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回收新突破!新技術可減少90%能耗和75%溫室氣體排放

2020-11-21 騰訊網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如今的大多數鋰電池都使用稀有而昂貴的金屬鈷作為陰極的一部分,但開採這種材料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代價。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尋找更環保的替代材料,而磷酸鋰離子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最新研究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它的環保性能,一旦用完就可以使用少許能量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進行的,重點是研究磷酸鐵鋰製成的陰極電池的回收技術。通過減少鎳和鈷等重金屬,這些類型的電池可以幫助避免礦產地的景觀和水源的退化,同時避免工人在開採時暴露在危險的條件下。

人們對鈷相關問題的認識日益增強,正推動該行業發生轉變,許多人都在尋求替代電池設計,包括IBM和特斯拉這樣的大公司。今年,特斯拉開始銷售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 3。這些電池更安全,壽命更長,生產成本更低,但缺點之一就是,一旦它們被用完,回收成本很高。

「回收它們並不划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教授Zheng Chen說:「這和塑料的困境是一樣的——材料很便宜,但回收它們的方法卻不便宜。」

此次研究的突破主要集中在磷酸鐵鋰電池性能退化背後的幾個機制上。當它們被循環使用時,這個過程會推動結構變化,隨著鋰離子的流失,陰極中產生了空位,同時鐵和鋰離子也會在晶體結構中交換位置。這樣就能捕獲鋰離子,防止它們在電池中循環。

研究小組採用了市面上可買到的磷酸鐵鋰電池,並將其消耗到一半的存儲容量。然後,他們將電池拆開,將產生的粉末浸泡在含有鋰鹽和檸檬酸的溶液中,然後將其洗淨、乾燥,並在大約60至80°C的溫度下加熱。隨後將這種粉末製成新的陰極,並在紐扣電池和小袋電池中進行測試,研究小組發現其性能恢復到了初始狀態。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因為這種回收技術不僅能補充電池的鋰離子儲備,還能使鋰離子和鐵離子重新回到陰極結構中的原始位置。這要歸功於檸檬酸的加入,檸檬酸為鐵離子提供了電子,並減少了阻止鐵離子移動到原來位置的正電荷。這一切的結果是,鋰離子可以被釋放出來,並再次循環通過電池。

根據這項研究,與目前回收磷酸鋰離子電池的方法相比,這種技術消耗的能量減少了80%到90%,排放的溫室氣體也少了約75%。雖然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研究小組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收集和運輸大量此類電池的整體環境足跡。

