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擋住了可降解薄膜的「鋪開」

2020-12-01 四川日報

什麼擋住了可降解薄膜的「鋪開」

    7月3日,綿陽涪城區玉皇鎮老君村,村民孫杰林正在給玉米追肥。今年政府不再免費派發可降解薄膜,讓他有些遺憾:「收完玉米,只好自己動手收廢薄膜了。」去年政府發的新型薄膜,在玉米成熟後自動融化了,省了他不少人力。
    孫杰林所說的新型薄膜叫做可降解薄膜,具有在自然條件下易降解、無殘留的特點,是減少「白色汙染」的有效途徑之一。四川是當前可降解薄膜的主要生產基地,2012年僅綿陽的一家企業就生產了6000噸可降解薄膜,但其中絕大部分銷往外省。
    是什麼讓可降解薄膜「牆外開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本報記者 祖明遠
主要產地反成銷售盲區
    2005、2006年,涪城區農業局曾經用蔬菜覆膜栽培進行對比試驗。在同等條件下,一組使用可降解薄膜,一組使用普通薄膜,測試結果表明,兩者對產量的影響區別不大,差距在於蔬菜採收後的人工成本。
    原來,使用過的普通薄膜必須人工回收,如果留在地裡,耕地時塑料碎片混入土壤,會阻礙作物根系生長,甚至導致土壤板結。而可降解薄膜是以魔芋為原料製成,使用一段時間後就可以自行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不僅節省了收集廢棄薄膜的勞動力,還能保護環境。
    然而,這樣的雙贏效果並沒有得到農民的認可。據可降解薄膜的生產廠家——成都寶新容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勇介紹,該公司2012年全年產量約6000噸,幾乎全部銷往外省,其中新疆市場就達到5000噸,剩餘主要分散在甘肅、寧夏等地。
    反觀可降解薄膜的原料主產地綿陽,2013年全市僅涪城區購買了50噸可降解薄膜,而且是由政府通過補貼項目採購後免費派發給農民,使用面積僅佔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的八分之一。
    即便是對可降解薄膜體驗後「叫好」的孫杰林,在被問及「是否願意買來用」時也是搖頭,「如果政府免費發就用,如果不發,還是算了。」
推廣必須兩條腿走路
    可降解薄膜為何在川「叫好不叫座」?在涪城區農業局高級農藝師繆正炳看來,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規模較小、經營分散的四川種植現狀。
    由於我省人均耕地佔有率低,戶均幾畝的情況比較普遍,人工收集廢棄薄膜,對這些農戶來說沒有太大壓力;另一方面,市場上的可降解薄膜比普通薄膜每公斤貴4元左右,按一畝作物一年總計需10公斤薄膜計算,使用可降解薄膜,每畝就要多花40元。普通農戶自然更多考慮價格因素。
    而在新疆、甘肅等地,由於土地比較集中,規模經營戶較多。如果自行收集廢棄薄膜,一個人每天只能收集2畝不到,趕不上種第二季;如果僱人收集,每人每天最高要開100元的工資。兩下裡折算,可降解薄膜反而更經濟。
    由此,繆正炳建議:一方面,可以用政府補貼的辦法,降低可降解薄膜的市場價格,使之與普通薄膜持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提高環保意識。「可以參考新疆地區的經驗:在土地流轉時要附加一個條件——不得用機器打碎塑料薄膜。這樣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有實力的種植大戶或合作社,迫於人工成本,將不得不採用可降解薄膜,從而帶動周邊的農戶。」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4 09:28【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科技日報)
  • 中科大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8月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相關成果在材料學旗艦期刊Matter上發表。  塑料製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丟棄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危害。
  • 新型仿生透明薄膜超強超韌可降解
    本報訊(記者楊凡 通訊員桂運安)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出一種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在新型顯示、光電轉換、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該薄膜在高透明度的基礎上兼具極高的光學霧度,能高效地散射透過的光線,從而實現理想的勻光效果。
  • 大東南(002263):可降解塑料包裝薄膜龍頭企業
    大東南(002263):可降解塑料包裝薄膜龍頭企業來源: 國元證券 發布時間:2008-07-29 09:57:43字體:大 中 小  看好理由一  看好理由二:主要營業收入及利潤來自塑料包裝薄膜  發行人的主營業務系國家發改委重點扶持項目--可降解再利用新型塑料包裝材料和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和銷售,主導產品為BOPP薄膜、BOPET薄膜及CPP薄膜,其中BOPP薄膜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比率分別為55%、54%。
  • 食品包裝行業對薄膜市場需求大 可降解才是未來
    食品行業對透明阻隔包裝薄膜的需求佔據了該市場57.4%的份額。目前生物可降解薄膜市場正不斷增長。  透明阻隔包裝薄膜是一種基於不同的應用,由不同類型的聚合物組成的包裝薄膜。全球食品行業是推動該薄膜市場需求的最大因素,佔據了57.4%的市場份額。
  • 科學網—新型仿生透明薄膜超強超韌可降解
    本報訊(記者楊凡 通訊員桂運安)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出一種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克服廢棄塑料難降解問題
    據科技日報,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產生的微塑料更是遍及地球的各個角落,甚至進入動植物的體內或其他環境中,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的威脅。為了更好地防治塑料汙染,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科技創新的力量
    所以很多時候科研人才也會在科學研究當中去研究一些可以幫助地球變得更加乾淨的技術,最近就有這樣一個技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相信有了這個技術,以後人們在生活中可能會更好地保護地球。我們來看一看具體情況。據科技日報,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
  •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巨大的威脅,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金明精機:目前公司擁有四項涉及可降解薄膜裝備的專利
    金明精機(300281)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塑料機械裝備製造,可根據客戶需求研發、定製高端薄膜生產專用設備,產品廣泛用於民用、農業、工業等行業,如生鮮食品包裝、可降解環保型的農用地膜和棚膜等。目前公司擁有四項涉及可降解薄膜裝備的專利。
  • 科研|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厲害了,中國又一項技術領先世界,中科大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塑料製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丟棄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危害。
  • 可降解塑膠袋、農用薄膜、服裝……看玉米的神奇之變
    生產中的可降解塑膠袋。僧少琴 攝「這個消息太令人振奮了,對南樂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發展是一次巨大的機遇。」6月8日,南樂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陳志廣高興地說。在新鮮出爐的《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中,我省排出了新的「限塑」時間表:今年年底前,將在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試點市的城市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加快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料製品和可降解塑料替代產品。白色汙染已是全球公害,綠色環保材料「應需而生」,特別是生物降解材料,成為治理白色汙染的「奇兵」。
  • 9月1日起《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實施,可降解市場再添一把火!
    隨著農用薄膜用量的不斷增大,土壤中塑料農用地膜的殘留量也逐年增加,這不僅影響土壤的物理性狀,降低土壤肥力,也影響作物生長,影響產量,同時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農用薄膜汙染治理刻不容緩。
  • 新型可生物降解薄膜由木薯澱粉回收而成
    科學家稱,一種可降解的生物塑料薄膜可以幫助印度處理其長期的食物垃圾,該薄膜使用的是先前會流入印度河的木薯澱粉。
  • 農用薄膜管理辦法9月起實施 可降解塑料再受關注(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的《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為激勵各方參與農用薄膜回收,完善回收利用的措施,《辦法》提出,一是鼓勵研發、推廣農用薄膜回收技術與機械,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二是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三是支持廢舊農用薄膜再利用企業按照規定,享受用地、用電、用水、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扶持從事廢舊農用薄膜再利用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