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經濟要想拿高分,牢記34道算法公式是關鍵,學會必然80+

2021-01-21 阿涼愛工程

經濟作為一建中除了實務之外,難度最高的科目,面對經濟300多頁的教材內容以及大量複雜繁瑣的計算題,即使每天加班加點的複習備考也不見得有效果,每年都會有40%的考生對經濟計算題的鬆懈無緣通關一建。

實務中拿到高分的關鍵在於案例分析題,經濟中拿到高分的關鍵則是計算題,計算題佔總分值的40%,所以我們只需要掌握經濟計算題,牢記34道經濟算法公式,就能攻克考卷上的計算難題,抓住了通關經濟的機會!

34道經濟算法公式

34道算法公式是一建經濟名師梅世強復盤近5年經濟真題整理出來的,串聯了90%以上的必考知識點,將34道算法公式熟記於心,結合配套真題進行鞏固記憶,在考場上直接套用就能解決計算難題,保證經濟能夠考到80分以上!

34道經濟算法公式

很多一建考生在備考期間經常會選擇性地遺忘經濟這門科目,但一建畢竟是屬於過關型考試,只有保證4門科目及格才能拿到一建證書,所以我們要想順利拿到一建證書,就決不能夠敗在經濟計算難題上面,牢記這34道算法公式,保證能夠考到80+!

轉發並在下方留言「經濟」,然後私我關鍵數字「1」即可得!

