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與臭氧減少的新聯繫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MSNBC網上4月8日報導,美國宇航局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十年以後的臭氧損失將超過預計的最高值,這就使全球氣候變化在長時間內造成更多困難。宇航局哥達特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計算結果認為,在轉變地球氣候的兩大力量一溫室氣體和臭氧減少之間有新的聯繫。

  模式表明,臭氧損失將在2010年達到高峰,儘管世界各國正在努力減少導致臭氧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說,溫室氣體使低層大氣形成長期升溫的趨勢,反射回平流層的輻射減少。而較冷的平流層(特別是極地周圍)對臭氧層造成更大的威脅。該研究所的科學家欣代爾解釋說,大氣波能將空氣從溫暖的熱帶帶到寒冷的極地,但由於熱帶的溫室氣體變暖,東、西風加速,阻斷了這種大氣波的作用。大氣波動形勢的變化將成為敏感的觸發器,北極氣團將更孤立、變冷,更強化了臭氧減少過程,而臭氧減少又使平流層難以保持熱量,從而形成了一個怪圈。 (來源於1998年4月16日《中國氣象報》)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減少落基山脈地區的溫室氣體具有健康和經濟效益
    德雷塞爾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向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生產商徵收費用可以改善落基山脈地區的健康和財政狀況。該小組利用複雜的模擬程序,通過考慮發電廠當前排放量、天氣趨勢和能源生產變化等因素,預測地面汙染物臭氧的大氣濃度,比較了四種方案對落基山的影響。第一種是常規方案,其中考慮了當前從煤炭能源向天然氣的過渡,包括計劃關閉幾座煤電廠並新建天然氣開採點。第二種方案考慮了向溫室氣體生產商徵收費用的可能性,這是前一屆政府的清潔能源計劃和綠色新協議的支持者提出的政策。
  •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2014-09-12 10:08:28根據評估結果完成的《2014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是四年來有關該主題的首份全面更新報告。  報告顯示,根據《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簡稱《蒙特婁議定書》)採取的行動正在幫助臭氧層恢復到1980年的基準水平。議定書實施以來,破壞臭氧層的氟氯化碳等氣體在大氣中的豐度逐漸降低。
  • 平流層變暖使臭氧洞縮小 但溫室氣體可不是「補天石」
    平流層變暖使臭氧洞縮小 但溫室氣體可不是「補天石」天氣和氣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正如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不能因某一年偏冷,就認為氣候在變冷,同樣也不能因某一年臭氧洞偏小,就認為臭氧洞已被修復,南極臭氧洞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
  • 未來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情景下熱帶臭氧濃度下降
    對未來熱帶臭氧柱總量的預估很困難,因為這不僅受到預計的臭氧消耗物質下降的影響,也受到溫室氣體排放上升的影響。3月21日,美國《地球物理研究快報》刊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對未來熱帶臭氧和紫外輻照的影響」(Impact of ris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on future tropical ozone and UV exposure)一文,研究人員為了評估熱帶臭氧柱總量預估的範圍,對3種不同的溫室氣體情景(RCP4.5、RCP6.0和RCP8.5)強迫下的化學-氣候模式的模擬進行了分析
  •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少過早死亡病例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23日消息,《自然》(Nature)雜誌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如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將拯救全球140萬到300萬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的人。
  • 新型化學發泡劑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不讓地球「發低燒」(創新故事)
  • 新型化學發泡劑能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氣體的產生
    而作為氟利昂替代品的氫氟碳化物發泡劑又被證明會產生強效溫室氣體,它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比二氧化碳高出了數千倍,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  一些國際條約對使用這些發泡劑做出了明確的限制。
  • 可怕的溫室氣體
    地球發燒的原因 溫室氣體「大家族」  一般提及溫室氣體,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二氧化碳,其實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以及全氟碳化物等。我們來看看溫室氣體這個大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吧。1.甲烷 甲烷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井、油田之中,火山噴發、溼地腐爛、農作物堆肥、反芻動物消化代謝以及人類的一些活動都會產生甲烷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 到底什麼是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也是一種氣體,它也是由分子構成的。最常見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水蒸氣、甲烷、一氧化氮和臭氧。一些溫室氣體天然地存在在大氣中,但是一些溫室氣體則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被排放到大氣中的。人類向大氣排放最多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比如,開車、燒飯都會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許許多多的工廠更是二氧化碳最大的來源。
  • 海洋能「清除」溫室效應氣體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李虹報導, 據雅虎新聞網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海洋在低大氣層消除溫室氣體的速度超出科學家們預料。英國研究人員對維德角群島的臭氧和甲烷含量進行了一年的分析,他們發現該地區海水霧氣和微生物在清除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在較低的大氣層,臭氧是一種汙染物。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據美聯社紐約11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考察了食物系統的五種廣泛修複方法,並計算出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抗全球變暖。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研究發現,如果世界食物系統保持目前的發展軌跡,那麼未來80年將產生近1.4萬億噸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肥料、土壤管理不善和食物浪費。即便全球停止燃燒化石燃料,食物系統的這種排放量也很可能使地球變暖的幅度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汙染是食物系統的兩倍。
  • 40年有助減少4600億噸溫室氣體排放
    7月17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能源署(IEA)共同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推動實現節能和氣候友好型製冷轉型,未來40年將避免多達4600億噸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份《製冷系統排放和政策綜合報告》稱,《蒙特婁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的籤署國就逐步減少強效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的生產和使用達成一致,僅這一項舉措,全球就有望避免在2100年前升溫0.4℃。《蒙特婁議定書》於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婁籤署,並於1989年生效。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該條款是將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律框架控制的初步嘗試,力圖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無法可依的法律缺位現狀,力圖使我國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新秩序中掌握主動權。根據「全過程控制原則」和各國立法經驗,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立法內容可以分為:源頭控制的立法,主要是指能源類立法,即通過減少能源使用量,使用替代性能源;或者提高能效變相減少能源使用量為邏輯基礎,減少燃燒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末端控制的立法,主要是碳排放權交易和溫室氣體減排立法,還有增加「碳匯」的自然資源立法。
  • 保護臭氧層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2006年,歐盟公布《含氟溫室氣體法案》開始管控HFCs;2013年6月;中美兩國達成關於控制HFCs的減排協議;2016年;全球在《蒙特婁議定書》下形成了減排HFCs的《基加利修正案》,全球實質性HFCs減排行動已經開始。
  • 用簡單措施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說,簡單的措施可以改進生產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全球變暖問題嚴峻 各國力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據日媒報導,日本環境省在2016年12月6日發布2015年度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初步數據,換算為二氧化碳為13.21億噸,較2014年度減少3.0%,連續兩年減少。報導稱,這一數值較2005年度減少了5.2%,已經完成了2020年度較2005年度減排3.8%的短期目標。然而,其中也存在冬暖夏涼的天氣使得空調減少使用的暫時性因素,今後仍需繼續為減排而努力。
  • 空氣汙染物、短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是什麼關係?
    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表研究報告,闡明空氣汙染、健康和氣候變化、燃燒過程、運輸和農業之間的相互聯繫。在燃燒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是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然而,燃燒過程也會排放空氣汙染物,其中一些是短期氣候汙染物(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簡稱SL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