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的《沉睡魔咒》著實給了大家很多驚喜,安吉麗娜朱莉飾演的女巫與睡美人公主的關係被重新定義,在對抗中多了無數的溫情,並最終獲得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所以,當《沉睡魔咒2》到來時,十分好奇和期待影片還能延伸出什麼故事。從這一點上,編劇沒有令人失望,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把暗夜精靈——鳥人族拉了進來。安吉麗娜朱莉的女王不再是只有睡美人愛洛一個人認可的孤家寡人,而是得到了一個族群。儘管她的代價是愛洛的莫名其妙地背叛(以兩人的親密關係,愛洛實在沒有道理如此極端簡單背叛)。
之後發展的兩條線也十分清晰和恰當,王后繼續想辦法陷害精靈,鳥人想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
於是終於問題來了,這樣發展下去兩個種族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編劇鋪開的攤子根本收不住,沒法結尾了。直到此時,本片最惡劣和無恥的部分終於暴露了出來——極度扭曲的價值觀洗腦。
無底線的peace and love,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此處開始有劇透),也讓我們看到了西方在價值觀輸出的無比虛偽。
1、被輕易煽動的鳥人族,是現實的暗喻
真正的鳥人族民意是什麼,其實影片沒有交代。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小撮鳥人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大多數鳥人屬於不明真相的跟風群眾(從海上被人類大規模殺傷後的大規模猶豫和慌張可見端倪),在被掀起仇恨後盲目跟從。
是不是像極了香港正在發生的某些事情。集體情緒被激發後什麼也不要考慮,幹就好了,跟隨當下的內心所要。
2、死傷慘重後,雙方說和解就和解了
鳥人族進攻人類王國被伏擊後遭受慘重損失,人類也被攻擊後傷亡嚴重。
因為一個族人或是一個高檔族人發動的戰爭為雙方帶來了一群傷亡。他們是如此得不顧後果,結果死了一群人後和解了,還很高興。
神奇的睡美人愛洛說,我們當天結婚吧。於是不管是死傷慘重的人類戰士,還是被波及無數的人類百姓,又或是深仇大恨的鳥人族和被關門打狗的森林精靈全部化悲憤為力量搞幸福婚禮了。用個網絡詞,這叫什麼墳頭蹦迪!
你沒死,別人家人死那麼多,你讓他們當天化敵為友為你們慶祝。這麼猴急洞房,你就不能等幾天大家傷痛平復了?這就是典型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3、虛偽的聖母價值觀與現實的反諷
這種不講道理的聖母價值觀是西方價值觀和民粹主義的典型特徵——無論我們遭受什麼,我們要愛,要和平。
但更多的真相是什麼?是街頭受訪的群眾嘴上說著要接納難民,現場給他難民後卻不要不要地啪啪打臉。是川普大搞單邊主義,區域保護主義,是西方各類媒體掀起的信息不對稱的政治扭曲和新聞扭曲。
看看香港,再看看加泰隆尼亞,以往的西方普世價值觀真在被他們真實的面目一點點撕毀,卻還在不遺餘力地對外輸出。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但他們自己聰明也清楚得很。
4、事不關己太寬容,關係切身利益很苛刻
很多人還記得郭德綱說的話,大意是離那些讓你寬鬆的人遠一點,免得他被雷劈的時候波及到你。
所以國王、王子、公主、女巫、鳥人首領都寬容了對方,但他們卻都沒有寬容王后。誠然她造成了這一切,但按電影的價值觀不應該是無限聖母嗎?
顯然寬容的安排太不合理,國王也不可能同意。這種連電影都沒法實現的虛偽,卻想灌輸給觀眾,讓他們去踐行無底線的寬容、和平與愛。想想你的家人,你的孩子在被人傷害後應該用愛去感化傷害他們的人嗎?那要警察幹嘛?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5、政治正確後的選擇性尊重,已成為悲哀
政治正確已經成為好萊塢電影的標配和門檻了。鳥人族更像是非洲部落,救安吉麗娜朱莉的的鳥人就是個非洲酋長。王國的將軍必須要安排個黑人,按童話背景,黑人恐怕應該是奴隸吧?
好萊塢也好,迪斯尼也好,都習慣於傳遞西方世界世界大同和包容的價值觀。可在這樣政治正確的情況下,他們在現實中畏懼黑人,卻也肆無忌憚地歧視黃種人。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就是一部電影嗎,何必上綱上線,可他們不會注意的是,大多數的電影都是對所在國家與社會的價值觀的體現。這就是為何D&G會辱華,為什麼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的文化歷史背景會錯亂,也許你能保持清醒,但不是所有人都清醒。也許中國人會清醒,而外國人不會都清醒。
這部電影從演員、特效等一切都還好,但遺憾的是在價值觀上爛到了根上,想教壞所有可能被影響的人。
影片中的人類不是不能與鳥人和解,而是不能這樣和解。
《沉睡魔咒2》是美國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奇幻片,由喬阿吉姆·羅恩尼執導,安吉麗娜·朱莉、艾麗·范寧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10月18日在美國、中國內地同步上映。該片根據迪士尼童話改編,講述了魔女瑪琳菲森和愛洛公主關係緩和但依舊複雜,但兩人要聯手對付新的反派,保護森林王國和那裡神奇的動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