相關焦點

  • 去年一建經濟高分拿下,30個經濟計算題都做會,保底也能得到85分
    大家覺得一建經濟最難的地方在哪裡?我真的覺得除了計算題,其他題都不算個啥。一建經濟的計算題需要研究題,再思考選擇對應公式,之後還要計算答案,花費的時間太多!不過從一建經濟近10年計算題型來看,怎麼都逃不出這30個計算題型,全部掌握,保底也得得85分!
  • 一建考神級學霸直言,2021經濟逃不過這66個計算公式,幾乎年年考
    作為一個手拿3本一建證書的老大哥來告訴你今年的一建學習推薦你先從經濟入手,尤其是第一次參加考試的兄弟,別想那麼多21年就先把經濟,管理,法規拿下來,第二年在重點複習實務。#1,每天保持一個小時學習時間,一定要堅持下去,就算臨時有重要事情,也要將之前做好的筆記拿出來看看,如果過了好幾天再來學習,我們已經學習了的一建知識點就不能夠形成系統。
  • 考一建,這157個重要時間點和50個計算公式,一定要記牢
    現在各省份一級建造師正在報名中,應該大部分考生已經把書和課件看一篇了,就剩強化記憶了吧,你們肯定會和我有一樣的同感吧,最難記的就是時間考點,幾小時內,幾天內,幾個工作日……等等,有很多關於時間的知識點,總是記憶不準確,我整理了一篇時間知識點大全和50個一建經濟公式
  • 衡中老師熬夜整理:初中物理電學(80道)專題訓練,考試少丟分!
    衡中老師熬夜整理:初中物理電學(80道)專題訓練,考試少丟分!初中物理是一門重難點學科。初二開始學習物理,其實物理的學習跟數學一樣,不僅基礎公式定義繁多,還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物理考試中,重點難點主要就是電學力學方面的知識點,只要把這重難點吃透,相信考試都能拿到高分。
  • 一建教材解析_2020年一建教材解析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看到這個消息,小編腦子裡立馬蹦出來一個問號:一建新教材即將上市,二建啥時候開考?  果然,考生們反應是一樣的,紛紛留言詢問。  有對一建二建考試時間疑惑的:   也有為考試加油打氣的:   想說目前各省疫情防控較好,預計二建應該在近期內會有消息,大家不要急哦,等消息就好。反
  • 數學老師:初中數學公式定律最全匯總,學霸高分必備,人手一份!
    數學成績差的孩子很難在中考取得高分,在同一個班,有的孩子數學可以考110分,有的只能考60分,一門學科可以拉開50分的差距。初中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分水嶺」,在小學階段,很多孩子數學成績都不錯,一旦到了初中階段,就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最終影響到中考成績。
  • 高中數學:常考公式及結論,期末複習必備,打好基礎拿高分!
    高中數學:常考公式及結論,期末複習必備,打好基礎拿高分!數學在不同的年級階段難度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在小學還是初高中,數學肯定是離不開基礎的。基礎掌握不牢固,那麼上了高年級成績肯定會出現問題的。特別是針對高中生,高中數學是一門非常有難度的科目。
  • 數學很簡單,公式最關鍵!高中數學體系公式大匯總,一定要背熟!
    很多時候同學們在抱怨數學總是難,自己總是學不懂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是因為自己根本沒有用心學的原因呢?比如要想學習好英語,那麼你就要記住英語單詞,要想學習好語文,那麼你就要記住語文必須要背的內容,所以要想學習好數學,那麼數學的公式就是你必須記住的內容了。
  • 高中數學想拿高分?打好基礎是關鍵!100個必記精華知識點匯總!
    高中數學想拿高分?打好基礎是關鍵!100個必記精華知識點匯總!要運用各種思想方法,基礎知識就必須要牢固,基礎知識如同地基,打好地基才能更好的發展!很多分數在100到120左右的,往往都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其實數學考到的很多都是基礎題和中檔題,難題就算完全不會做,也能考到130多的高分,難題是留給爭滿分的狀元做的,這些完全可以放棄,也不影響拿高分!老師今天給大家整理了100個知識點精華匯總,打好基礎方能進一步提高!
  • 初中數學:幾何定理公式146條匯總,掌握基礎點,助力考試拿高分
    初中數學:幾何定理公式146條匯總,掌握基礎點,助力考試拿高分數學是一門生活及科學類的學科,數學不僅需要我們去研究學習,還需要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門學科學習幾何知識,重點就是掌握幾何定理,牢記於心,才能在答題中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今天為了同學們更好的掌握幾何知識定理,老師特意整理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幾何定理共146條,可以很好的幫互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掌握幾何知識,顯著提升同學們的數學成績。
  • 2021年如何備考一級建造師工程經濟才拿高分!
    備考2021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得考試也要開始進入備考大軍了,佑森為各位備考一級建造師的考生整理工程經濟科目該如何複習才能高效拿高分,希望對備考的考生有所幫助。 一、分值分布:單項選擇題60題,每題1分,共計60分;多項選擇題20題,每題2分,共計40分;共計100分。
  • 一建管理不想背?這123個超強總結記憶表格,讓你高分闖關無壓力
    但是備考一建,管理是所有專業躲不過的公共科目。也是一次通關拿證的關鍵一步。管理的 知識密密麻麻多如牛毛,同類知識、相似知識、易混易錯讓理工科的兄弟們頭皮發麻。那麼一級建造師管理到底要怎麼學習才能省時省力?今天這份一建管理的123個記憶表格幫你一臂之力!
  • 數學經驗分享:文科生數學零基礎拿高分
    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否則後面的學習必然無法進行。複習全書第二階段大致持續兩個月,考生開始接觸複習全書,李永樂或者陳文燈的複習全書擇一即可。複習全書是對教材知識點的高度概括總結,除此之外,還覆蓋了編者總結的做題技巧,對考研幫助較大。複習全書主要針對複習程度較好的考生,其提供的習題較難,初學者會比較吃力但也不必灰心,重心要向知識點和做題技巧傾斜。
  • 《慶餘年》是爆了,但想打高分的閱文仍然沒有公式可套
    尤其是在現實主義作品大行其道的主流市場,古裝、穿越劇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升級打怪收後宮」的套路《慶餘年》的成功,在於既能從原著受眾「出圈」,又可以在主流市場「入群」,滿足了核心粉絲和泛化影視群體的雙重需求。
  • 這道題求三角形的面積,難度不大但很經典,面積公式運用是關鍵
    所以要強調一下,小學數學題只能用小學階段的知識解答!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講解一道求陰影部分面積的數學題,此題並沒有什麼難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應該做出來的。若不能正確解答,則肯定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此題屬於比較簡單的數學題,用小學階段所學知識就能輕鬆地解答出來。
  • 一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想拿一百,必須拿下這道爭議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想那一百,必須拿下這道爭議題答案一|計算45、60、80;33、34、19;26、100、0;20、68>;<、=三、選擇題1、1、3、3四、數一數7、3、6、5、1;58五、解決問題1.54-30=24(下)2.40-6=34
  • 一建從自測56飆到132分上岸,我熬8個通宵刷了兩遍一建建築模擬卷
    我表哥去年一建全科拿到413分,管理94,法規95,經濟92,建築132分。可把我酸壞了,今年我備考一建不得章法,只能卑微的求助表哥分享經驗,爭取今年一次取證。表哥跟我說,他去年能順利拿證首先就是2019年一建大放水,這兩年市場對一建證書的需求挺大,考一級建造師證書相對會容易一些。然後就是他在考前從同事那得到了一份一建建築模擬卷,熬了8個通宵將這份模擬卷刷了兩遍,到考場看到題目就是一陣竊喜,這些題都在模擬卷中練過相似的!
  • 20年你還不知道的一、二建高分地圖:高清圖例標答模版,及時列印
    一建就剩50來天,二建也緊隨其後,激動地心,顫抖的手,但也不知道一建、二建考點知識心裡到底有沒有?時間來越來越接近,今年考一建、二建的朋友們想必心裡都不會平靜,雖然表面上風輕雲淡,但是內心絕對慌的一批,恨不得點燈夜讀,趁著最後時間為一建取得高的成績再拼一把。
  • 你都不會讀題,閱讀理解想拿高分,顯然只是幻想
    11:52:53 來源: 一儒語文 舉報   【你都不會讀題,閱讀理解想拿高分
  • 五年級面積部分的計算,避免這些錯誤穩拿高分
    五年級面積部分的計算,避免這些錯誤穩拿高分看下圖,一塊三角形的木板,一條底邊長80釐米,這條底邊上的高是63cm,另一條底邊上的高是75cm,這條底邊長多少釐米?這道題的錯誤原因是求底邊時,應該用面積乘以2再除以高。避免錯誤的方法一牢記公式,第二用方程解s=a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