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四格窗口,打開這四格窗口,才能真正看到一個人的內心,而行為心理學,正是打開他人心窗的鑰匙。
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了解自己,但是當我們遇到什麼事,或是受到什麼打擊時,我們會做出十分反常的反應。這時候,我們往往會冒出這樣的想法:其實自己並不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實際上,想要了解自己並不是難事,關鍵是要用對方法,掌握好技巧。
周哈裡窗,就是用來審視自己,甚至是深入了解他人的終極技巧。
提出周哈裡窗概念的,是心理學家魯夫特和英格漢,他們在著作中提出「周哈裡窗」模式,將人們的心分為一扇四格的窗口,這四格窗口分別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和未知我。
這四格窗口,組成了我們心靈上的一扇窗戶。左上角的那一格窗口,被稱為「開放我」,又叫「公眾我」。這格窗口所代表的,是我們內心中可以顯露於外的部分,比如說相貌、性別、職業、能力、籍貫、愛好、成就等。這些可以公開信息,組成了心靈的自由活動領域,是了解自我、評價自我的最基本的依據。
接下來,是我們心靈右上角的那一格窗口,被稱為「盲目我」,又叫「背脊我」。之所以會得到這個名稱,是因為它屬於我們認知中的盲點區域,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講的就是「盲目我」。
「盲目我」所代表的是潛意識層面的行為特徵,比如說一些突出的心理特徵,一些不經意的動作或是習慣,等等。這些情緒流露自己往往體察不到,只有在他人告訴你時,你才會有所了解,但是一般會做出驚訝、辯解或是有所懷疑的態度,因為那根本不是你想像中應該出現的情況。
盲目我,是自己看不見,別人看得見的心靈的一面。通常,習慣於自我反省,自我觀察的人,盲目我會相應的小一些;而那些從來不自省的人,盲目我會非常大。
第三格窗口,叫做「隱藏我」,又被稱為「隱私我」,指的是我們心靈中隱私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通常是我們自己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個人秘密、缺點、往事、痛苦、欲望、疾病等,都有可能成為「隱藏我」的內容。
沒有任何隱私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每個人都會有「隱藏我」。但是,「隱藏我」如果過多,那麼「開放我」就會越少,這樣的話,就好像在我們的心靈與外界之間築起一道高牆,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的交流。
最後一格窗口,就是「未知我」,又叫「潛在我」。「未知我」與我們講到的潛意識,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繫,甚至可以說:「未知我」,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潛在的自己。
「未知我」對於一個人來說,屬於未經開發的領域。一些潛在的能力或是特徵,或是在特定環境裡所能體現出的才幹,都屬於「未知我」的一部分。
周哈裡窗的四格窗口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開著,認清這四格窗口,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是能夠認識自我、辨析自我、提升自我的最好方法。而結合行為心理學,認清他人的四格窗口,對於你理解他人、把握他人,有著非常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