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所)獲悉,該所「鋰電池廢料短程利用與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日前獲得生態環境部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據介紹,這項技術已實現鋰電池廢料中鋰選擇性回收和介質的短程循環,相關廢水減排40%以上,為鋰電池廢料的短程清潔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在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落地,建成行業首套鋰電池廢料短程清潔利用與汙染控制示範工程,並已推廣應用到10餘套產業化工程,累計形成智慧財產權44項。科研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鋰電池生產廢料和退役電池在含有鋰、鈷、鎳等有價金屬的同時,還包含有機溶劑、含氟/磷有機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處理不當將嚴重危害環境安全和人類健康,退役動力電池的安全、高效、綠色回收處理已成為必須攻克的科學難題。過程所研究人員在對鋰電廢料高效處理的長期攻關基礎上,通過對現有鋰電池廢料的汙染源解析,揭示汙染物釋放及轉移轉化規律,提出以「清潔生產源頭減排-介質內循環-廢水近零排放」為核心的廢料高效處理新方法,突破了選擇性提鋰、萃餘液除油、含重金屬氨氮廢水處理、放電廢水處理等關鍵技術,攻克了退役動力電池短程利用難題。來源 | 《中國科學報》 2021-01-22 第4版 綜合
往期回顧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央廣網: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報廢高峰期 電池回收行業正在形成新的藍海市場
● 中國第一裁縫:稱服裝利潤高出房地產,卻靠新能源電池登上富豪榜
● 第四次衛冕!寧德時代2020年電池裝機量全球第一
● 中汽協:2020年全年汽車產銷均超過2500萬輛
【免責聲明】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池工業網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電池工業網電話13331231120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