較明確時方可採用2)概算指標法:
——當初步設計深度不夠,不能準確地計算工程量,但工程設計採用的技術比較成熟而又有類似工程概算指標可以利用時,可以採用概算指標法編制工程概算。
——計算精度較低,但由於其編制速度快,因此對一般附屬、輔助和服務工程等項目,以及住宅和文化福利工程項目或投資比較小、比較簡單的工程項目投資概算有一定實用價值。
3) 類似工程預算法:
——適用於擬建工程初步設計與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設計相類似且沒有可用的概算指標的情況, 但必須對建築結構差異和價差進行調整
(2) 單位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的編制方法
①設備購置費概算
設備購置費=設備原價(1+運雜費率)
②設備安裝工程概算1)預算單價法:
——當初步設計有詳細設備清單時,可直接按預算單價(預算定額單價)編制設備安裝工程概算。計算比較具體,精確性較高
2) 擴大單價法:
——當初步設計設備清單不完備,或僅有成套設備的重量時,可採用主體設備、成套設備或工藝線的綜合擴大安裝單價編制概算。
3) 概算指標法:
——當初步設計的設備清單不完備,或安裝預算單價及擴大綜合單價不全,無法採用預算單價法和擴大單價法時,可採用概算指標編制概算
——概算指標形式較多,概括起來主要可按以下幾種指標進行計算: a.按佔設備價值的百分比(安裝費率)的概算指標計算。
設備安裝費=設備原價×設備安裝費率b.按每噸設備安裝費的概算指標計算。
設備安裝費=設備總噸數×每噸設備安裝費(元/噸)
c.按座、臺、套、組、根或功率等為計量單位的概算指標計算。d.按設備安裝工程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概算指標計算。
57. 建設工程項目總概算的編制方法-P219-221
(1) 總概算是以整個建設工程項目為對象,確定項目從立項開始,到竣工交付使用整個過程的全部建設費用的文件。
(2) 總概算書的內容
——設計概算文件一般包括 6 部分:①封面、籤署頁及目錄;②編制說明(工程概況、資金來源、編制依據原則及方法、投資分析);③總概算表(反映靜態投資和動態投資兩部分);④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概算表;⑤單項工程綜合概算表;⑥單位工程概算表。
(3) 總概算價值
總概算價值=工程費用+其他費用+預備費+資金籌措費+鋪底流動資金-回收金額58.設計概算審查-P221-224
(1) 單位工程設計概算構成的審查
——材料預算價格的審查以耗用量最大的主要材料作為審查的重點
——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審查的重點是設備清單與安裝費用的計算。
(2) 設計概算審查方法:
——對比分析法、查詢核實法、聯合會審法——了解每種方法原理。59.施工圖預算對施工單位的作用-P224-225
(1) 施工圖預算是確定投標報價的依據。
(2) 施工圖預算是施工單位進行施工準備的依據,是施工單位在施工前組織材料、機具、設備及勞動力供應的重要參考,是施工單位編制進度計劃、統計完成工作量、進行經濟核算的參考依據。
(3) 施工圖預算是控制施工成本的依據。
(4) 施工圖預算是進行「兩算」對比的依據。
60. 施工圖預算的編制方法——定額單價法-P226-227
(1) 概念:用事先編制好的分項工程的定額單價表編制施工圖預算。
(2) 編制步驟:
(3) 套用定額單價計算人、料、機費用時需注意以下幾項內容:
1) 分項工程的名稱、規格、計量單位與定額單價表中所列內容完全一致時,可以直接套用定額單價。
2) 分項工程的主要材料品種與定額單價表中規定材料不一致時,不可以直接套用定額單價;需要按實際使用材料價格換算定額單價。
3) 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條件與定額單價表不一致而造成人工、機械的數量增減時,一般調量不換價。
4) 分項工程不能直接套用定額、不能換算和調整時,應編制補充定額單價。
61. 施工圖預算編制方法——實物量法-P228-229
(1) 概念:依據施工圖紙和預算定額的項目劃分及工程量計算規則,先計算出分部分項工程量, 然後套用預算定額(實物量定額)來編制施工圖預算的方法。
(2)
編制步驟:
(3) 實物量法編制步驟與定額單價法的區別
編制步驟與定額單價法基本相似,但在具體計算人工費、材料費和機械使用費及匯總三種費用之和方面有一定區別。
實物量法所用人、料、機的單價都是當時當地的實際價格,編制出的預算可較準確地反映實際水平, 誤差較小,適用於市場經濟條件波動較大的情況。但工作量較大、計算過程繁瑣。
62. 施工圖預算審查的方法-P232-233
——全面審查法、標準預算審查法、分組計算審查法、對比審查法、篩選審查法、重點審查法。
——對比審查法、分組計算審查法的原理及適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