「下一個挑戰將是弄清楚如何優化這些流程,」Zheng Chen表示,「這將使這種回收過程更接近於行業採用。」

相關焦點

  • 鋰電池回收新突破!新技術可減少90%能耗和75%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進行的,重點是研究磷酸鐵鋰製成的陰極電池的回收技術。通過減少鎳和鈷等重金屬,這些類型的電池可以幫助避免礦產地的景觀和水源的退化,同時避免工人在開採時暴露在危險的條件下。
  • 消耗能量減少80%至90% 科學家開發可降低磷酸鐵鋰電池回收成本新技術
    其中一種更環保的替代品被稱為磷酸鋰離子,而一項新的突破可以進一步提高這種陰極材料的環保性能,一旦用完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而使用的能量只是目前方法的一小部分。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進行,主要研究磷酸鐵鋰製成的陰極電池的回收技術。
  • 保護臭氧層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2月25日,北京大學發布《中國汽車空調HFCs製冷劑減排綠皮書》,明確了我國汽車空調行業製冷劑的減排潛力和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案,為我國儘早開展HFCs控制提供了決策支持。  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從空間分布特徵來看,排放總量表現為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地區,排放強度則表現為北方地區高於南方地區。汙水處理規模對於排放強度的影響不顯著,而技術的影響則比較明顯,氧化溝以及曝氣生物濾池和生物膜法的排放強度相對較低。
  • 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全文)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確保完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約束性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二)主要目標。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用簡單措施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說,簡單的措施可以改進生產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中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提高到能源消耗量的15%左右。它還確定了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但事實上,中國仍將嚴重依賴煤和其他礦物燃料,為迅猛增長的經濟提供能源。煤仍佔中國主要能源消耗的70%左右。目前在全國,一周就建成超過一家燒煤的電站。
  •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2014-09-12 10:08:28議定書實施以來,破壞臭氧層的氟氯化碳等氣體在大氣中的豐度逐漸降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臭氧含量都有所減少,但2000年以來基本保持不變,而近年有跡象表明臭氧層正在逐漸恢復。如果議定書能得到全面執行,中緯度地區和北極上空的臭氧層有望本世紀中葉前恢復到該水平,南極部分地區有望晚些時候達到該水平。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據美聯社紐約11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考察了食物系統的五種廣泛修複方法,並計算出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抗全球變暖。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研究發現,如果世界食物系統保持目前的發展軌跡,那麼未來80年將產生近1.4萬億噸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肥料、土壤管理不善和食物浪費。即便全球停止燃燒化石燃料,食物系統的這種排放量也很可能使地球變暖的幅度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汙染是食物系統的兩倍。
  • 科學家開發的環保方法可降低回收鋰離子電池的成本
    據外媒報導,現在的鋰電池大多使用一種名為鈷的稀有和昂貴的金屬作為陰極成分的一部分,但開採這種材料需要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其中一種更環保的替代品被稱為磷酸鋰離子,而一項新的突破可以進一步提高這種陰極材料的環保性能,一旦用完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而使用的能量只是目前方法的一小部分。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強化低碳引領,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二)主要目標。
  • 科學家研發新轉基因稻米品種 可減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團隊稱,這種稻米不僅可以餵飽地球更多人,還可遏阻全球暖化。稻米是全球數十億人的主要澱粉來源,但種稻也會排放大量甲烷,造成氣候變遷。甲烷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比最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短,但其吸收的地表熱氣卻遠遠高過二氧化碳。據報導,甲烷現在是第二高的溫室氣體,佔16%,而種稻米每年會排放2500萬到1億噸甲烷。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11月11日15:32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肉類生產造成的引發氣候變化的排放遠遠高出當前預測
  • 溫室氣體與臭氧減少的新聯繫
    宇航局哥達特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計算結果認為,在轉變地球氣候的兩大力量一溫室氣體和臭氧減少之間有新的聯繫。  模式表明,臭氧損失將在2010年達到高峰,儘管世界各國正在努力減少導致臭氧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說,溫室氣體使低層大氣形成長期升溫的趨勢,反射回平流層的輻射減少。而較冷的平流層(特別是極地周圍)對臭氧層造成更大的威脅。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水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
    、促進傳統產業低碳轉型、增強碳匯能力、控制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大力推進低碳城鎮建設,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增強全民降碳意識,為建設低碳文明和諧美麗的新天水共同努力。優化農業耕作,推廣保護性耕作方式,減少農業耕作碳排放。堅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精準施肥,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專用肥和有機肥的使用,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發展現代農業,探索適合天水市的「富碳農業」生產模式。鼓勵農業領域光伏發電,實施一批光伏農業一體化項目。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建設,積極開展畜禽汙染第三方治理,減少農業養殖溫室氣體排放。
  • 實驗性新型動物飼料可通過兩種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據外媒報導,農業廢棄物的燃燒和反芻動物的打嗝是溫室氣體的兩個主要來源。然而,一種實驗性的新型動物飼料旨在減少燃燒和動物的打嗝。這種顆粒飼料是由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的。據悉,部分飼料由收割後留在田間的稻草以及從橙樹和檸檬樹上修剪下來的葉子組成。這些代替了通常在這種飼料中使用的苜蓿-通常,秸稈和樹葉只會被燃燒。此外為了營養成分,還添加了其他成分。飼料不僅用於牛,還用於其他反芻動物,例如山羊、水牛以及駱駝科動物等,例如駱駝,美洲駝和羊駝。
  • AMD:用我最新Carrizo APU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
    AMD今天宣布,通過對其第六代Carrizo APU處理器開展的碳足跡分析表明,相比於上一代Kaveri APU,新一代能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該研究結果基於公認的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所制定的溫室氣體協議(GH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